高校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探

2020-11-28 07:42刘楠楠
艺术评鉴 2020年1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刘楠楠

摘要:随着舞蹈专业的普及发展,高校舞蹈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专业强和技术精的舞蹈尖子专业生,与社会文化培训市场需求能接轨,能跳会教、能编会说的全能应用型舞蹈人才,成为各大招聘单位的抢夺员工。这说明,日趋增长的社会舞蹈需求,与高校培养的舞蹈人才类型,形成了差距。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学要以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在舞蹈表演、舞蹈教学和舞蹈编排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舞蹈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培养   高校舞蹈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128-03

一、就业趋势

(一)就业形式严峻

随着全民综合素质的大力推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广出人才的举措。扩大高校招生、专升本招生、扩建大专院校、推进民办高校等等,解决了每年急速增长的高等教育的学生入学难的问题。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近860万,再囊括职高院校以及未就业往届生估计总人数超过1000万。根据网聘数据分析,过去的三个月中求职需求指数为31.9,这代表了,在2018年的秋季有31.9人竞争一个职位。受疫情影响,19年舞蹈生就业前景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冰期。15%的学生能考研深造、出国或进入舞蹈团体、舞蹈艺术院校,剩下75%的学生得无法直接就业。舞蹈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高校教育要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舞蹈人才成为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去年疫情期间,用人市场给舞蹈毕业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多,名额也很少,特殊情况下,一个岗位甚至出现了高达15比1的竞争比例,岗位如此稀缺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是如何挑选人才的呢?他们更看重人才的综合性、全面性和应用性,反而不太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性,特别是中小学、培训中心、文化馆这类基层工作岗位,尤其看重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类单位恰恰是舞蹈毕业生就业的主体。

(二)学生水平不齐

每年,艺术类学生约有十五万毕业,舞蹈专业占很少的一部分,由于毕业院校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师资水平差距,以及学生自身水平的差異性,致使不同学校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舞蹈技能良莠不齐,故而,就业面也是各有不同。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的舞蹈本科生,大多数都会选择考研,她们对就业单位有更高的要求,更希望通过继续深造,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甚至有一部分文化课优秀的学生,能够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来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当然,一类精英型学校的本科毕业生,她们的舞蹈专业绝对是不容小觑的,她们受到广大文艺团体的青睐,绝大部分舞蹈毕业生能够成功签约省级、市级或者商业性文艺团体,从事舞蹈表演工作;也有少量毕业生进入了职高、普通综合类院校,成了一名舞蹈教师;除此之外,大部分舞蹈毕业生选择进入区文化馆或私立学校,从事舞蹈教育工作。

相对而言,普通院校的舞蹈毕业生水平更层次不齐,在一个班级中,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差距是巨大的,单从舞蹈身材条件而言,优等生具备一类学校的良好水平,而后进生甚至完全不具备舞蹈表演的初级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造成了不同院校的舞蹈专业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应用型舞蹈人才

综合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大部分单位想招聘的是能跳舞、能教舞、能编舞、能介绍舞蹈、能管理好学生、能组织好家长的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舞蹈人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具备多种应用能力的舞蹈人才,对于工作单位的适应期更短,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处理好与舞蹈、舞蹈学生和舞蹈相关的系列突发事件,对于工作的安排上,可塑性更强,更能适应团队协作。

例如: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在招聘音乐教师时,要求毕业生不仅能弹钢琴、唱歌、跳舞等多项专业技能,还强调她们具备舞蹈编排的基础知识,组织校园文艺活动和管理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幼儿园教师,更强调对幼儿心理认识和沟通交流能力,而对舞蹈水平仅仅要求能带着幼儿做基本的韵律操。

例如:市级、县级文化馆在招聘用文艺干事时,主要考查毕业生是否具备能歌善舞、说学逗唱、能吹会拉、能讲会评的综合能力,还要看他们是否能够组织群中开展各类文艺活动的能力,甚至是否能承担节目主持的口才水平。

例如:艺术培训中心在招聘艺术老师时,除了考查毕业生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水平,舞蹈表演水平之外,还要看毕业生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甚至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

然而,对于艺术专业大学培养的舞蹈毕业生来说,具备较强的舞蹈表演能力都是被设定在第一位的,个别高校针对舞蹈编导和舞蹈教学,开展了较少的普及类课程,使学生具备基础知识,但是是否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成果,灵活运用知识编排出社会需要的舞蹈作品,讲好一节舞蹈课,都是根据学生的个人水平来判断的。因为,大部分大专院校还是延续传统舞蹈人才培养方向,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表演水平。也就是说,在舞蹈表演上,他们的技术高、专业精和能力强,但却不具备舞蹈相关的综合能力。学校教育的单一化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标准的多元化趋势之间的差异,使得舞蹈毕业生就业,成为了一大难题。

二、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方法

今天,我们已经清晰的发现,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型人才向综合型人才转变,因此,高校的舞蹈人才培养方向应该做出调整,舞蹈教学改革必须尽快改变。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积极主动的打破常规教学,有针对性的开发新的培养方法,集中力量培养出一大批能跳舞,会教学,善编排,可管理的应用型舞蹈人才,从而扩大舞蹈毕业生的就业面,让他们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去适应社会的挑选。

(一)精选课堂内容

学生获取知识来源于课堂,教师传道受业解惑依靠课堂。精选课堂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满足学生的最大需求,才能最大的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甚至激发学生的潜能,而这种能力的实现,必须通过课堂内容来呈现。所以,老师们应该关注课堂,紧抓教学质量,精选舞蹈教学内容,由点带面的讲解传统知识,结合创新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方法编排传统知识的能力,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舞蹈视野,又能使学生广泛地汲取各种养分,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所谓精选,指的是舞蹈老师要针对所授课程的特点和风格,精挑细选各类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舞蹈元素。这类舞蹈元素,能够代表该舞种的显著特性,能够展现该舞蹈的典型性格。

精选的教学内容,要配套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应该采取三步骤教学法:第一步是教授精选元素,第二步是掌握创新技法,第三步是运用创新技法编排创新组合。

首先,教师可以从少数民族舞蹈教材中,精选出能够代表各少数民族舞蹈典型风格的核心动律和典型动作,作为精选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规律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知识整合和教学安排。

其次,向学生传授改变方位、变换队形和动作拆解与重构等舞蹈创新方法,使学生从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和构建主义三个维度来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的内部组织和构成,掌握舞蹈创编的基础知识。

最后,选取学生掌握较好的元素内容,让学生运用创新方法,编排创新民间舞组合,在创新编排过程中,既检验了学生对元素的掌握情况,也锻炼了学生运用技法将元素编排成组合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对一种舞蹈风格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进行傣族舞蹈教学时,将傣族舞蹈中最常用且最具代表性的“后踢摆胯”身体动律提炼出来,通过2/4和4/4拍的节奏变化,进行了单一元素的节奏变化训练,学生通过快速和慢速的练习,针对该动作进行了由细化到熟练的强化训练。然后,进行改变队形的创新设计教学,重点讲解规则图形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构成规律,以及不规则图形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变化方法和思路。并在课堂上,规定学生运用规则图形构成规律,设计后踢摆胯慢速变化的四个八拍带队形动作设计,以及运用不规则图形变化方法,设计后踢摆胯快速变化的四个八拍带队形动作设计。尽管学生第一次尝试,运用元素编排队形,但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基本能够根据图形规律设计动作变化,把握步伐改变不规则队形,编排出傣族动律步伐组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们较快的掌握了傣族舞蹈身体的三道弯、欲左先右、快踢快落、半蹲提胯的基本风格,还使他们在创新过程中,学会了应用元素。

可以这样说,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是使学生由跳会舞,向能跳舞会编舞的方向转变的高效学习途径。

(二)因材施教的教学

舞蹈学生的差异性,要求舞蹈教学要遵从因材施教的原则,传统的舞蹈教学侧重于舞蹈表演的常规舞蹈訓练,培养出的舞蹈生,容易出现只会模仿和跳舞的情况。归纳原因,是因为舞蹈授课时,舞蹈老师最常用的方法是口传身授、言传身教,这种方法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标准化分析,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模仿能力和观察能力获得了极大提高,而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讲解动作的能力,则无法增长。因此,根据班级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擅长舞蹈表演的学生,承担教学的展示环节,让擅长语言表达的学生,承担教学的阐述环节,两者共同配合,完成舞蹈教学的动作步骤和动作规范讲解。

首先,在课堂中,针对元素动作讲解基本步骤和规范要领,让学生充分了解民族元素的动作步骤、规范要领和技术要点,清楚动作的标准。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懂得用正确科学的训练步骤和方法,去组织模拟教学。

其次,课程中进行模拟教学环节设计,选取课堂中学过的动作,让学生以排为单位,各自选择一个内容,由一人讲解,多人展示的方式,开展舞蹈动作教学模拟环节,通过全组学生的合作展示,将一个动作的步骤和标准进行讲解和展示。

在苗族民间舞的教学中,采用模拟教学的方法,课堂中分别讲解了闪挑动律、横摆动律和鸭走步动作,并且一边进行动作讲解,一边进行动作示范。然后,请同学们以排为单位,自己组织小组进行多人示范一人讲解。虽然,刚开始学生的语言不够准确,但却能把动作的基本步骤和规范要领详细阐述,这迈步了很好的一步。

通过教学效果发现,学生的舞蹈动作得到普遍提高,而且能够从表演层面,上升到示范层面;学生的口齿更加伶俐,语言组织能力得到提升,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改善。

(三)项目标准化教学

项目标准化教学对于舞蹈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十分有效,特别是能沟通、会安排、能口令、胆子大这几项基本能力。

所谓能沟通,指的是组织者,在遇到参与者提出问题、困难,甚至是质疑时,通过语言交流化解参与者心中的郁结,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的能力。

所谓会安排,指的是能够根据某一活动主题,设计流程、安排环节、策划内容、落实对接工作的系列事宜。

所谓能口令,是指能够利用口令,组织全体成员,完成某项集体活动。

所谓胆子大,是指能够大胆的站到人群的最前列,组织大家按照策划的内容,有条不紊的参与到活动中。

在指导17级舞蹈毕业生第八小组毕业设计的工作过程中,全组需要准备一个群舞作品,根绝主题,选择河灯舞作为一个集体舞蹈,并对该组提出要求,两周之内,检查该作品的第一段请组长带领组员,学习该作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检查的段落。规定时间内,学生们虽然按时完成了规定内容,但是,整齐度不够,舞蹈表演中存在动作掌握不细致等诸多问题,了解原因后发现,学生们是各自学习动作,最后合成,并未集体练习动作,进行动作细节上的统一,于是,对全组发布新任务,要求组长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全组整合,达到动作统一、方位整齐、节奏准确、队形变化快速等细节。第二次检查,学生们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针对问题,逐一解决。询问解决办法是,组长带领全组,安排队形,由舞蹈专业较好的学生,进行动作细化,其他同学配合组长的组织和专业优等生的动作纠错。

可见,通过有效的项目标准化教学,由老师对项目的时间进程和进程截点进行把控,再由学生自主进行项目策划、组织和反馈,这样的过程能够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结语

高校的舞蹈教育应该以社会为导向,遵循时代发展规律,在不断的自我审视、自我调整和自我改进中,与时代同行。这样,学校教育才能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从舞蹈专业一专型人才,向多种能力共同发展的全能应用型人才转变,才能推动社会舞蹈人才类型的全面发展。

因此,作为高校舞蹈一线教师,应该时常关注社会就业趋势,研究市场发展动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只有本着继承、发展、创新的态度,缩短高校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差距,才能使我国悠久的舞蹈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时代的转折点中乘风破浪。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