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视野下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提升研究

2020-11-28 07:52孟庆凌
商情 2020年21期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专业

孟庆凌

【摘要】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优化外部环境培养建设,激发内部学习动力,促进两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来实现。优化辅导员培养环境建设,就是以职业化、专家化、专业化为方向,严格规范选聘程序,抓好教育实践培训,减轻额外工作负担,健全激励奖惩机制,精心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师德品质优,工作目标精,纪律作风严,执行能力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关键词】专业 高校 辅导员 能力

新的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上更加细致、在外延上更加宽泛,面对的外部环境更具有复杂性和挑战性,工作对象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悉心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增强针讨性和时效性,推动这项工作稳步前进。

一、以职业化为目标,精心选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我国2010-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设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跻身高等教育强国行列,为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更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我进步和提高带来了挑战。以“职业化”为方向,精心选聘一支政治理论素质高,思想道德素质好,专业知识水平高,工作技能强的青年团干部和辅导员队伍,对于上述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1.把个人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作为首要评价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接班人和可靠建设者。选聘和培养高校辅导员老师,要把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作为首要的评价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向,选拔理想信念坚定,有高尚的共产主义追求,政治敏锐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强,能够分清大是大非,在思想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先进分子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2.把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作为重要衡量因素

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高校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接触最多、最密切,是学生最依赖和最信任的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优秀品格的凝练,健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要坚持把具有良好人品,爱岗敬业,勤于学习,乐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甘于奉献等优秀品质作为选聘高校辅导员老师的重要因素,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达到教育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3.把个人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的高低作为着重评价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学科,选拔和培养高校辅导员老师,要注重选聘对象知识结构的积累,既要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又应该广泛涉猎哲学、法律、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乃至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研探索创新能力,进而为下一步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二、以专家化为方向,悉心培育高校辅导员

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人”不仅仅包含受教育者,同时也包含教育者也就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干部本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创新、积累、发展、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要以专家化为方向,进一步明确工作理念,多方面创造条件,提升高校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技能和综合业务水平。

1.形成规范化的培训体系

教育培训,是促进辅导员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建立健全“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外出交流与校内研讨相结合”三个“结合”,打造规范化、制度化的立体培训体系。鼓励岗前培训,通过组织刚人职的辅导员参加培训活动,认真理解“立德树人”理念,悉心把握“立德树人”本质,深入学习“立德树人”先进经验和工作技巧,牢记工作纪律和底限,尽快适应环境;强化在职培训,悉心打造综合能力提升工程,组织辅导员参加省级、国家级系列研讨会和培训会,提升从业能力,增强角色与职业认同感。立足理论和技能培训两个基点,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专题培训,打牢辅导员的理论功底,通过就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数字化管理培训等多项模式,增强辅导员的工作技能。搭建外出交流学习、挂职锻炼等活动桥梁,鼓励辅导员外出交流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借力“双一流”建设平台,邀请校外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来校内做专题研讨,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

2.打造个人成长的有效平台

高校辅导员老师个人的成长与进步,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家化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要积极引导辅导员老师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专业背景和綜合素质,将前途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有机结合,做到有目标、有方向、有热情,做到目标科学,方向长远,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政策制定,实践选拔,鼓励有业务能力,有志于长期从事“立德树人”工作的辅导员攻读专业博士学位,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素养,增强角色认同和职业认同感。结合“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入发展对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认真为高校辅导员老师创造提供科研平台,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自己的新理念及时总结和积累,立足新时代,以创新为理念,自觉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角和新途径,为“立德树人”工作注入活力。

3.准确界定工作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不断的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大学生的日常起居,饮食,身心健康,宿舍管理,矛盾调解,问题咨询,就业困惑,手续办理,政策解读等方方面面,诸多教学,科研,后勤管理,校园安全,招生就业等工作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配合完成。大量事务性工作的存在,占据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空间、时间、精力和工作精准度。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专家化方向发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针对性,应积极创造条件,准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把辅导员老师从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各种活动通知的收发与落实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腾出精力和时间,悉心研究一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细细把握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出身学生的思想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可行性的工作方案,提高工作的精准性、针对性和目标性,在实践探索和规律总结中自我成长和进步。

三、以专业化为准则,科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以专业化为准则,科学有效的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切实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1.要注重建立健全考核机制。通过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对日常工作开展情况、教育效果情况、个人学习情况、与学生交流情况定期做及时的调查与反馈,通过学生评议和领导考核,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取得的实际成绩,做系统的梳理和掌握,通过自我的评价和他人的评价,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及时总结整理和提高。

2.注重工作要求和纪律规范建设。严格规范的工作纪律和要求,是推进辅导员队伍素质和整体工作能力提升的基本条件。要从行为规范、工作纪律、保密意识、责任担当、时间意识、效率意识等方面,制定规章准则,要求高校辅导员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作风正派、言语得体、行为规范,面对工作,有责任心、有担当意识,能够做到按时到岗,严格考勤,能够按照规章办事,能够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3.注重奖励体系的创建。通过开展“十佳辅导员”、“十佳团干部”、“十佳工作者”、“省级优秀指导者”、“五四红旗表彰”等系列先优评选活动,充分肯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激励青年团干部和辅导员在工作中追求卓越,做到“比,帮,赶,学,超”,在工作中多做贡献,做多贡献。通过优先提升工作优秀的青年团干部和辅导员的待遇和级别等方式,不断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干部的角色认同感,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雪梅.高校輔导员专业化进程中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

[2]史仁民.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3]文婷.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注:本文系山东师范大学管理干部科研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辅导员高校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