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2020-11-28 07:52陈浩郭欣欣
商情 2020年21期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新时代高职院校

陈浩 郭欣欣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逐渐迈入了“大数据”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要随着新时代的新要求下做出应有的改变和进步。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提高对信息的辨别力。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 网络舆情管理 新时代 高职院校

前言:新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高职院校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必须要加强。我们都知道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近期的思想进行及时的引导是现阶段教育的重点工作。高职学生思想引导的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与学生相关的网络舆情,在仔细分析后,正确的引导学生对待网络舆情,从而建构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世界观念。逐渐形成正确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所在,培养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对高职院校来说,在新形势下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是做好网络舆情的管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引导与疏解。选择最佳的网络舆情的管理路径和载体,用正确的工作理念来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是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不断推进校园网建设,学生逐渐成为网民的中坚力量,怎样更好的引导大学生,对其实施科学的思想教育,做好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确保大学生能够主动树立科学上网、绿色上网的理念,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背景下,如何設计与实现高效的网络舆情管理,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人研究和实践。

一、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

(一)网络舆情管理重要性。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复杂化的新形势下。我国政府明确了要加强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舆论。并且提出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必须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同时社会和家长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日渐上升。全球化静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高效率的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文化,但我们也要看到此互联网的舆论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虽以受到学术重视,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依旧缺乏实战经验。面对网络舆情所造成的各类影响,高职院校作为管理部门存在在严重的管理后置现象:即轻舆情观测与预警,重突发事件或群体性行为之后的善后与公共。这不仅不利于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有效展开,一旦方式或人员采用不得当,甚至会彻底撕裂学生与校方的信任与沟通渠道,后患无穷。

(二)借助大数据的意义。必须明确的是,大数据同泛在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互联网技术一样,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大数据,都是和一定的对象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独立的大数据也是无法存在的。其次,大数据的使用者是人,大数据的最终自的也是服务于我们,正是由于在人的使用下,连接了各行各业,才能使得大数据变得连接了整个世界,向各个方向去蔓延发展。

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舆情管理教育的工作来说,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值得广大高职教师去深入思考,去研究怎么抓住互联网大数据的便捷性,来帮助学生正确的面对五颜六色的互联网舆情。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互联网大数据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每个领域都在尝试进行创新发展和结合新技术,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互联网舆情管理工作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还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绝对会为高职院校的互联网舆情管理工作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互联网舆情管理将以一个全新的模式出现在高职院校。可以肯定的是,大数据时代的春天已经来临了,毫无疑问将为高校互联网舆情管理工作提供全新的动力和创新点,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改变固有思维,固有方法的时代。

(三)高职院校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对网络舆情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并未充分注重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这主要是因为部分管理人员自身思想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同时网络舆情管理方法较为传统。这方面问题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难以充分发挥出实际作用,也并未建立相对系统化的应急预案,如果网络舆情危机出现很容易产生失控的局面。现阶段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工作往往是某一具体部门或者管理人员负责,尚未构建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体系,造成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危机出现之后也无法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责任人。

二、网络舆情管理平台

(一)利用好大数据的优势。所谓大数据,就是一种依靠大量数据实现某种目的的新技术,这一点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也是一样的。因此,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到网络舆情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建立能够适应本学校学生情况的网络舆情管理平台。前期数据收集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通过互联网邮件或者当面调研的形式对本校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一是用《学生在新形势下对网络舆情的看法》问卷,进行前测来了解各种形式在网络舆情管理平台开展之前的思想是处于何种水平,并分析问题所在。二是用《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管理平台路径和载体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问卷在网络舆情管理平台运行中期对研究成果进行测试,初步调查研究成果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同时重在发现学生在网络舆情管理平台实践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网络舆情管理平台运行成熟以后,可以再次用该问卷检测改进后所取得的成效。

(二)获取最新的网络舆情。现如今,我国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电脑和手机等电子网络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到来自互联网的各种网络舆情。这些舆情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很难去分辨善与恶。因此,作为学校,我们要利用好网络舆情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及时的获取最新的网络舆情。在信息时代,与高职院校学生相关的网络舆情一般发生在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新闻、腾讯QQzone的动态、微信朋友圈的转发消息、新浪腾讯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百度贴吧,豆瓣社区、天涯论坛、知乎等论坛,以及威视、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和西瓜视频等短视频APP中。在上述软件和平台上,极其容易出现各种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不良网络舆情,这些舆情的种类和结构各不相同而且复杂繁多,因此,传统的舆情监控手段无法满iyl舆情预警需求。基于内容挖掘的主题监测方法主要针对“显性”网络舆情大数据,从现有的实践来看,由于受限于当前语义分析技术的精确度和速率,语义支持的缺失仍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工具难以有效地处理复杂的人类语言和不断变化的网络语言,而且对大规模数据分析的支持也较弱,仍然需要大量采用抽样分析和人工分析。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新形势下,对网络上的相关舆情数据进行拉网式排查与手机,实现网络舆情数据的精准快速识别是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平台建立成败的核心。

(三)及时发布辟谣信息。对即将发生的负面网络舆情,要及时发布对应的辟谣信息,避免学生上当受骗,发生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事情。传统的网络舆情管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导致舆情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不够完善,因此会出现没有及时发出辟谣消息的情况。例如:当学校相关老师,发现学生群体中可能会出现舆情风险后,想要及时做出警示,但是没有有效的统治手段,常常采用贴纸质告示的方式,效率低。同时,部分极具危险性的网络舆情并没有被发现,自然也无法做出提前干预。如果学校不做出改变,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信息极容易导致学校的疏解管理工作起不到预想的效果,慢慢的学生会变得不相信学校发布的相关网络舆情预警信息。依托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建立专业高效精准的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平台,老师要确认本次捕捉到的网络舆情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将对舆情进行梳理,坚决避免因为学校辟谣信息发布不及时,导致学生群体出现被舆情煽动做出错误选择的事件。

三、总结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是应对上述问题的好方法,在此技术帮助下下,能够影响学生的网络舆情数据能够及时准确且精准捕捉到,这样会使得学校的信息发布部门可以有针对性的发布正确的辟谣信息,坚决避免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局面。再有,大数据技术利用好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降低网络舆情信息的捕捉和爬取的效率,为学校领导针对网络舆情找寻解决办法,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姜英华.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高职网络舆情传播主题研究——以深圳高职院校百度贴吧舆情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6):42-47.

[2]周常青.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应对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优化之思考[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0(01):101-105.

[3]肖明月.大数据时代高职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传播和涨消规律研究[J].当代教育實践与教学研究,2019(13):21-22.

[4]刘战伟.大数据背景下高职类院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21).60-61.

[5]李政.大数据视域下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思路与对策[J].新闻传播,2019(5):18-20.

[6]王斯妤.大数据环境下提升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路径选择[J].改革与开放,499(22):162-163.

[7]欧阳佳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处置机制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35(002):28-31,36.

[8]张科.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舆情预警与处置对策——基于大数据的对策性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28;No.121(3):134-137.

[9]周丽梅.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策略研究[J].东南传播,000(2):46-48.

[10]魏伟华.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000(17):69-73.

作者简介:陈浩(1988-),男,汉族,河南镇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郭欣欣(1986-),女,汉族,河南唐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大数据背景新时代高职院校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绩效管理的探讨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大数据背景下石油科技翻译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