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劳工”视阈下抖音短视频用户研究

2020-11-29 16:58
科技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劳工劳动数字

喻 蓉

1 抖音用户角色的转变

抖音短视频是一种以秒计时,一般控制在15~60 秒之间,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进行视频创作和浏览的新型视频模式。在传统视频领域里,用户仅仅可以观看视频,而无法与他人进行互动。而在互联网技术的赋能下,用户“受”的属性不断减弱,“传”的属性逐渐增强。抖音短视频用户不仅仅可以浏览视频,还能够对视频进行评论点赞、转发分享等行为与视频制作者进行互动。同时由于抖音还是基于社交属性的视频拍摄软件,使得用户乐于拍摄视频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并且抖音持续不断的创新视频玩法,引发用户强烈的创作欲望。因此,相对于传统视频而言,抖音平台让用户的不仅仅局限于视频观看者,还使其扮演着视频分享、转发、点赞、创作等多元化的角色,用户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完美地将用户作为短视频生产和传播的主体,为抖音短视频用户的“数字劳工”创造有利条件。

2 抖音用户的数字劳动分析

2.1 用户的双重劳动

Web2.0 时代下,媒介环境的变革产生新的用户、经济形态。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产消合一”的概念,指出在第三次浪潮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消费者也将融入生产部门[1]。抖音短视频用户一边利用平台刷视频娱乐自我,另一边又在平台上生产视频,属于较为典型的“产消者”。抖音平台上用户的双重劳动,是抖音商业运作的核心要素。

1)消费的劳工。身为消费者的抖音用户,其本质上就是提供了可用于商业开发的数据和注意力。抖音用户具有很强的活跃度,根据《2018 抖音大数据报告》可知国内日活跃用户突破2.5 亿,月活跃用户突破5 亿[2],上传视频的人群覆盖“60 后”至“90 后”。这些数量巨大的用户在浏览刷抖音时,往往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沉浸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抖音通过其算法技术也收集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如爱好、兴趣、年龄层次等)。抖音平台凭借着海量数据和流量,可以拉来更多广告主进行广告投放,进行流量变现,实现商业盈利的目的。例如,用户打开抖音短视频时看到的开屏广告或刷视频的时候,根据用户感兴趣内容的穿插的信息流广告等,用户的眼球不可避免地吸引住。用户对视频广告观看这一行为产生的劳动就是注意力的付出,并进而产生对广告商品的消费行为。

2)生产的劳工。美国学者戈夫曼提出“拟剧理论”,他把社会比作舞台,社会中的人看作是舞台上的演员,人们的日常交往等活动则是戏剧表演,每个人都是其中的表演者。同时戈夫曼把表演的舞台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实则是用户自娱自乐粉饰生活,“后台”则是真实单调的重复的生活[3]。依据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抖音短视频拍摄上传区就是用户进行自我表演的舞台,人们使用符号在“前台”设计并展现自己的形象,即运用符号来展现自我形象,通过手机屏幕所呈现出来的形象比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更加完美。如抖音平台的用户试图通过抖音里面各种磨皮、贴纸等技术处理,试图展现一个更美更好的自己,而人们总是会被美的事物所吸引。被吸引的用户参与互动时,其自身也将自然而然的进入下一阶段成为演员,模仿并生产更多视频,释放其自我表达的欲望,满足自身的获得感和他人的认同感。在上文作为“消费的劳工”时,其劳动还是较为隐蔽,不易让人感受到,但在生产的劳工这一阶段,抖音用户的劳动更为直观。通过技术和资本的加持,吸引用户可以在抖音平台上不断生产视频内容,使用户逐渐沦为“生产的劳工”。

2.2 用户劳动的本质

1)用户本身及其所生产内容成为商品。1977年,达拉斯·斯迈兹提出了“受众商品论”的概念。受众商品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所产生的主要产品不是节目、信息等。而是通过这些内容吸引受众,从而将受众变成商品打包销售给广告商[4]。相对于大众传播时代的用户而言,Web2.0 时代用户在网络平台上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和娱乐等服务外,也为平台生产着各种形态的内容。“他们不仅自身成为商品被兜售给广告商,并且其劳动所生产出的内容也被商品化再出售”[5]。

抖音作为目前最火的短视频应用之一,也与其资本化的高效运营是分不开的。前期通过与明星、红人签约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意见领袖作用,带来一大波的忠诚粉丝用户。同时,平台内开发各式各样互动性强的短视频玩法来吸引用户。而当大量用户在抖音平台上浏览短视频或发短视频时,平台则会通过强大的数据挖掘技术将这些用户自身的社交数据、用户信息、个人档案、社会关系等各种数据收集起来,打包卖给广告商,使用户自身成为一种商品。而用户通过平台主动产生的视频内容以及点赞、评论等互动信息,又会被作为一种商品给其他用户消费,为平台带来更多的流量。

2)强化用户的劳动。强化用户的劳动主要在于对用户空闲时间的充分占用。从技术层面来说,移动互联技术使抖音短视频可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视频内容或者发布视频。而且由于抖音强大的算法技术支持使用户被“信息茧房”围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会持续性的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推送给用户,这就使得用户对算法推荐的内容产生了较高的依赖度,刷抖音短视频的时间变长,数字劳动时间是更长更突出。从资本层面分析,抖音平台也会组织运营多个活动与用户进行互动,以此来增加用户的黏性。比如平台上的跑酷、手指舞、合拍等风格多样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关注和参与。这两个方面就促成了抖音用户每日强大的活跃度以及增加了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黏性。

而用户主要是通过传统意义上必要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来刷抖音,为抖音提供免费的劳动力,充当数字劳工,他们并没有得到在平台上获得应有的物质报酬,却会因为自身的网络行为不当带来一定的经济后果。甚至用户有时候生产的内容被自己所消费,比如用户产生的个人数据平台会以精准的算法推荐的形式推送符合用户偏好的广告信息,从而导致用户消费广告商品,用户所生产的数据被自己给消费。其次,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属于闲暇时间,但是从数字劳动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属于劳动时间,这些数目庞大的劳动力,不断为平台创造商业价值,强化了用户的劳动。

2.3 用户情感被商业化

亨利·詹金斯的著作《融合文化》中曾提出“情感经济”的概念,他认为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在其消费和决策的时候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商业互联网公司则利用消费者的猎奇、欲望等情感转化为量化的交易指标,用于商业变现[6]。抖音平台具有虚拟性的特征,无论是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的用户劳工其本质上都是在这个虚拟空间中进行情感交流的活动。用户通过在平台上表演并创作视频内容或者是持续不断地刷着抖音,都是想在情感上得到精神满足或他人的认同,而他们持续不断在平台投入感情后则会产生更多的UGC 内容,为抖音变现提供有利条件。例如,抖音上最近很火的“抖肩舞”,各大高校、医院等单位都疯狂参与其中,年龄从青年到老年实现全覆盖。瞬间在线上发布“抖肩舞”成为热潮,还有人线下找人一起练习“抖肩舞”,可谓是跨过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有一些热门的抖音挑战赛,如今年春年发布的“#开启美好吉祥年”挑战赛共吸引39.7 万人发布视频,话题挑战赛视频播放总量达65.1 亿次。这些为抖音带来了超高话题热度,巨型流量,极大的推动了抖音平台资本生产与资本增值进程。通过这几种途径,媒介技术在娱乐化的糖衣下完成了对网民的剥削,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数字劳工从而加速资本增值的进程,不仅遭受体力更受到精神的剥削,形成了互联网下的“非物质劳动”。

3 抖音用户“劳工化”所带来的问题反思

3.1 用户健康及社会问题

通过采访身边经常刷抖音的用户发现,由于经常沉迷抖音短视频引发了视力下降、心情焦躁、大拇指腱鞘炎等有关身体健康问题。抖音的数字劳工会一直在平台上活跃,减少线下的社交行为,即使在参与家人朋友线下活动时候,仍然不忘在平台观看或者分享视频。用户沉迷于网络平台所打造的虚拟空间里,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变少,关系疏远,导致每个个体可能处于孤立的状态,社会性减弱。同时由于用户数据的泄露等造成一些隐私侵权等现象的发生,引发社会道德危机等问题。

3.2 提高资本家剥削程度

特雷伯尔·肖尔茨指出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对劳动的剥削以一种更加隐蔽的形式围绕新型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而展开[7]。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一方面抖音平台通过精准的算法推荐机制使用户沉溺于虚拟现实,延长用户使用抖音的时间,完成对用户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另一方面,传统的劳动者必须在厂房或者办公大楼等固定的地点工作,但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劳工的工作地点和时间就比较自由,通过网络平台他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劳作。比如当用户在餐桌或地铁等任意场景中都可利用空闲时间在抖音平台刷视频,提高了劳动的效率,完成对用户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削。

3.3 加深劳动的异化

抖音加深劳动异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产品由劳动者创造,但却不能由他们自己拥有和支配,成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并与之形成相对独立的力量。对于抖音数字劳工而言,抖音平台和一些广告商掌控着用户所产生的数据,并用于商业变现,而普通的用户们却无法拥有大量数据的使用权。二是人与人的异化。在抖音整个圈层中,劳动者的生存逻辑和社交关系都将随着数字时代而融入其中,扮演着其中的角色。例如当身边人都在玩抖音的时候,如果你不玩,就显得你与你的整个圈层格格不入,与你的朋友没有共同话题和兴趣。在社交媒体时代中,网络用户在同济压力和柔性压力下只能被迫参与数字劳动,如果不参加你将会被社会所淘汰。

4 结语

值得肯定的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使得抖音短视频的传播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信息传播更加高效且更注重个性化和互动性等,使人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实现抖音让用户记录美好生活的初心。但它使得工作与休闲的界限变得模糊,表面上为大量用户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平台,实则通过精准算法等技术使用户长时间沦为了平台生产“免费内容”的数字劳工。抖音用户不断地提供着数据和内容,却没有拥有自己所生产产品的利益获取权。互联网时代技术在提供人们便利的同时,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深层的问题,我们需要用我们的智慧去驾驭技术带来的变革,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审视技术赋权下的网络用户本身。

猜你喜欢
劳工劳动数字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答数字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数字看G20
目击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