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报纸编辑如何改变与坚守
——基于传播学视角的分析

2020-11-29 16:58滕丽霞
科技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受传者传播者报纸

滕丽霞

1 职业发展遇严寒

伴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4G 网络、无线网络的广泛覆盖,人们在新媒体时代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种媒介获取信息。报纸不再是社会中唯一的信息来源,其消息的滞后性、携带的困难性等特征已难以满足受众的使用需求,而受众的大量流失导致报纸销售量急剧减少,随后便是报纸广告红利时代的消散。2019 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在传统纸质媒体方面,除图书外,期刊和报纸市场持续萎靡。无论是受众的大量流失、广告收入的锐减,还是报纸数量的下滑,都显示出当前我国报业正面临着一场“严寒”。

报纸行业整体下滑的同时,我国报纸编辑也处在困难境地:一方面传统的媒体思维占据着他们的头脑,互联网的冲击却要求在思维和工作能力方面迅速转型,因此他们需要同时扛起两个重担,既要做好传统媒体的本质工作,又要兼顾新媒体的技术要求和快速响应的特征;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冲击带来的大量受众流失让越来越多的报纸编辑对传统媒体缺乏信心,薪资待遇与工作压力的不平衡性加剧了报刊编辑的生活压力,在此情况下部分传统媒体的精英可能对报纸编辑的职业选择产生动摇,为追求理想化的未来向前景光明的新媒体领域转型。

2 职业变化新气象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同样适用于当下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发展阶段。作为“旧”的一方,报纸想要生存下去势必要把握住时代脉搏,尽快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节奏,实现自身有效变革,吸引新的受众。自2013 年开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让整个传统媒体措手不及,媒体行业的局势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微信公众号、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短视频新闻等新媒体的出现,这令包括报纸编辑在内的传统媒体人在被动中开始调整自己的定位。接下来我们将从传播学视角对传播基本过程进行分析,以探讨新媒体时代下报纸编辑身边的诸多变化。

2.1 传播者角色的扩散

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在广大浩瀚的宇宙中,数字化生存能使每个人变得更容易接近,让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心声。”伴随智能手机功能日趋强大,视频拍摄和剪辑也走向大众化,当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发生时,人人都能够成为新闻现场的记录者和发布者,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即新媒体时代中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由固定化转向交互化。不得不承认,技术赋权让传播者的定义从特定群体延伸到普罗大众:以智能手机为主体的传播媒介和以互联网为基石的传播平台让发布讯息不再是新闻从业者的特权,“传播者”的群体发生了扩散,这个跨越是传播过程中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重要突破。以互联网短视频资讯平台梨视频为例,其短视频新闻来源并不是来自专业化的新闻工作者而是广大“拍客”,他们通过“梨视频”App 客户端以个人名义发布短视频,依靠阅读量和点赞数的多少来获取奖励。这一模式有效地激励了普通人参与到短视频内容创作群体中,当他们上传短视频之后,他们的角色就由普通受传者变为传播者,二者的边界愈发模糊。

新媒体语境下传播者角色的扩散并不能动摇报纸编辑这一老牌传播者的职业地位,换句话说,这反而提升了报纸编辑在新闻界的重要性。一方面,传播者的泛化致使信源的真实性和专业性下滑,来自四面八方的“业余”传播者在短时间之内将他们所掌握的情况以视频、图片或文字的格式上传到网络,海量信息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得到有效地审核,因此就导致讯息参差不齐,进而影响受传者的直接观感。另一方面,浅阅读时代下互联网短平快的“快餐式新闻”成为宠儿,连续性报道、深度报道等持续时间较长,内容信息量较大、对写作水平要求较高的新闻作品却鲜少出现。假新闻和反转新闻等新闻事件使受众对于新闻的真实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此时报纸新闻强大的公信力和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是报纸能够吸引受众的重要基础。报纸编辑在实践中积累的专业性使其在报纸的传播模式中扮演着“把关人”的作用,对于新闻来源、稿件编辑等的整合和审阅有着重要意义,是守护新闻专业性的最后一道屏障。

2.2 受传者“使用与满足”的时代性变革

按照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中提到的受众之所以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自身种种需求这一观点,新媒体背景下的受众也不例外,并且产生了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需求上。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受众关注人民日报等时政类微信公众号以实现自身作为中国人的政治诉求,关注新世相等情感类公众号以传递共情,关注娱乐类公众号以寻求消遣。读者购买报纸的目的是了解当下发生的事件,但新媒体的到来让报纸传递信息的功能被取代。由于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就将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受传者,无需经过报纸繁杂的流程,这在最大程度上缩减了时间,满足受传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这一模式让报纸等传统媒体陷入被动的情况下,时效性的位移让报纸开始转型:融合媒体诞生了。

以《人民日报》为例,其在2016 年10 月正式启动了“融媒体工作室”计划,与报纸实现优势互补,以新媒体手段为创新点在原有版面基础上进行周边拓展,工作室生产的众多优秀新闻作品用优质内容反哺报纸版面,如新地平线工作室的H5 作品《青山有幸 万里忠魂——长征路上的红军墓》就是通过新技术与《人民日报》报纸版面相互映衬。报纸编辑通过各人的兴趣所在进行“跨部门”组织来实现“创作者”的内容创作,另一方面,人民日报总编室又承担着内容审核“把关人”的重要职能。

2.3 媒介的技术导向性增强

科学技术是孕育新媒体的摇篮,至今仍然滋养着其发展。报纸的技术导向性也不断增强,它在新媒体的洪流中使自身也进入到新媒体大军中,以科技为依托为自身发展谋求了一条新出路——传统媒体新媒体化。仍以《人民日报》为例,点击其客户端首页中的“人民日报”字样便会出现当天的报纸版面,滑动可查看下一版。由此可见,报纸编辑的工作内容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只是工作成果的呈现形式与以往不尽相同。换言之,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人民日报》的版面信息,而报纸编辑的工作成果经由新媒体技术传播给更多受众。纵观当下,品类繁多的报纸都创办了自身的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账号,报纸编辑的工作覆盖面也发生了延伸。另外,大量技术工作者入职媒体行业,报业不再是新闻从业者的专属,技术要素如甘泉般为报业颓势注入了生机,使报纸在新媒体时代迸发出新活力。

2.4 双向反馈机制构建和谐传受关系

新媒体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媒介的变革,更是传播方式的更新。此前,反馈以单向传播为主,信息往往是从传统媒体经由传播媒介传向广大受众,受众通常是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情景下,截断了反馈。而以互联网技术起家的新媒体却可以实现与受众的双向反馈,受众接受到信息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反馈,发表个性化内容,主动参与到媒介传播过程中。通过新媒体进行的反馈是双向的,受众向传播者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者能够以此为参考对传播内容或传播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对于报纸而言,受众的反馈难以在版面中显现出来,但报纸的新媒体账号能够充分发挥双向反馈的优势,将反馈有效转化为前进的方向。由报纸编辑担任的新媒体编辑扮演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双重角色,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反馈并及时给出应对。

3 结语

自新媒体大潮袭来,诸多报纸媒体不得不开始自身的转型,走上数字化发展和媒介融合的道路,报纸编辑也不断调整对于当前媒体环境的认知,了解和把握新理念和新技术,转型成为全媒体编辑。尽管目前报纸的处境依旧不容乐观,但近几年随着转型升级,媒介融合的趋势日益增强,报纸与新媒体的融合度不断提升,行业整体呈现出回暖趋势。报纸编辑身为媒体事业的重要部分,通过自身对于新媒体时代的迎合和对原有职业精神的坚守,形成了报纸发展的“逆风翻盘”之势,救报业于“寒冬”之中不再是一句空话。

猜你喜欢
受传者传播者报纸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报纸
论传播在现代博物馆中的应用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亳州五禽戏社区受传者研究
亳州五禽戏社区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