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2020-11-29 16:58任香桃
科技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电视新闻技巧

任香桃

1 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重要地位

新闻采编是对新闻采访、筛选、归纳、编辑等工作的统称。采编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采编过程直接影响新闻质量。在信息化时代,形形色色的信息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但只有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现实需要、贴近大众生活的新闻信息才能让观众接纳。电视新闻工作者要从繁杂的信息中筛选出具有报道价值、观众最想了解、最真实有效的新闻信息,同时要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提炼主题,并完成稿件撰写、后期制作,最后呈现出积极向上、给人以视觉冲击的新闻作品[1]。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新闻采编技巧,并能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采编技巧能够帮助新闻记者在新闻事件中保持清醒头脑,不慌乱,不跑偏,高质量完成电视新闻信息的前期收集和后期整理工作,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电视新闻采编技巧。

2 电视新闻采编中存在的问题

新闻采编专业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但因为它和基层群众的联系很紧密,这门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快,群众对新闻采编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结合地方台工作实际,笔者认为,目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1)缺乏新闻采编前的策划。新闻采编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工程,在正式采访前,需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要对即将采访的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充分了解,提炼报道重点,拟定采访内容等。采访前要进行分析、构思,经过反复酝酿、调整,制定出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的策划案。有些采编人员自以为是,不重视新闻策划,以至于一进入新闻现场就手忙脚乱。

2)不能准确找到新闻切入点。在新闻现场,面对大量的信息,有的新闻采编人员不熟悉所要报道的领域,不了解观众的兴趣所在,又没做好案头工作,就不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新闻的切入点[2]。在选择新闻切入点时,不能贪大求全,要“以小见大”,一般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作为切入点。

3)采编形式单一。过去,新闻报道的方式单一而乏味,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各新闻传播媒介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平台实现了高度互通共融,新闻被做成以后,不仅可以展示在电视机上,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电脑和移动信息设备进行展示,各种形式的展示方式赋予新闻采编工作成果的多用性。这就要求我们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紧跟潮流,熟知新闻受众的喜好,把采编的信息通过多种不同的新闻媒体形式展现出来。

4)采编内容不深刻。一些采编人员由于政治素养、业务素养欠缺,在新闻事件中难以剖析到报道的重点,主题不明确,胡子眉毛一把抓,信息内容没有逻辑关系,常常出现信息堆砌现象。笔者认为,新闻采编要坚持“内容至上”的基本原则,将新闻质量作为衡量信息传播效率的主要标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一线,亲临现场,全面体验,深入观察,有水平思考,高质量呈现。重大主题报道经常会让观众感觉很“硬”,这就要求我们创新思维,跳出大而全的宏观视角,选择让每个人有切实可感的小视角,让报道的内容更有温度;通过化大为小,实现从传递信息到传递价值的跃升;通过化远为近,用共情触发情感共鸣。

3 电视新闻采编技巧的运用

3.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广播电视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布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是传播最新的政治思想、引导正确舆论的主要途径[3]。因此,电视新闻采编工作首先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准确、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同时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3.2 新闻报道的立意要新颖

不管是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哪个环节,新闻记者都要时刻掌握党和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同时也要了解各个领域的发展动态、热门话题,从而确定电视新闻的中心思想[4]。新闻立意是新闻的核心所在,是对新闻事实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新闻采编过程中,我们要广开思路,从不同侧面挖掘素材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从中确立一种最深刻、独特的主题思想。

3.3 注重新闻素材的选取

新闻采编过程中,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和现场随机应变的能力,并能及时准确将有效的信息进行整合,呈现到大众的视野中[5]。在新闻现场,摄像记者要牢牢把握拍摄重点,敏锐捕捉能体现报道主题的细节画面。文字记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现场动态,把握时机,采访新闻中的关键人物,挖掘新闻背后的事实,根据报道的主题对新闻素材进行取舍、整合,发现不足,及时补充。选取新闻素材,必须站在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基础上,对事实的报道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才能有效地引发观众的讨论和思考,提升新闻事件的传播效率。

3.4 新闻外采要注意人身安全

新闻采编人员面临一定的职业风险,个人健康与人身安全风险不仅来源于自然因素、环境因素,很多时候还来源于人为因素。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和拍摄过程中,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判,确保自身安全,特别是摄像记者要找准最佳的拍摄位置,文字记者要善于运用沟通技巧。此外,新闻记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导致生活极其不规律,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的今天,大量的新闻信息充斥,我们的新闻采编人员长年累月高负荷工作,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笔者认为,只有在确保新闻记者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创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3.5 注重新闻的后期处理

电视新闻最讲究的是新闻事件的真实有效性,也就是说要充分体现出新闻事件的真相和要表达的主题,并且要拍摄有说服力的影像信息,能直观地表现其中心思想和号召力。那么在新闻事件的采编后期,我们该如何有效地编辑才能呈现出期待的效果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坚持影像画面和音频资料真实可靠的基础上,适当地添加艺术手法。在撰写解说词时,可以设置一些合理的悬念和提出一些疑问让观众进行思考,并且灵活地剪辑影像资料,配合一些特效,以此更好地吸引观众。同时,画面信息要与语言文字交相呼应,并综合考虑字幕的转换、新闻时长等众多因素,增强新闻的可视性与感染力。

3.6 注意新闻模糊性处理

在后期编辑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需要对一些新闻信息进行回避,因此就会运用到模糊化处理技术,模糊化处理技术分为语言模糊和视频模糊[6]。比如说,“据知情人士透露”或者提到军事单位时用“某部队”来代称,以及未经授权的名字等个人信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模糊语言,这样的表达在某种情况下更为恰当合理。而对于未成年人肖像以及一些涉秘画面等也需要进行模糊处理,或者对当事人采用面部马赛克、背后拍摄等技巧尊重当事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这就是所谓的视频模糊。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清楚地掌握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或者哪些信息没必要模糊等等常识。

4 结束语

电视新闻采编不是简单的将新闻报道出来就好了,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只有把握正确的新闻采编技巧,才能有效地提高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效率。总之,通过提高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对有效提高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灵活地应用电视新闻采编技巧,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只有如此才能让观众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电视新闻报道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电视新闻技巧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指正要有技巧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提问的技巧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