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与发展

2020-11-29 16:58马剑敏
科技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用户

马剑敏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媒体终端不断涌现,新媒体走进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新闻传播是媒体最基本的使命,也是新媒体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新媒体带来的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是革命性的,认清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并探索其发展趋势,对于优化新闻传播方式、扩大新闻传播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新闻传播,是关于新闻传递的一种过程和系统。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需要具备5 种要素才能成立: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效果反馈。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会对其他要素产生影响,因此,当新的传播媒介出现,新闻传播必然会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1.1 新闻传播内容的海量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协同发展是各国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网络的发展也是如此。互联网技术将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新媒体依托互联网使信息可以通过它的平台迅速传播和分享,用户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元化信息,用户自己也可以动动手指,随时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和想法,这样新闻信息突破了时空限制,数量极大丰富。

1.2 新闻传播主体的广泛性

过去,新闻传播的主体多为传统媒体,因其垄断着新闻资源,培养了强大的新闻采编队伍。新闻由专业的记者编写、播发,受众只能被动接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渠道更加多样,新闻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新闻信息发布的门槛更低,人人都是记者、编辑,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发布者、传播者,这充分保障了新闻传播主体地位的平等性,使得新闻传播主体日益广泛。

1.3 新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

媒介传播方式的革新离不开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铅与火”“光与电”的技术变革后,报纸、广播、电视获得了自己特有的新闻传播方式。但是,随着“数与网”的发展完善,新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渠道不断增加,突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不仅弥补了不同传播方式之间的不足,而且为新闻传播实现跨平台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自己需要的新闻信息,优化了新闻体验。

1.4 新闻传播过程的互动性

传统媒体由于受地域、技术限制,受众的数量和传播覆盖面相对较小,互动性差,受众只能被动的获取新闻,而对新闻效果的反馈渠道并不畅通。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平台等网络平台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新闻传播的中心化形态,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新闻,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意见的表达、内容的评价之中,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在新闻传播中的自由度和参与度,使传播环节更加完整。

1.5 新闻传播模式的碎片化

过去,人们只能花费整块的时间去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用户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被充分利用,相对于用固定的时间去获取信息,他们更喜欢将等车、吃饭等碎片化的时间加以利用,随时拿出手机收看短小精干的新闻。这样,新闻传播的内容就呈现出碎片化特点,与传统媒体长篇大论的内容相比,碎片化的信息不仅提高了编辑效率,也易于在用户中形成裂变式传播,扩大传播效果。

2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产生的问题

2.1 新闻传播的冗余化

当前,技术自由加剧了泛信息化,人人都能够在网络上自由发声,造成了信息源头不断增加,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而新媒体的开放性给监管带来了困难,随着信息发布的新闻监管环节缺失,新闻传播混乱,最终冗余信息大量泛滥。虽然新媒体平台多种多样,但是缺少内容精品,新闻主流价值丧失。

2.2 新闻传播的泛娱乐化

新媒体环境中,公众倾向于用轻松的态度将所有内容解构加工,赋予娱乐精神,创造新内容,产生了泛娱乐化精神,也使新闻和娱乐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泛娱乐化迎合了当下公众的阅读兴趣,能够获得广泛关注。我们应该看到,泛娱乐化只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是在内容有新闻价值基础上的对内容的包装,如果离开内容片面最求娱乐,那只能变成哗众取宠。但是,目前很多媒体本末倒置,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惜采用“标题党”和“博出位”等方式吸引眼球,久而久之,就会降低自己格调,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

2.3 新闻传播的盲目化

新媒体信息的碎片化以及裂变式,让新闻信息可以第一时间到达用户。但是新闻事件往往是复杂的,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复杂原因并不能第一时间就调查清楚。由此,以短小精干带来的信息深度的缺失,新闻传播在保证时效性的同时,真实性以及新闻价值可能会大打折扣。这种盲目传播很容易导致错误的舆论导向,需要整个社会认真反思。

3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发展策略

3.1 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的深度融合

不可否认,新媒体的新闻传播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各有优势,一味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都是片面的。一方面,传统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采编人员,具有新媒体无可比拟的公信力和专业性。新媒体新闻传播虽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但是不如传统媒体有权威、有深度,甚至在舆论引导方面有可能出现盲目性;另一方面,显而易见,传统媒体在速度上和互动性上与新媒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只有将二者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才是媒介发展的大势所趋,才能提升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3.2 加强对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监督和管理

目前,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不可能不接触新媒体,新媒体的包容性给公众创造了平等的传播平台,形成了信息发布传播的低门槛,这也是新媒体被公众广泛应用的原因。正是基于新媒体上缺少把关人的原因,新媒体上信息真伪难辨,一些负面信息和虚假信息没有经过核实就被大肆传播,给用户造成了错误认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为了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新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中坚力量,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必须对新媒体新闻传播加强监督和管理。首先,要完善我国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法律法规,规范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发展,对于恶意散布谣言、发布虚假新闻的个人或集体,给予相应的惩处。其次,要加强对隐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严格处置新闻侵权现象。最后,要提升公众的新媒体素养,引导他们建立防范意识,斩断虚假新闻传播途径,促进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有序发展。

3.3 创新新媒体传播的可视化形式

新媒体不仅催生了新的新闻类型,也催生了适合新媒体新闻传播的表达形式。新媒体环境主要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的分享,在这一变革中,新闻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分享与交流。短视频等新闻的可视化形式,适应了新媒体新闻传播环境,迎合了5G 时代的发展,拓展了新闻传播功能,增强了新闻传播效果。因此,新闻传播一要积极探索可视化发展模式,利用短视频等传播手段,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满足用户对新闻的感官需求;二要积极利用短视频的新闻现场性,使其更符合碎片化和社交化场景传播,使优质新闻内容的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4 结语

新媒体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出现后带来了多元化、立体化的新闻传播,更新了用户的新闻体验,迅速为公众接受并成为主要的新闻信息来源。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表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必将速度更快、方式更多、内容更丰富。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新媒体新闻传播,对其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新旧媒体新闻传播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促进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传统媒体用户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关注用户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