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术转移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探析

2020-11-29 16:58杨世君
科技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商业化成果校企

杨世君

现如今,在社会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已成为其关键要素。不过,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要想使科学技术能够转化为成果,使其能够真正造福于人类,为国家经济做出贡献,却需要经历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需要对潜在的生产力要素进行转化,从而确保该要素能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中的要素,而这就需要具备一个前提,也就是必须要确保科学技术能够结合至生产实践之中,确保其使用价值能够被创造出来。技术转移便是将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进行相互结合的重要中间点,通过对技术转移进行积极推进,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

1 高校技术转移模式的主要概念与类型

所谓高校技术转移,是将高校所拥有的技术转移给企业和市场,从而使技术价值得到商业化开发。对于高校技术转移的模式而言,依据其不同的划分角度及校企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大致可将高校技术转移模式的类型划分为三种,一种是技术转让型模式,另一种为衍生企业型模式,还有一种则是共同合作型模式。以下便对这三种类型的技术转移模式进行分别论述。

1.1 技术转让型模式

在高校技术转移模式中,高校是技术成果的拥有者,而企业则是技术成果的转让者与利用者。在技术转让型模式中,高校需要将技术成果转让给企业进行使用,而企业则需向高校支付转让金。该模式中,高校需要将与技术成果有关的服务及技术支持等提供给企业,提供的形式有很多,如技术许可、技术授权、技术咨询等,而企业作为回报,则需向高校支付相应的金额报酬,从而使高校中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成果能够转化成商业化应用,在此过程中,高校则发挥着“科技辐射源”的功能。

1.2 衍生企业型模式

衍生企业型模式是高校技术转移模式中的一种,在该模式中,高校及其研究机构是以母体形式为存在的,而且运用的都是高校所拥有的技术,人才保障也同样来自于高校内。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筹备一定的资金来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而该企业便是衍生企业,通过该模式,可使高校的技术成果通过衍生企业实现商业化应用。衍生企业型模式的形成需要具备两大条件:其一是衍生企业的成立者为高校教师、学生或高校中某个研究机构的前雇员;其二是衍生企业进行商业化推广的核心技术成果来自于高校或高校中的某个研究机构。

1.3 共同合作型模式

共同合作型模式同样是高校技术转移模式中的一种,该模式实现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在此过程中,高校和企业会达成合作契机,从而使高校和企业都能参与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开发之中去,进而使技术成果得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并且也使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共同合作型模式中,如果高校不具备技术成果,但却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这时企业便会在技术选择及研究中进行介入。并且,高校在共同合作型模式中,往往只是对技术转移的后续部分进行参与,从而确保企业在对技术进行商业化推广时能够获得来自于高校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在该模式中,校企之间的相互作用处于一种联营形式,而企业则会进行提前介入,对于高校而言则更多是发挥着企业虚拟研究机构的作用。

2 三种技术转移模式的对比分析

在技术转移模式中,其转移过程通常包括3 个主要阶段,分别是实验阶段、中试阶段以及产业化阶段,这3 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而校企在这3 个阶段中的参与程度差异,也会使技术转移模式有所不同。首先,对于技术转让型模式来说,高校需要单独负责实验室阶段,企业则需负责中试阶段与产业化阶段,该模式的主要表现是高校将科研成果借助于技术市场向企业进行转移,高校和企业便形成了一种供需交易关系。现阶段,我国各个高校对该模式的应用正不断增多,不过转移效果却并不非常明显。其次,对于衍生企业型模式来说,高校则需全面参与到实验室阶段、中试阶段与产业化阶段之中去,这是因为企业是由高校投资兴办的。最后,对于共同合作型模式,高校与企业都需要参与到实验室阶段与中试阶段中,但在产业化阶段中却只需由企业负责。通过对上文中不同类型的技术转让模式特征进行阐述,即可从高校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技术转移模式在成本、风险及收益等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从而确定出这三种类型技术转移模式在投入、收益、风险与转化难点上所存在的优劣势。

3 高校技术转移模式选择中的相关影响因素

3.1 技术特性的影响

对于技术成果来说,其是具备不确定性、隐含性、累积性与复杂性等主要特性的,而其特性的明显程度则对高校的技术转移模式选择有着很大影响。通常而言,技术的特性越明显,选择高技术的可能性就越大,技术特性越弱,选择低技术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技术转移模式的3 个阶段中,高校参与到低技术的实验阶段与中试阶段所花费的时间较短,而高校在高技术的实验阶段与中试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则较长。对于低技术的转移而言,高校可采取任意一种技术转移模式,而对于高技术的转移而言,则只能通过衍生企业型模式和共同参与型模式来进行转移,这是因为高技术的转移往往需要高校和企业投入更多的要素。

3.2 高校第三功能的影响

高校的第三功能体现在其能够通过自身所拥有的技术、知识等来提供社会服务,其第三功能对高校技术转移模式选择有着直接影响。而其第三功能的强弱则需从其技术研发能力、校企合作能力、技术选题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判断。在技术转移过程中,高校参与过程越长,则说明高校所具备的第三功能也就越强,因此可以选择更多的技术转移模式。而当高校不具备较强的第三功能时,则技术转移只能采取技术转让型模式来达到目的。可以说,通过增强高校的第三功能,可使其在技术转移模式中具备更多的选择机会。

3.3 企业技术转移成本的影响

在高校技术转移模式中,企业作为对技术成果进行商业化开发的主体,其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盈利,而这也是企业不断追寻的目标。为了确保获得最大的利润,企业就必须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技术投入成本。而对于企业而言,其对技术的获得除了自行研发以外,便需要从外部来获得技术,但自行研发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这对于研发成本的控制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当企业不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便往往会从外部获得技术。企业在从外部获取技术时,必须具备一个前提,也就是企业所需投入的研发成本和高校技术转移时的交易成本的总和,必须要小于企业对技术进行自行研发时所花费的所有成本。而在此过程中,高校技术转移时的交易成本以及企业所需投入的研发成本在比例上的变化,也会导致不同技术转让模式选择倾向性的转变。

3.4 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到高校的技术转移模式选择,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环境、产学合作环境、融资环境以及社会化服务环境。这些环境因素越好,则校企之间的互动性就越好,各个要素的渗透性就越高,这样高校在选择不同类型的技术转移模式时也具有更高的自由度,而当外部环境中的某个因素发生变化时,也会影响到高校在选择不同类型技术转移模式时的倾向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技术特性、高校第三能力、企业技术转移成本以及外部环境是高校技术转移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校要想提高技术转移绩效,就必须要从这4 个影响因素入手,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校企合作能力、技术选题能力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并依据转移技术在不确定性、隐含性、累积性与复杂性的明显程度,结合外部法律制度环境、产学合作环境、融资环境以及社会化服务环境,实现对高校技术转移模式的优选。

猜你喜欢
商业化成果校企
工大成果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社会化和商业化思维对新产品开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