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士后学术成果出版的问题
——《博士后文库》项目出版经验

2020-11-29 16:58魏英杰孙伯元
科技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术观点学术著作博士后

魏英杰,孙伯元

2013 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联合科学出版社开展了博士后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工作,通过专家评审遴选出优秀的博士后学术著作,收入《博士后文库》。本文以《博士后文库》项目为例,总结作者工作遇到的各类情况,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战略和战术层面归纳介绍博士后学术成果出版过程中常见的几类问题及应对之策,进而探索如何更好地协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做好著作的出版工作。

1 出版的目的和意义

《博士后文库》项目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效益,集中反映和体现博士后优秀学术成果,打造专属于博士后学术创新的旗舰图书品牌,激励博士后研究人员潜心科研、扎实治学,提升博士后研究人员培养质量和优秀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体现和扩大其科研成果的价值,促进学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学术出版。对于博士后研究人员而言,他们正处于独立科研生涯起步阶段,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整理出版,将对激发其创新智慧、凝聚创新力量发挥独特的作用,进而促使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2 著作的特点

对博士后研究人员来说,能够得到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是他们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第一桶金”,是将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扶上马”。那么,将博士后工作期间的成果出版就是送给他们的一把开启未来科研大门的“金钥匙”,是将优秀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再“送一程”,将极大地激励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热情,推动未来的迅速成长。博士后研究人员大多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束缚少、有想法、敢实践。他们的著作也是如此,因此对于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著作出版,我们应该针对性的给予帮助,扬长避短,提高出版质量。

3 出版常见典型问题与对策

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术成果出版时,著作大多以科研报告为基础,辅以论文整理、完善,扩展而成。对于大部分初次经历著作出版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如同他们科研起步一样,有新鲜感、有激情,但也面临经验不足,有时空有力气却不知怎么使。这时,编辑应该发扬“工匠精神”,总结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协助作者做好书稿写作出版工作[1],做好科研助手。这里重点从宏观(谋篇布局)和微观(精心实施)两个角度探讨博士后研究人员这一类作者著作中的典型问题及对策。

3.1 宏观问题与对策

在将科研报告转换为学术著作的过程中,博士后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区分这两者在写作目的、写作重点、文献利用方式、格式结构、自我评价、读者对象和学术价值等方面的异同。

科研报告的写作目的多服务于课题项目,重在记录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学术著作的写作目的在于表达作者的学术观点,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科研报告的写作侧重于科学、详细、准确地记录研究过程;学术著作的写作侧重于作者学术观点的表达和论证。科研报告对文献的利用主要是证明作者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熟悉并且掌握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技术路线,通常需要占用大量篇幅,甚至单独成章;学术著作对于文献的利用重点在于辅助阐述作者的学术观点,服务于作者的学术思想和管道,因此多结合作者表达的需要,分散在正文中。科研报告主要是项目申报和评审使用,因此格式相对清晰、固定,体现项目申请书和评审书的功能特征;学术著作相对灵活,体现的是作者学术思想和知识系统。科研报告通常有自我评价,包括项目的价值、意义,研究的创新之处、成果的先进性等;学术著作则没有一定之规。科研报告的读者极少,以评审专家、课题组成员为主;学术著作读者对象广泛,包括同行科研教学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科研报告的学术价值相对较低;学术著作的学术价值相对较高。

有了上述简单的了解,博士后研究人员就可以针对性地撰写著作。下面我们从科研报告的角度,宏观探讨几个核心要点。

1)参考两者要素的区别,对书稿大纲进行章节级的粗粒度调整,力图将面向“科研”的报告转变为面向“学术”的著作。

2)量度取材组织整理为有益于著作学术观点表达的内容,服务于全书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在出版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大量的篇幅讲述技术或方法很先进,同行工作很出色,这样内容本身是极好的,但是写在书中却没有任何用处,仅仅是陈述事实,与全书思想和学术观点的表达没有任何作用。

3)对于科学实验的数据和结论的表达和使用。在学术著作中,数据和实验等不是全书的主体,它们的作用是服务作者学术思想或者学术观点。这就存在一个数据挖掘、整理和凝练的过程,科学整理经过分析推理融合后的数据价值更大,而不是把原始数据全部粘贴到书中。

4)能力和成果说明性内容的把握,主要包括综述、国内外背景、技术路线、实验方法、科研成果,以及自我评价和鉴定的内容等。这需要综合考虑,做到合理取舍,或者点到即可,或者让读者去说。

3.2 微观问题与对策

从《博士后文库》申请项目指南来看,对于著作的篇幅要求在15 万字以上,这是一个客观合理的要求。从我们已经执行的相关项目来看,大多也都基本都集中在15 万~20 万字。也就是说,博士后文库的著作篇幅普遍不大,因此更加需要认真准备、精心实施。

1)对于绪论相关内容,需要将科研报告中的科研选题来源、意义、研究理论和方法、技术路线等内容重新组织、提炼,形成有机的整体。内容写作完美,外在的形式自然也就漂亮,目录上自然不会出现论文和报告式的字眼。

2)书稿主体内容要围绕作者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选择圈定合理的问题和范围,将科研报告中能说明自己学术观点的内容或文献拿来进行论证,调整或删除与著作关系不密切或者没关系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全书整体看起来都是围绕其主旨进行的,旁征博引,深入系统。

3)科学实验图表、数据与正文描述要前后一致。在进行数据论证时,需要删除科学实验图表、数据与正文描术前后不一致,或细节有冲突的地方。造成此类问题的常见原因是不同时期研究所使用的软件和实验平台对数据的截断误差不同,多次实验后累计误差放大造成[2]。虽然一般不会影响结论,但是缺乏科学精神和严谨性,因此需要作者整理数据时下足功夫,认真分析、仔细鉴别,排除噪声数据,通过调整、优化设计实验方案,完善实验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4)对于全书的总结和展望,多数作者除了一番意犹未尽的总结,还有灵感的抒发,既有创新的认识,也有科研的心得,甚至还有建言献策。实际上,这些都是大可不必重点着墨的部分,围绕全书的学术思想,画龙点睛即可,避免画蛇添足。

3.3 其他常见典型问题与对策

1)在完成书稿时要仔细检查全书所有内容无政治性错误,尤其是引用国外文献时,需要特别仔细。注意地图、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的描述和写作,这些内容要特别注意。不能泄漏国家机密,对于科技著作中涉及国家安全(如军事)的内容要稳妥处理。

2)经过一番调整的书稿难免出现章节号、公式号、图表编号不连续的问题,仔细梳理一遍即可。

3)参考文献问题。这里不准备介绍文献的格式规范问题,只要依照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就可以了[3]。重点介绍叙述时参考文献引用的问题,例如正文提到的文献有[50],文后的列表只有49 个,没有[50];反过来,文后列了90 个参考文献,正文只提及一小部分。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其实只要仔细比对就可以解决。还有一类问题隐藏的较深,就是参考文献本身的来源不够准确,导致文献本身有误。

4 结语

对于我国年轻的、未来的科学家——博士后科研人员,我们要尽可能地在其学术成果出版的过程中协助他们提高学术著作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术著作对于他们自己,对于读者,对于国家所带来的效用,使他们了解、熟悉、热爱学术著作出版,进而更好地传播科研创新成果,使科研创新成果能被广泛地传播和应用。

猜你喜欢
学术观点学术著作博士后
关于大分流的独特探索——兼谈马德斌学术观点与加州学派的差别
藏族音乐研究中的原创性学术观点及其价值——以西藏音乐史的分期问题为例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五、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一、学术著作目录
第二十一届国际军事历史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