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与党的建设九十年

2020-11-30 01:30
军事历史 2020年1期
关键词:古田会议执政党治党

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上,古田会议具有罕见的奇特性。第一,古田是个非常偏远的闽西小山乡,并非繁华的大中城市,而在这里召开的一个会议却影响深远,这是当年参会者所不能料想的。第二,古田会议并非中共中央召开的高端会议,而只是一支红军部队为解决军内矛盾而召开的小规模会议,但它的影响却是全党性的,这是与会领导者所不能预想的。第三,最难想象的是,当年会议形成的一纸“决议”,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生死攸关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纲领。多少年来,历次研讨会对这个“决议”进行研讨交流,总有言不尽的感悟和道不完的新识。

一、毛泽东时代与党的建设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以思想建党为核心的党的建设理论缔造者。邓小平说:“在井冈山时期,即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大家看看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决议就可以了解。他的完整的建党学说,是经过实践在延安整风时期建立起来的。毛泽东同志对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①《邓小平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4 页。90年过去了,党的建设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基本上都是在古田会议决议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其生命力长盛不衰。

毛泽东时代,就党的建设而言,应当始自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直至他晚年。古田会议后,毛泽东的党建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独特性的党建理论。古田会议10年后,毛泽东指出:党的建设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相关的,党的政治路线正确,我们党就能向前发展和巩固;党的政治路线不正确,党的建设就会遭受挫折。毛泽东对党的建设规律的总结,不仅为革命战争年代的实践所证明,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直至当今的实践所证明。

近半个世纪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一套独特的党建理论,对于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具有奠基意义,也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最重要的有五大贡献。

第一大贡献:着重思想建党,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和党性教育,注重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主要体现为以下多个重大事件。

一是“古田会议决议”。毛泽东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问题。1929年底,他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初步回答了在党员队伍以农民成分为主的情况下,如何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以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

二是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后,他倡导的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成为全党共识。瓦窑堡会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一切愿意为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都可以加入共产党。党不惧怕党员的非无产阶级出身,能通过教育把许多愿意为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新党员,锻炼成为有最高阶级觉悟的先锋队战士。这是对“古田会议决议”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深刻阐发。

三是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提出要将党的建设作为“伟大的工程”来进行,共产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为领导革命运动更好地发展,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整风运动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和党性教育,反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是“古田会议决议”着重思想上建党的空前伟大实践。

四是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进一步强调着重在思想上建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作为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把“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刘少奇指出:党采取“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的“毛泽东同志的建党路线”,使中国共产党已经建成一个工人阶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

五是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进行的整党整风教育。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1950年始就开展整风和整党运动,提出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遵守共产主义道德等8 项条件。这是作为执政党明确的第一个党员标准。随后开展的全党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也是旨在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古田会议决议”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的发扬。

第二大贡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倡导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929年6月,毛泽东已提出“思想路线”问题。半年后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这就是从思想路线高度要求的。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批评“本本主义”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强调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要在群众的斗争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他率先破除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他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初步形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系统阐发和在全党的确立,是与遵义会议后党对“左”右倾错误的批判相联系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哲学高度进行总结,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先是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随后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将这个思想原则表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并通过概述党的历史说明这两者结合的程度,是党的成熟程度的主要标志。整风运动就是一次解放思想的伟大运动。此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起来。在毛泽东正确领导下,党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胜利的法宝。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艰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在20世纪60年代初又强调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用第二个十年认识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学会驾驭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恢复后,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状况明显好转。

第三大贡献:强调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古田会议决议”是党的作风建设的良好开端。这在苏区时期得到了弘扬。毛泽东到赣南后就强调每个共产党员要像和尚叨念“阿弥陀佛”一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对群众的一切实际生活问题都应当注意。“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只有“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广大群众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苏区干部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

到延安后开展的整风运动空前地推进了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发表的《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等文,赞颂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张思德“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精神,为加强作风建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了光辉榜样。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关于党的三大作风的概括和阐述,是对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三大作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创造;坚持三大作风不变色,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通过整党整风运动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另一方面不断树立先进典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遭受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党树立了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英雄模范人物和红旗渠、南京路上好八连等先进集体,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第四大贡献:提出走“民主”新路和坚持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清廉、防治腐败的根本之道。

“古田会议决议”实际上已蕴含有这些思想的胚胎。但是,它的明确提出始自抗战时期。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毛泽东高瞻远瞩,开始思考中国共产党在胜利后如何不重蹈历史王朝覆辙。他的三次重要对谈,提出两个重要观点,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问题。

一是与郭沫若的“甲申对”。1944年3月,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庆发表后,延安的毛泽东赞赏郭文说:全党同志对于我党的几次骄傲引发的错误,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如何避免骄傲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希望你看到了什么岔子随时示知。这次笔谈,即为“甲申对”。

二是与黄炎培的“窑洞对”。1945年7月初,黄炎培等访问延安,毛泽东回答跳出“周期率”就是民主的那篇著名谈话,史称“窑洞对”。

三是与周恩来的“赶考对”。腐败亡国,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怎样防治腐败?上述两次对谈实际上给出了答案。一条是兢兢业业、永不骄傲;一条是民主新路、民督政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两个思想的发展就是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的“两个务必”思想。在党中央由西柏坡到北平城时,毛泽东与周恩来关于赶考要及格,决不当李自成的对话,被誉为“赶考对”。

这“三对”提出的“民主”新路和包含的两个“务必”思想,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又一原创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党坚定不移地贯彻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精神。1952年从严处理的刘青山、张子善事件,对树立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廉洁治国的良好开端。

第五大贡献:对加强执政党建设作了艰辛探索,提出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警惕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和平演变。

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通过文化交流等手段传播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来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年轻一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人高度关注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文化渗透战略。1962年邓小平提出:“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①《邓小平文选》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28 页。此后,毛泽东非常强调建设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干部队伍。1964年6月,他提出培养革命接班人的五项条件:一是要教育干部懂得一些马列主义,懂得多一些更好;要搞马列主义,不搞修正主义。二是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不是为少数人、不是为剥削阶级谋利益。三是要能够团结大多数人,包括从前反对自己反对错了的人。四是有事要跟同志们商量,讲民主,不搞家长制作风。五是自己有了错误,要作自我批评。他要求接班人要在大风大浪中成长。这五条尽管有历史烙印,但提出这个问题的初衷是无可非议的。这是我们党的一份宝贵政治遗产。

二、邓小平时代与党的建设

回望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不能不承认只有遵义会议毛泽东成为中央实际核心后才有可能。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据此,可以认为,作为百年党史划分大阶段的标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味着中华民族站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意味着走向富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意味着迎来强起来。当然,将新中国历史以这样三个大阶段作为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标识,并不是说三者之间可以截然割裂开来。历史地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个渐进的积累过程,没有前者的基础,就不可能有后者的飞跃。但是,每一个阶段需要一个标识体现其主要特征,这就需要我们有辩证逻辑思维,不能作形而上学解读。

这三个大阶段的历史怎么称谓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起来,无疑可称为毛泽东时代。上面的论述也是这样冠名的。改革开放以来走向富起来,可否用邓小平时代来称谓呢?这不应当成为问题。第一,邓小平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江泽民和胡锦涛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所开拓的事业。第二,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有着历史性飞跃意义的指导思想,并且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确立的一系列新的指导思想的初始理论。因此,邓小平时代完全可以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至党的十八大以前这个历史阶段的称谓。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也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场伟大革命和伟大觉醒,推动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不断将加强党的建设即执政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向前推进。这个推进带有探索性质。这里主要论述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对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开创性贡献。

(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开创性贡献

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非常重视执政党的建设。他虽然没有亲临过古田,但在1977年重新复出后——有如前述——就强调从古田会议决议始,毛泽东有了明确的建党思想。邓小平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作出的最重要开创性贡献有这样几项:

一是提出制度治党治国思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坚决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1980年8月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是一些具体制度包括组织制度、干部制度,还存在不少弊端,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群众反映突出的官僚主义和特权现象等,固然有思想作风的一面,但是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他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高度重视。

二是强调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党的建设之所以成为革命胜利的一个法宝,就在于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地位。邓小平抓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特别强调这样五条:一是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二是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反复告诫全党要把“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政策对不对、工作好不好的基本依据。三是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讲政治,指出坚持改革,搞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四是任何时候都要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新人。要教育广大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五是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群众路线,发扬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三是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针对日趋严重的经济犯罪指出: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不坚决刹住,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改变面貌”的问题。他指示党风建设要长期抓、一直贯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之中。政治风波之后,他对新组建的中央领导班子指出: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要结合起来。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①《邓小平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4 页。。

四是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新指导思想。党的十三大已将邓小平的重要思想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大体轮廓,指出这是党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992年南方谈话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大成,并以异常尖锐、鲜明、透彻和凝重的语言发表了许多“惊世骇俗”观点。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内容。党的十五大明确地将这个理论称之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用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新的科学体系,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进程中,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开创性贡献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向21世纪。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开创,要求党以改革精神加强党的建设。1989年12月,江泽民视察古田时指出:《古田会议决议》是个宝,至今还有强大的生命力,要温故而知新,并题词“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这是党的领导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古田会议精神”。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秉承古田会议精神,从新的实际出发,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最重要的开创性贡献有这样几项:

一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我们党又一个新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由治党到治国的理论。它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同世界先进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方向的密切联系,反映了国内外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是提出在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讨论加强执政党建设,明确提出把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继续推进。党的十六大对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强调要提高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等五种执政能力。这对于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思想,将执政党建设重要性认识推向了新境界。2000年1月,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战斗能力、领导水平。这就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此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治国先治党的思路,始终把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为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

四是提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江泽民总结我们党执政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特别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把握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这可以归纳为:一是执政兴国。“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1 页。二是执政为民。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24 页。三是执政安邦。共产党执政成为国家领导者后,要运筹安邦定国,谋求国家稳定,希冀社会安宁。“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24 页。四是执政清廉。要“把反腐败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④《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42 页。。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当然,认识的升华到实践的贯彻执行,还需要有一个落实到位的过程;但能有这样的新认识也是历史的进步。

(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开创性贡献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中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并根据进入新世纪后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的新情况,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非常重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他两次到古田,1999年视察了古田会议纪念馆,2010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三十)又冒雨专程到古田同乡亲们一起过大年。他满怀豪情地讲:我们一定要继承弘扬古田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好、把我们国家建设好。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执政党建设作出的最重要开创性贡献有这样几项:

一是提出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又一个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核心的“以人为本”,是突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作为基本要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使人民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中生产、工作和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作为根本方法的“统筹兼顾”,是为了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党的十八大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创新理论作了整合性概括。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段论述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深刻总结。

三是提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重要理念,要求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共中央带头践行学习型政党理念,愈益自觉地形成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2012年11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任务。这是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四是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任务。这就将过去长期讲的“中国化”加上了“时代化”和“大众化”,使之成为更好地认识中国、认识时代,改变中国面貌的锐利思想武器。党的艰辛探索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乃党之魂、国之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之源,中华民族在21世纪和今后更长时间的安身立命之本。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决策,预示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将进入新阶段。

三、习近平与新时代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近百年历史、新中国70年历史、改革开放40年历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他在福建工作期间,七次考察古田;就任党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后,于2014年10月专程到古田主持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弘扬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革命精神。他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主持制定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了新阶段。新时代对执政党建设最重要的开创性贡献有这样几项:

(一)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新指导思想。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的巨大发展,面临着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入研究,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鲜活的理论成果。

(二)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思想,也是党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区别。“从严治党”的概念最早是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随后由江泽民将治党与治国加以贯通,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思想。习近平履职后,将从严治党作为重中之重的历史使命。2014年12月,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他解释这个新战略说: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不只是字面上的变化,更是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①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第1 版。。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三)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思想建党”思想是毛泽东在古田会议的伟大创造。制度治党治国思想源自改革开放后的邓小平。习近平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时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新思想。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94~95 页。。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新思想。它不是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和邓小平制度治党思想简单相加,而是在科学综合中赋予了重要新内涵。这就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也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篇章。

(四)提出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既是对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思想的深化,也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的逻辑延伸,是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又一创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思想是属于宏观层面的。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思想就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思想的具体化和落脚点。依规治党,一是要求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等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求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使全体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党规党纪,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德治党,一是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既要提高理论素养,又要把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二是抓好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三是抓好作风建设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是相互贯通的。依规治党蕴含着以德治党、思想建党的具体要求,以德治党又以依规治党、制度治党为支撑。

(五)提出强化巡视监督,充分发挥从严治党利剑作用。十八大以来,巡视监督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其创新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空前地提升了巡视监督的重要作用,将其视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习近平指出: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我们的巡视不是八府巡按,但必须有权威性,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第二,明确了巡视工作方针,剑指党风廉政问题。他指出:重点就是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这就凸显了其利剑的锋利。中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一半以上是根据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查处的。第三,全面开展专项巡视,加快巡视节奏频率。巡视工作已经制度化、常态化。

(六)提出健全和完善监察制度,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推进了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党很重视建立监察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于2016年10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个新《条例》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想转化成为党内法规要求,强调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健全不当用权问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个新《条例》是在新的历史节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成果。与中国共产党加强党内监督制度相匹配,在国家层面也建立各级监察委员会。这是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加强对公权力监督的重大改革创新。新建国家监察体系,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代表党和国家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它标志着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正在形成。

(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构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伟大工程,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丰硕成果。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自六大始的中央全会召开达93 次。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专门研究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制度建设作出《决定》的唯一一次中央全会。这种独特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什么说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是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丰硕成果呢?第一,它是邓小平提出的制度治党治国思想得到全面落实最充分的展现。《决定》构筑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达13 个类别,遍及治党到治国的各个领域,集40年来探索制度改革和建设成果之大成,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第二,它突出了邓小平所说的改善党的领导是为了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指导思想。《决定》构筑的13个类别制度不是平列的,而是突出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1 +12”制度格局。所谓“1”,即将“党的领导”定位为“根本制度”,并将其明确为“制度体系”,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首要制度。其他12 个“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党的领导作用贯穿于这些制度之中,且统帅这些制度。这些制度的功能各异,组合一起,就使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使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有了铜墙铁壁的制度保障。第三,《决定》增设“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调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这就抓住了监督制度建设的要害,有利于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巨大收获。

党史百年,从古田会议决议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以思想建党为核心的党建理论从奠基起,经过不断丰富发展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历程。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旨在使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执政党的建设也将与时俱进,永远在路上。作为党的以思想建党为核心的党建理论初始根基,古田会议决议将永放光芒!

猜你喜欢
古田会议执政党治党
依规治党之“规”的范围界定*
观古田会议 旧址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廖丽芸:古田会议纪念馆圆了我的梦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渔歌子·治党从严
六个关键词助你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古田会议:共产党人严与实的一座历史丰碑
“纪念古田会议召开80周年理论研讨会”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