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对国际航空港做好外防输入工作的思考

2020-12-02 15:18民航温州空管站戴发先温州机场集团周建忠
民航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航空港航班物资

□ 民航温州空管站 戴发先 温州机场集团 周建忠/文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对航空港运行提出了重要挑战。大型航空港作为大中城市对外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其疫情防控措施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城市疫情防控成败。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和社会生产快速恢复,国内外航司纷纷加快国际航班恢复步伐,国际航班量企稳回升,由此,国际航空港,特别是年旅客吞吐量千万级以上国际机场,是当前海外疫情重灾区侨胞和留学生等归国航班主要目的地,是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前沿阵地,疫情影响期间运行机制和防控措施值得研究探讨。

航空运输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突出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航空运输业遭受重大冲击,航班量大幅下降,客流量骤减。但即使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相继宣布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面暂停省际班车客运、省际包车客运和市际包车客运等情形下,各航空港基本保持开放运行,发挥航空运输支撑作用。国内援助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省时,援鄂医疗队及抗疫物资的运送主要通过空运。疫情在海外蔓延后,国际援助抗疫航班保障和海外侨胞及留学生归国更是依赖航空运输。为确保供应链稳定,我国不断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和供给水平提升。一是货运定期航班大幅增加。4月份中外航空公司平均每周执行货运定期航班1574班,比疫情前增加55.2%;5月中外航空公司平均每周执行定期货运航班继续快速增长。二是临时货运航班成倍增长。3月、4月分别批复全货机加班包机1794班、2225班,同比分别增加401.1%、476.4%,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国际航空货运需求的大幅增长有效缓解了疫情对民航行业的冲击。

航空运输的特性决定了其在重大疫情下的突出作用。一是快捷性。抗疫救助存在紧急性,航空运输可保证快速运送抗疫援助医务人员和抗疫物资及时到达,能够救助生命,减少感染规模,并有效稳定民心。二是航空检查的严格规范性。航空检查在当前各项交通运输服务中要求是最严格规范的,检查高标准和各运输环节易溯源,有助于最大限度降低疫情扩散。

国际航空港疫情防控难度系数大

虽然海外疫情影响愈发严重,但是鉴于我国海外公民较多,刚性回国需求大,复工复产需求以及国际交流需要建立一些空中“快捷通道”。6月,民航局发布关于调整国际客运航班的通知,提出对于风险可控并具备接收保障能力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部分具备条件国家的航班增幅。严控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是增加国际客运航班的重要前提,成为国际航空港当前防控工作中的第一要务。“外防输入”要对所有旅客和机组进行精准管理,对国际航空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一,内部防控和运行保障并重。作为一个交通枢纽,航空港在疫情影响下要维系正常运转,内部防控任务本身就很重,一方面要根据所属地疫情防控要求积极开展内部防控,另一方面还需在做好内部防控的基础上保障安全运行。

第二,疫情防控关卡多、链条长。国际航空港是城市对外重要门户,是疫情防控的主要关卡,是当下严防海外疫情输入的第一道关口。需要与属地卫生疾控部门无缝衔接联动,对进港乘客落实体温检测、间隔防范等措施,对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乘客要做到尽快送诊、及时调查落实密切接触者、当天实行隔离医学观察,坚决切断传染源。疫情防控工作是航空从业人员运行保障额外叠加任务,工作量大,各环节的隔离防护要求高,对整体运行提出重大挑战。

第三,疫情防控特情多、精确预估难度大。重大疫情对于航空运输本就是个大特情,但是大特情的背景下,小特情依旧多,不少事项好预估难精确,比如有发热症状旅客数量范围、机组及航空港工作人员是否感染等事项难以准确预估,导致精准保障难度大。

国际航空港做好外防输入工作的几个注意事项

(一)组织体系要完善

建立完善的防控组织体系是防控工作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一是组织体系必须要有统一指挥的领导机构,对疫情防控工作和航空运输保障进行整体决策部署。重大疫情影响下,国际航空港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要求所有关联单位共同参与完成联防联控,并与地方政府及疾控部门等互相配合。这个协作型联防联控组织需要统一指挥,确保指令清晰、信息畅通、执行有序,精准解决疫情第一线问题。二是组织体系必须做到人员管理全覆盖,确保防控无盲区。国际航空港内驻场单位众多,除了机场,还包括空管、边检、海关、公安、航油、航信以及各航司等等,平时航空运输重大保障任务或许不需要纳入的单位和部门在此次防控工作中需要全部纳入,尤其是与各驻场单位都没有编制隶属关系的航空港内工作人员(如航空港内各商业公司涉及的各类人员)和各类短期工作人员(如各单位建设施工等涉及的各类临时性人员)等等,需要重点关注,确保防控体系对人员全覆盖。三是组织体系必须做到防控任务全覆盖,确保防控措施无疏漏。联防联控指挥部应下设信息组、处置组、运行保障组、环保组、后勤组、员工关爱组、应急维稳组、督查组等专项小组,并根据疫情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每个专项小组明确牵头单位、协作单位和配合单位,并细化主要职责。整个防控组织体系垂直分级管理,指挥部下各成员单位也应成立领导小组,并细化分工,确保防控措施落地。四是组织体系必须做到责任分工细致明确,确保防控任务落实高效迅速,防止推诿扯皮。每一项防控任务一定要对应到具体部门,做到任务和人员相对应。特别是涉及部门衔接任务或者部门协作任务的,要尽可能细化明确。

(二)沟通机制要顺畅

沟通是否顺畅对于防控工作顺利推进至关重要。一是要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疫情防控涉及到方方面面,建立一个便捷高效信息共享平台,信息收集、信息报送和信息传达主平台固定,可以避免信息混乱、缺失、滞后等情况,防止因信息不畅影响整体决策和防控措施执行。当下微信群使用便捷,各级疫情防控组织都设立了专用微信群,相关重要信息均在群内发布,便于大家实时准确掌控防控态势。二是要建立规范易行的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发布、传达、收集和报送时间要相对固定,要有及时收悉反馈,要有专人负责。发布决策指挥信息要简明扼要,同时说明要求。三是协作沟通要顺畅。防控任务传达要尽可能明确对接部门和人员,提前确立联系方式,减少无效沟通。针对防控任务衔接,不同单位、部门之间协作需提前确定衔接流程,细化协作内容,说明沟通商讨机制,方能沟通高效,配合默契。四是遵循相同原则建立分层级沟通机制。国际航空港内机场、空管、边检、海关、公安、航油、各航司等单位和地方卫健等单位应按层级也都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确保各家单位内部的沟通顺畅,上传下达执行到位。五是要建立重大疫情信息发布及舆情应对机制。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普通民众不明就里,容易轻信流言蜚语。一旦有谣言传播、滋长,很容易增加民众不安感,甚至造成集体性恐慌。建立重大疫情信息发布及舆情应对机制,发出权威和理性的声音,能够帮助民众消除不安,增进信赖,为疫情防控营造更积极的氛围。

(三)多重任务要有序

民航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保疫情防控物资、医护人员以及特殊旅客运输不断航。疫情防控打破了原有正常运行模式,国际航空港需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民航安全运行,建立应急状态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民航运输秩序,充分发挥航空运输支撑作用。一是根据国内外疫情发展变化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因时因势做好针对乘客、机组等人员的疫情防控及处置工作。在当前外防输入成为国内疫情防控首要任务后,各驻场单位应慎终如始、持续不懈,做好入境旅客手续办理、健康排查、移交隔离等工作,并形成严格的闭环管控。二是根据疫情影响程度,按属地要求做好内部防范。加强员工教育,严格做好单位内部防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社区、家庭和上班出行等防控措施。做好防控物资保障供应和运行一线的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出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证一线人员身体健康、工作正常。运行部门要重视疫情防控期间岗位排班事宜,根据疫情影响做好人员应急备份工作。重点岗位要有充分的备勤措施。部分重要工作系统、工作平台要根据影响情况考虑异地备份措施。同时应按照属地要求的疫情防控措施,建立与疫情防控部门的联动机制。三是按照民航安全运行规范做好航班保障,重点保障抗疫航班、国际合作相关航班。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越是在疫情防控这种关键时刻,越是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杜绝在防疫期间发生安全事故或有影响的事故征候和严重不安全事件。在安全运行标准不降低的基础上,将医护人员、疫情防控物资紧急运输以及国际合作相关航班作为重点航班进行保障。各单位提前充分做好协调对接工作,就航班保障流程和保障细节等方面密切沟通,加以明确和落实,力争以最高效快速的联动机制提供最安全优质的保障服务。

(四)特情保障要充分

疫情之下,国际航空港内各单位均严阵以待,出台相应应对措施,制定相关应急方案。但是疫情发展变化中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只有思想上足够重视,特情预估和特情准备足够充分,应急方案内容完备,方能临危不乱。一是防疫物资准备要有计划性、预见性。当前,输入性感染者一直存在,国际航空港内各单位要提前购买或筹措足够的防疫物资,不打无准备之仗。二是内部防范要充分做好备勤管理,并根据疫情发展不断调整优化。三是涉及疫情防控的航班保障方案要有灵活性。疫情影响下,航班运行涉及管控环节增多,国际航班执飞不确定性更是大大增加,有时一个防疫物资航班的成功执行需要多方协调,执飞方案也是多次变更,航班保障方案要灵活易执行。四是突发大量乘客聚集性疫情或航空港运行保障人员聚集性疫情下,联防联控综合调配保障能力要跟上。此类情况直接会导致处置工作人员、转运车辆、隔离场地等多方面资源紧张,需要提前充分预估,保证综合调配保障能力能应对常态化防控中的特情。五是后勤保障要能应对突发情况。疫情影响期间对后勤保障要求比平时大大提升,防疫物资、隔离场所、运转车辆、卫生消毒、饮食供应等等方面会有很大不确定性,对于某些方面突增的需求要有应对措施。六是心理关爱要到位。疫情让不少乘客焦虑、恐惧等情绪增加,连续作战也让航空港工作人员压力大增,情绪易波动。防控布置还需安排好心理关爱行动,为乘客耐心宣讲和解释疫情防控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隔离乘客和压力大增的员工开展心理疏导,帮助解除心理焦虑。七是督察机制要有实效。督察部门要对防控工作部署执行情况严密监督,并对各级干部职工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履职担当情况进行考察,对防控任务执行不力、联动不畅、推诿扯皮等各类影响防控工作的,要立即督促整改,惩处相关责任人,对敢于担当,认真落实防控任务,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及时予以激励。

对航空港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的几点建议

新冠疫情一方面对人们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给民航业带来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实战演练机会,国际航空港整体保障能力得到一次系统检验。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国际航空港应该从疫情影响中发现机遇,从实战演练中发现短板,挖掘机会,通过不断整改提升,努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一)提升联防联控水平

2003年“非典”以后,我国发布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民航系统也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用航空应急控制预案》,这是国际航空港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主要依据。从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来看,联防联控在重大疫情防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航空港需要积极对接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和社会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同时,国际航空港应加强内部联动单位的资源整合,联防联控体系中各单位要协调配置软硬件资源,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加快推进智慧民航建设

智能科技手段的应用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疫情预警、信息化管理、健康二维码应用、大数据排查、智能检测、智能测温等多方面,有着高效、便捷、安全等特点,彰显了科技应用在民航服务业的重要作用。国际航空港内各单位应结合应用需求,认真研究分析,找准方向,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智慧系统、智能化设备设施的研发,加快智慧民航建设的推进。

(三)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应急物资在应急管理中起基础性作用。必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要内容,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科学预判,对应急物资储备作出科学规划,做到关键时刻顶得上、用得着。要增强国际航空港应急物资的筹集能力,对短期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要有足够的资源调配能力,能够团结各方,充分利用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力量。在应急救援物资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推动国际航空港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未雨绸缪方能有备无患。当前全球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还有着很大不确定性。作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前沿阵地,国际航空港还需继续按照中央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把好“外防输入”关,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

猜你喜欢
航空港航班物资
全美航班短暂停飞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被偷的救援物资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郑州航空物资流发展困境剖析及对策建议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
以法治保障郑州航空港的建设与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