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负荷理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020-12-02 07:29郑兰花黄树清
物理通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器材关联负荷

郑兰花 黄树清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提出,许多中学教师开始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利用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但是目前实验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够合理利用资源辅助实验教学;不够认真钻研教材去选择恰当的实验讲授方式,不够充分激发学生实验探究欲望.为了能够攻破这些问题,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笔者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从认知负荷3种分类角度分析实验教学,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改进实验教学.

1 合理利用资源 减少外在认知负荷

外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引起的[1],在实验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与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在认知负荷理论指导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优化材料的呈现方式,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多媒体的使用上有效减少外在认知负荷.

1.1 挑选合适器材

实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实验器材,实验器材的选择也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够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器材,导致在课上演示实验时,现象不够直观明显,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直接获取信息,增加外在认知负荷.因此,在挑选实验仪器时要根据以下两点:

(1)生活化,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需要物理知识解释,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利用这一优势,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挖掘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素材或资源,将物理生活化[2],增加亲切感,熟悉物体的呈现能够减少学生信息加工的难度,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例如在“物体的浮与沉”这节课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明白改变液体密度就会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演示不同浓度盐水中的鸡蛋,往清水中不断加盐搅拌,可观察到鸡蛋由原来的下沉到悬浮在水中再到上升,最终处于漂浮状态.如图1,盐和鸡蛋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实验涉及到的原理较为简单即为生活常识——改变盐水浓度即为改变液体的密度,通过演示这类实验,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所学物理知识密切相关,降低学习物理的陌生感,使学生更容易接收知识,减少外在认知负荷.

图1 物体的浮与沉实验

(2)先进化,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可以优先挑选一些较为先进的设备,能够直观地显示实验数据,免去数据处理的麻烦,视觉上的冲击能使学生较快接收信息,降低外在认知负荷.例如在“超重与失重”一节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明白超重和失重的条件,往常教师都是举电梯上升和下降的例子,通过身体反应来说明超重和失重状态,但身体反应掺杂了主观因素,且还需要转换为物理语言,增加负担,并不利于知识学习.因此在本环节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站在压力传感器上站起和下蹲,同时在DIS系统中显示每一时刻的压力值.根据观察每一时刻压力值与重力作比较就可以说明超重和失重状态,实时的数据显示能减少接收信息上的障碍,减少了外在认知负荷,使学习更高效.运用较为先进的器材不仅可以激发好奇心,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间接展示了物理仪器的先进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器材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课程内容挑选器材.合适的器材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关注实验本身,而且能保证实验呈现明显的实验现象,降低对学习策略的关注,减少外在认知负荷,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1.2 优化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当前的教学中,个别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方案,信息传递不流畅、学习材料呈现方式不对,造成了学生外在认知负荷增大[3].外在认知负荷过重,会增加学生学习压力,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

笔者研究发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讲解变得具有条理化[4],如图2可以使学生清楚实验探究的每个过程.讲解实验过程中,可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重点画面通过课件呈现,标记重点强调关键信息,加深学生对重点信息的关注,降低了外在认知负荷.如图3以“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为例,要让学生动手实验时,可在课件上呈现注意事项,减少实验过程的盲目性,对学习目的更明确.运用多媒体能够插入图文或播放视频,可化抽象为具体,将枯燥无味的实验讲解变得形象生动.实验教学中,涉及到实验仪器(如打点计时器)的讲解时,将装置图配上各个部件的文字说明整合在一张课件中,同时使用文本与图片会比单纯的使用图片效果更佳,这样的呈现形式能够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仪器的各部分构造,学生能够从文字与图片上同时加工相关信息,有效扩大认知容量,减少学习者总的认知负荷.

图2 实验过程

图3 弹力实验及注意事项

教师要合理设计课件,减少冗余信息,直观精确地呈现实验内容,更高效地传递学习信息,减少外在认知负荷,提高教学效率.

2 自主动手探究 降低内在认知负荷

内在认知负荷是由所学教材内容本身的复杂程度所决定的,带有固有性.物理知识本身就带有难度,需要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学生在学习时内在认知负荷一般较高,因此,我们只能在设计时尽量降低难度.教师如果没有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照搬书本知识讲授实验,就会占用较多的知识加工资源,增加内在认知负荷,阻碍学生学习.认知水平不同,相对难度也会不同,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实验难度大时,内在认知负荷就会越高[5].内在认知负荷过高,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实验越复杂,涉及到的物理思想就越多,加工的要求就越高.进行实验教学时,可适当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出实验方案,降低实验教学的难度,降低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在高中“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这个实验中,高中生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故可以给学生分发器材让他们动手组装,不断探索出可行性高的实验方案,要保证物体稳定且又能受到摩擦力,联想到静止物体也能受到摩擦力,且实验时只要保证下面木板运动即可,为了便于读数可通过滑轮将弹簧测力计挂于竖直方向,装置如图4所示.相比于直接呈现装置讲解实验,让学生动手探究,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实验中包含的思想,降低学生理解实验上的难度,有效地减少了内在认知负荷.

图4 高中摩擦力实验装置图

在教学中,通过深入分析教材,根据学生认知水平,适度让学生动手探究,自主思考降低理解上的困难,降低内在认知负荷,促进知识的学习.

3 创设探究情境 增大关联认知负荷

关联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过程中帮助图式的构建和图式自动化,对学习是有促进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关键,实验能够激发学习欲望,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形成图式自动化,提高关联认知负荷.如果教师不注意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会因无法将零散的知识具有逻辑性地关联起来,图式的构建遇到阻碍,降低关联认知负荷.关联认知负荷低,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6].

在实验教学中,应创设实验探究情境,让学生多维度理解知识,帮助构建图式.在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往常教师都是口头带过伽利略理想实验,缺乏真实体验感,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伽利略科学探究过程,只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结论,不利于在知识间搭建桥梁,关联认知负荷较低.为了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师制作教具模拟理想实验,如图5所示,通过每次不断减少右侧斜面坡度,小球还是会沿斜面上升到与原来下落点等高的位置,直到右侧变为水平面,小球因无法达到相同高度而一直滚下去,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此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过程,见证了知识的发展历程,促进知识图式的构建,增大了关联认知负荷.

图5 伽利略理想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注意,可以尝试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原理和过程的讲解中,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相关认知负荷,加强关联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4 总结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教学部分.认知负荷理论的提出给物理实验教学提供方向,在该理论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实验器材,优化学习材料呈现方式,减少外在认知负荷;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度让其自主动手探究,降低理解知识上的困难,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创设实验情境,帮助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加强关联认知负荷,使实验教学效果更高效更有质量.

猜你喜欢
器材关联负荷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奇趣搭配
智趣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