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导致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020-12-03 11:01刘虎军朱艺欣李海涛
河北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氯氮利培精神病

刘虎军 朱艺欣 李海涛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且呈现高度遗传倾向的慢性精神病,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1,2]。临床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一般分为两类: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和非典型性抗精神病类药物(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等),经过临床多年炎症,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现已退居二线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需长时间服用药物控制病情,药物疗效虽好但易引起患者糖脂代谢紊乱,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会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3,4]。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化学结构不同,药代动力学亦不同,其对患者体内糖代谢水平、不良反应发生也存在较大差异。临床目前不能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根除、不能有效的完全避免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只能控制患者病情。但可对精神分裂患者治疗过程中引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并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尽量减少导致患者血糖升高的相关因素。所以本研究旨在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服用抗精神病药导致的糖尿病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用药带来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5例精神分裂患者。且患者均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105例精神分裂患者中,男47例,女58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2.5±3.8)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14.3±2.7)年;患者用药情况:使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的患者共22例,使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共40例,使用利培酮治疗的患者共28例,其他15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患者[5]。②患者均为阿立哌唑、氯氮平、利培酮单独用药,无联合用药。③患者均为首发精神分裂患者,入院前未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④患者均无其他药物、乙醇依赖及过敏者。

1.2.2 排除标准:①患者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②患者入院前已合并高血脂、高血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③患者为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对10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调查患者入院第1天(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统计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总结患者糖尿病发生情况、用药种类、血糖情况等。主要药物治疗方法:(1)阿立哌唑: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口服,第1次给药剂量为10 mg/d,用药2周后根据患者病情、疗效及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可增至30 mg/d。(2)氯氮平: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从最小剂量开始,首次用药剂量25 mg/次,2~3次/d,逐渐增加至常用治疗量200~400 mg/d,最高达600 mg/d,患者用药剂量维持在100~200 mg/d。(3)利培酮: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160 规格:1 mg)生产,起始剂量为1 mg/次,2次/d,逐渐增至3 mg/次,2次/d,对于老年患者起始剂量为0.5 mg/次逐渐增至2 mg/次,2次/d。(4)其他: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药物治疗,严格按照说明书给药。

1.4 观察指标 (1)统计精神分裂患者治疗过程中糖尿病的发生率;(2)总结导致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主要抗精神病用药的使用情况;(3)比较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 结果

2.1 患者糖尿病发生情况及用药情况单因素分析显示 105例精神分裂患者中,共30例患者合并糖尿病(28.6%),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共75例(71.4%),其中精神分裂患者用药后糖尿病的发生与病程、年龄及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有关(P<0.05)。其中,患者年龄≥45岁、病程≥15年、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及利培酮是导致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见表1、2。

表1 患者糖尿病发生情况及用药基本情况比较 例(%)

表2 精神分裂患者用药治疗后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2 患者服用不同药物血糖情况 4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氯氮平组血糖各项指标均高于服用利培酮等药物的患者(P<0.05)。见表3。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常见的慢性病,起病突然且病程长,目前无特效药治疗,患者患病后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明显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人际交往和社会功能。精神分裂症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为长期服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被广泛应用,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6,7]。但有报道称,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均能引发患者出现高血糖症状,甚至引发患者糖尿病的发生[8,9]。本研究总结精神分裂患者用药后可能引发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具体用药等方面,分析患者服用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在本研究中,患者年龄≥45岁、病程≥15年是导致患者院内给药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患者年龄大、病程长是引发长期服药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引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10]。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证实了本研究中年龄较大、病程较长时导致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不仅如此,在本研究结果中,患者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氮平、阿立哌唑和利培酮也是导致精神分裂患者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陈超杰等[11,12]研究报道中,精神分裂患者长期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及利培酮等药物均是引发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同,说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代谢、长期生活质量均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对于并称常且年龄较大的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着重关注,从而减少服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表3 患者服用不同药物血糖情况

在本研究结果中显示,抗精神病类药物中,氯氮平引发糖尿病患者发生率最高,远高于阿立哌唑和利培酮。经研究证实,氯氮平相较于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患者糖类代谢影响最大,最易引发患者糖尿病的发生[13-1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氯氮平对于长期服药的精神分裂患者血糖影响最大、最易引发糖尿病的发生,其次是利培酮,对患者影响最小的是阿立哌唑。抗精神分裂药物引发患者糖尿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能胺能受体的拮抗有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血糖变化,对于年龄大、病程长的患者应谨慎用药,从而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16,17]。

综上所述,经抗精神病药治疗引发糖尿病的精神分裂患者,主要与患者年龄、病程及具体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有关,在抗精神病药物中,氯氮平导致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最高,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猜你喜欢
氯氮利培精神病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氯氮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因素研究
合并用药对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文献综述*
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