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研究

2020-12-07 20:50安奇
魅力中国 2020年1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语文课程道德

安奇

(威宁县雪山镇灼乐小学,贵州 毕节 553100)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语文课程肩负着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其中渗透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其他课程难以实现的。每篇课文都由出版社精心挑选,其优美的语言文字与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都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应善于利用有道德教育意义的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一、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现状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科目中的最显著特征为人文性,我开设语文课程的目标为全面提升国民思想道德素养。在我国早期的语文教育中,也提出“文道统一”的概念,即在语文基本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其他课程的发展,而且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相比于道德教育,教师更注重学生的文学教育。语文课程具备一系列特征,包括情感特征、审美特征及思想特征,在道德教育中肩负重要责任。思想道德教育即学校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对学生完成第组织教育活动,使学生将思想道德原则内化为个人意识的过程,属于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对于阶级社会而言,其有助于领导者更好地管理国家,自古以来被统治者放在首要地位。纵观我国古代教育内容,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教育学家指出,学生的道德行为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非短期定型。自小学时期以来,学生已经慢慢养成了部分道德行为习惯,但是由于认知水平不高,在中学时期中,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其逐渐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学生产生道德问题的因素较多,有自身因素与外界因素,包括学校、家庭及其社会因素。笔者发现,我国在语文教学领域中,涉及学生道德教育的课题不多,学生作为促进我国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的希望。当学生出现道德问题后,会给自身、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虽然小学生的道德教育现状受到了普遍重视,但就基于语文教学视角来看,道德教育在实施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原因为很多语文教师缺乏道德教育意识。为了使学生人格更完善,将道德理念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柯尔伯格提出,向学生单纯地传授知识并非一种科学的道德教育模式。笔者人为就道德教育而言,应采用间接法。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文道统一”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体系中通过“文”、“德”兼顾,能使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学校可以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整合运用先用资源,使学生在道德教育中受到启发。对于小学生当前存在的道德问题,以语文课程为教学资源,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二、提升小学语文德育策略

(一)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所以在学校道德教育活动中,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更好地融入于社会生活中。小学学校在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期间,教学模式难以单一固定化,主要原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不同,其性格特征也有差异性。语文教材其中呈现的体验模式主要包括下列三种,即情感体验模式、活动体验模式及情境体验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使其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注重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期间,情感教育是主要任务之一,在当前的苏教版教材中,渗透了很多情感元素,使其在情感教育上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新课程注重三个模块的良好融合,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期间,将道德教育设为首要原则。在很多教师的观念里,当文章品析结束后才需要开展道德点拨,仅为课堂尾声的构成部分之一,这与新课标提出的理念相违背。语文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其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完善个人人格。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过程越来越少,对周围环境的关心程度也不断降低。在繁忙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知识学习上,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单一,社会体验机会也不断减少,学习到的经验多来源于书本,属于间接经验的范畴。苏教版教材对其进行了改革创新,引入了新型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活动体验。从道德教育的层面来考量,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经常组织集体活动,让学生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体会他人的思维模式,学习其他人的优点,同时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应经常集体活动,使学生具备自我约束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发挥创新精神,使其行为能力、情感态度全面发展。语文教材在德育资源设置上,通过运用活动体验模式来制定。语文教学主要传授社会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人文理念,教师对真善美的推崇、对假丑恶的厌恶能体现教师的职业修养,使学生在触动中感受教师人格的魅力。著名教育学家于漪认为,学生是有思考能力的对象,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期间,需要明确语文课程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为了将语文教学活动与道德教育良好融合,本文汲取了苏教版小学语文的人文理念,基于现代化教育视角,围绕课程设计、教学技巧、评价模式等方面论述了实践意义,力求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语文课程道德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