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接受早期CPAP血气指标及预后影响

2020-12-07 09:3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2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通气

1 武夷山市立医院儿科 (福建 南平 354300)

2 福建省立医院儿科 (福建 福州 350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血气指标变化,并分析预后情况。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20年2月接治的6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纳入研究中,基于乱数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通气,研究组行CPAP,对比两组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并掌握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测定,两组患儿的SaO2、PaCO2、PaO2及pH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治疗中进行早期CPAP,可有效改善症状和血气状态,实现良好预后。

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严重性呼吸系统病症,病情重、发展快,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干预易并发呼吸衰竭,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小儿肺脏发育还未完善,抵抗力较弱,使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病死率高,虽然可行抗生素、激素、吸氧等综合治疗,但仍不能有效改善预后。有研究报道[1],鼻管吸氧不能有效改善缺氧症状,但早期CPAP能扩张塌陷肺泡,促进气体交换,改善通气功能,进而更好地改善症状,提高临床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本院6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通气治疗进行研究,进一步剖析早期CPAP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7年2月~2020年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6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经检查确诊,符合重症肺炎和呼吸衰竭相关诊断标准[2];(2)呼吸频率>60次/min,心率>180次/min;(3)均满足早期机械通气适应症;(4)家属对临床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肺气肿、气胸;(2)先天性膈疝、腹胀;(3)先心病、肝肾功能不全;(4)不适早期机械通气;(5)中途退出。本研究内容符合伦理要求,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乱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3例。其中,对照组:男患儿19例,女患儿14例;年龄0.5~3岁,平均(2.1±0.3)岁;体质量7.1~11.2kg,平均(8.8±1.4)kg;呼吸衰竭类型:Ⅰ型20例,Ⅱ型13例。研究组:男患儿17例,女患儿16例;1~3岁,平均(2.3±0.2)岁;体质量6.9~11.5kg,平均(8.6±1.3)kg;呼吸衰竭类型:Ⅰ型18例,Ⅱ型15例。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呼吸衰竭类型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着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在入院确诊后均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在得到临床检查分析确认符合呼吸机治疗指征,并在对家属明确说明必要性后进行早期机械通气。研究组采用经鼻CPAP,应用美国生产的Bear CUB750vs型儿童专用呼吸机,氧流量维持在8~12L/min,呼气末正压(PEEP)维持在3~6cmH2O,吸氧浓度30%~60%,依照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对PEEP、吸氧浓度进行调节,在PEEP调至2~3cmH2O、吸氧浓度<30%、SaO2>95%时且患儿血气指标恢复正常12~24h后根据临床情况撤机,上机期间如果患儿有哭闹不安可适当给用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对照组行常规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2L/min,依照临床情况停止吸氧。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啰音、呼吸困难及紫绀等)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出院时间;②血气指标:测定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气指标,主要是SaO2、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③预后:观察记录两组并发症(口干、腹胀、排痰障碍、面部压疮等)发生情况和病死例数[3]。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以独立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s)

表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s)

images/BZ_8_213_520_2302_677.png组别 例数 啰音消失时间(d) 呼吸困难消失时间(h) 紫绀消失时间(h) 心率恢复正常时间(h) 住院时间(d)研究组 33 3.72±1.01 25.07±2.63 25.11±2.55 30.43±3.19 10.47±2.77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测定,两组患儿SaO2、PaCO2、PaO2及pH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s)

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s)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组别(n) SaO2(%) PaCO2(mmHg) PaO2(mmHg) p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3) 79.11±4.60 94.63±5.11* 53.02±4.11 45.18±5.26* 45.95±6.12 79.03±5.27* 7.04±0.32 7.43±0.25*对照组(n=33) 79.50±5.03 85.14±6.25* 52.91±4.20 49.34±4.37* 46.10±6.08 64.37±5.30* 7.01±0.35 7.20±0.27*t 0.547 5.021 1.007 5.635 0.233 7.119 0.710 4.07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儿预后对比

研究组的并发症率、病死率分别为0、12.12%,对照组分别为12.12%、33.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儿预后比较[n(%)]

3.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往往是因致病性较强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引起,其病理特征为通换气功能障碍、炎性反应等,随着病情发展易并发心肺功能障碍。呼吸衰竭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通常表现呼吸困难、紫绀、肺部啰音等,有些患儿可出现心率增快、昏迷等,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临床上一般采取纠正电解质失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并行机械通气,虽然能改善临床症状,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CPAP是一种无创性持续正压辅助通气方式,能够对吸入氧流量和氧浓度进行灵活调节,并可提高肺泡通、换气功能,可改善呼吸功能,有个临床研究表明在呼吸衰竭治疗中有显著效果,可减少病死发生。

本研究对CPAP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临床提供参考。临床实践对6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进行早期CPAP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和本研究相类似的结论,可减少临床抢救时间并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具有着临床应用安全性[4]。从本研究结果看,研究组患儿采取CPAP治疗后的啰音、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呼吸通气的对照组(P<0.05)。而患儿症状表现早期转归会直接缩短临床疗程,进而使住院时间减少。原因可能是CPAP可持续、稳定的进行高压供氧,以克服患儿的气道阻力,使萎陷肺气泡得以再扩张,如此增大肺内的氧气弥散范围,进而改善肺通、换气功能,在最短时间内纠正患儿缺氧状态[5]。另外,从治疗前后患儿血气指标看,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SaO2、PaO2、p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CPAP治疗能够积极纠正患儿缺氧状态。从安全层面看,研究组CPAP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经鼻CPAP在治疗早期有效改善症状基础上能提高临床总疗效,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有着积极效果。该方法对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实现效果提升。但本文属于单一中心、小样本的临床研究,且尚未对分子机制进行研究,这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综上而言,早期CPAP用于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病情转归,实现良好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通气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