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民族博物馆公共教育的应用与意义

2020-12-07 05:56吴松懿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媒体

吴松懿

【摘要】博物馆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就是公共教育,自我国现代化博物馆建立以来,其自身具备的教育职能一直在广泛发挥着作用。随着新媒体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民族博物馆信息化传播及文化教育发展得到了极大动力和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面临着当前社会中新媒体及互联网的这一巨大环境,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开始凸显在博物馆公共教育方面。对此,有必要对新媒体在民族博物馆公共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立足新媒体为出发点,对民族博物馆公共教育职能实施的全新方式及思路进行深入探索,确保借助新媒体进一步推动民族博物馆发展的同时,促使其公共教育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新媒体;民族博物馆;公共教育;文博事业;文化事业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从当前一些民族博物馆角度进行分析,其在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过程中,更多的仍然是以传统方式为主,公共教育宣传方式主要是借助讲解员进行讲解来实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中已经全面普及了新媒体,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因此,对于民族博物馆来说,也应跟随着时代发展步伐,从与时俱进和创新方面进行切入,确保能够对更多人的目光有效吸引,进而赋予博物馆文物生命的活力。为确保上述目标得以良好实现,就需要民族博物馆开展公共教育时,对新媒体手段加以高效利用,同时,基于新理念及新方式、新技术的充分融合,以自身现有资源为出发点,对自身的公共教育理念及思路、方法等进行不断拓展,为民族博物馆公共教育职能最大化发挥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媒体含义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依托产生的一种全新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而广播及收音机、电视等主要是传统媒体。在我国深入发展新媒体背景下,当前媒体主要是互联网及多种手机软件,从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说,新媒体主要有两种意识形态之分。首先,移动媒体。以手机软件为主的新媒体意识形态就是移动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对于移动媒体来说,其具备的显著特征体现在虚拟化及数字化等方面,而海量信息、快速传、广泛覆盖等是其具备的优势所在,正因移动媒体具备的这些显著特征和优势,使得传统媒体高成本传播、较强垄断性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其次,网络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传统媒体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媒体意识形态就是网络媒体,其主要是以先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互联网传播平台等为依托,进而对新闻信息进行生产、制作、传播。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自网络媒体产生以来,人们对海量信息快速获取等需求得以充分满足,但因市场经济利益因素影响,加之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相对滞后的监管手段等,使得网络媒体开始向虚拟不良信息传播的重灾区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及人们正确价值取向形成。

二、新媒体在民族博物馆公共教育中的意义

(一)能够拓展博物馆陈展形式

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使得民族博物馆传统陈展受时间及地域的束缚得以有效突破,为观众近距离、全方位、多角度学习及了解等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时,观众不再仅面对单一且具体实物,基于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建模,确保一些物体的3D动画效果得以有效模拟;同时,借助最新VR技术的应用,能够对时代及场景等进行复原,在借助立体化展示及讲解的情况下,能够确保陈展形式的吸引力逐步提升,形成更具感染力的陈展效果。[1]在一些民族博物馆对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加以利用的情况下,能够在网络上陈展博物馆,进而使得新媒体在线上环境下,博物馆应用的发展新思路及新模式得以有效开辟,此时人们对网络博物馆的关注量及点击量等也会较大,尤其是对于年轻群体来说,其更能够认可和赞同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民族博物馆形式。此种模式的应用,不仅使得空间限制得以有效突破,同时也使得时间得以有效节约,并且为人们有效观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想要对某一少数民族服饰进行欣赏,此时借助网络即可在虚拟博物馆中进入,以博物馆分类展出为依据,选择符合自己观赏要求的内容,进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服饰文化进行了解。

(二)有效转变博物馆传播形式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在新媒体海量信息、快速传播等特征,进一步便捷了现代化交流。在博物馆对传统传播形式加以转变的情况下,能够将以往被动输出向主动输出进行转变,同时,基于新媒体将社会公共教育工作积极开展,能够促使社会交流方面博物馆的重要教育职能及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当前,我国在网络平台中上线的各大博物馆,使得网络资源共享发展形式得以良好实现。此时,基于关键词的搜索就能够对相关内容及信息进行挖掘,并且网上在线学习及教育活动等固定板块也开始逐渐开辟,加之一些专业讲解及专家讲座等活动的不定期开展,使得更多观众的学习开始便利起来,因而足不出户就能一览博物馆历史的现象越发普遍。[2]从一些民族博物馆实际情况来看,其不仅对官方官网及微博等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了主办和开展,同时其也开始对移动手机APP及网络微博等私人化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借助此种私人化发展方式,能够促使博物馆相关内容的故事性及活泼性得以逐步强化,在利用人们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传播时才能够保障观众更易接受传播内容;此外,因私人平台不具备掌控性,所以教育偏离博物馆主旨现象极易产生,此时就需要博物馆做好监督及引导工作,确保交流传播、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得以真正实现。

(三)提升博物馆公众服务质量

对于民族博物馆工作来说,其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博物馆公共服务,因应用新媒体技术使得博物馆公共服务工作全新篇章开始呈现。在以往博物馆开展展览活动的过程中,普遍的参观者并不具备较高兴趣,特别是当今时代往往是以碎片化阅读为主,因而在参观者单纯看文物及听讲的情况下很难保障观众参观兴趣逐步提升。自2014年以来,我国各大博物馆开始对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进行陆续开通,此时线上模式的语音导览及展览资讯等服务逐渐开启,并且在博物馆进行传播及预约活动、观众在线交流等环节都能够借助微信来展开。[3]在博物馆展览中融入新媒体这一新形势的情况下,对观众的吸引力较强,同时也能够保障观众参观兴趣得以持续发展,并且在博物馆新鲜展览资讯及时传递的情况下,能够促使博物館和观众间的互动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在共同探讨馆藏文物的同时,基于新媒体利用对博物馆欣赏指南及文物知识进行定期发布,为观众随时随地学习及潜移默化学习等提供有利条件,最终促使观众对博物馆的参观热情越发强烈,保障观众观展体验逐步优化。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