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体验,让儿童感受道德与法治本质

2020-12-07 10:52孙西娟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实践

孙西娟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培养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这门课程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他们产生深刻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本质。本文围绕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情境;实践;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在于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为了实现此目标,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并且要投入其中,了解学生的课堂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与创新,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让他们感受课程教育的意义。

一、遵循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而且兴趣可以维持学习活动的持续发生。小学的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虽然合情合理,但还是存在着部分的局限性,所以很难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汇集起来并总结在一起。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提前收集材料,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我不拖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拖拉”问题进行相关记录,并在上课时讲授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分辨这样的“拖拉”行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从而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高教学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在临近下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亲自收集资料,并在下一节课上课前进行汇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获得感知体验,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直观体验,丰富学生道德情感

我们知道,儿童的认知方式是形象直观的。随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能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地展示知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直观体验。多媒体课件能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把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丰富学生道德体验。例如,《爱护眼睛和耳朵》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小学生懂得如何去珍爱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激发学生探索人体奥秘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集体交流和讨论活动,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同时,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用眼与用耳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做眼保健操和做耳操,养成按照学校规定时间做操的习惯。为了强化学生的直观体验,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大耳朵和小眼睛的视频》的视频。通过认真的观看,学生会从中了解到一边走路一边看书是不好的习惯,懂得了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容易伤害眼睛,长时间用耳机高音量的听音乐容易伤害耳朵等。学生在了解这样的不良习惯的危害性后,就会思考如何避免这些危害。这样的学习过程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动手操作,激活学生内心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之间上。”爱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应该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为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以此来激活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适时地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并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引发学生内心的真切体验,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内心会产生感悟,进而产生道德与法治意识。例如,在教学《这些事我来做》时,为了让学生料理自己的生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做家务活动,并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经历。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做家务的例子:有的说在家幫助妈妈洗衣服、做饭、刷碗等,有的说星期天在家打扫卫生等。学生经过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产生了真切的内心体验,体会到了家长的辛劳。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动手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写出自己要做的家务,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这一动手实践任务的安排,学生积极性十足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了小目标,这对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高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四、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感知体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是对客观现象的反应,是一种人类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与态度,其基于人类客观认知,需要人类自行完成对学习的吸收与消化。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的体验。例如,可以使用视频或音频的方式,帮助学生将现实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进而达到强化学生感知体验的目的。在探讨情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仅不会再局限于课堂之中,还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例如,在教学《不做“小马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马虎”造成的安全事故的视频或音频,进而让学生明白“马虎”这个习惯是不好的,也是不可取的。自然而然地,学生在潜意识中就会知道“马虎”带来的危害,从而产生敬畏之心,时时刻刻规范自身的行为。教师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

五、深入实际,提高学生体验感受

道德与法治作为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辩”的方式逐渐地引导学生,进而让学生在体验感悟的过程中不断地进步。这里的“辩”是指辩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更加欢乐、融洽。教师通过使用此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学的闪光点,对学生需要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例如,在教学《四通八达的交通》时,教师可以指出目前的社会交通现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一方面的影响,随后让学生针对此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并进行论题辩证。学生在对该问题进行辩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中的亲生经历,进而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辩论中来,进而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加强实践,丰富学生体验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进而为学生提供多彩多样的教学课程体验,让学生逐渐地去了解社会。学生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探究中明白知识和问题存在的原因和道理,并在发现和厘清知识关系过程中,提升自身问题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我们神圣的国土》时,教师要找到不同的切入点,逐渐地指导学生并分析我们的国土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变化。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有新的领悟,从而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白,在当今的时代里,国家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前景是美好的,努力学习的目的是长大以后可以更好地保家卫国,更好地为建设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随后,教师还可以进行实践任务的布置,让每一位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国土、了解社会,从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取相关的数据资料,并对社会以后发展方向进行设计,进而打造出自己所想的美丽祖国的面貌。

作为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着眼于实践,结合学生自身的需求。而“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一定的情境实践,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兰凤.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文理导航,2017(36).

[2]沈勤学.道德与法治课需注重体验式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0).

[3]严丹凌.活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学科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7(18).

[4]张忠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探讨[J].学周刊,2019(35).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实践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