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类电视节目如何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度

2020-12-07 06:10郑美红李红坦
传媒 2020年1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郑美红 李红坦

摘要:思想政论类电视节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媒体传播技术的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效度起到有益的助推作用。《社会主义有点“潮”》第二季“新时代学习大会”节目从内容上看,坚持做到去娱乐化,确保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准确性;从传播形式上看,秉持受众中心理念,顺应了新媒体时代受众接受思维的转变。因此,从效果和推广意义上都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起到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思政类电视节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 传播效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高度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要来一个大学习,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要入心入脑;在舆论宣传方面强调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传播形式,提升传播效能。

电视媒体在此背景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创新节目形式,《社会主义有点“潮”》《马克思靠谱》《理响新时代》《这就是中国》等一批思想政论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有点“潮”》第二季“新时代学习大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媒体轻传播相结合,根据5W原则设计五个主题,解构新思想的逻辑框架,厘清新思想的主要内容,让学习者一目了然。节目的收视数据不断上涨,节目效果反响强烈,有效提升了电视节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度。

一、去娱乐化,守住节目内容的准确性

思想政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需要更加通俗易懂,但是更要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切忌泛娱乐化。《社会主义有点“潮”》在制作规格、嘉宾选择和节目表达形式上确保了节目宣传内容的准确性和去娱乐化。

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把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的讲解,共同确保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内容的准确性。该节目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人民网、湖南教育电视台联合制作,邀请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国祚教授担任主评嘉宾,另外每期分别邀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教授,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教育长韩庆祥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张维为教授担任另一名点评嘉宾。点评嘉宾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掌握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他们针对选手答题的情况及时进行解答,肯定选手回答正确的部分,同时指正选手解答不够准确或者不够全面的部分。比如,第一期选手对于“新时代特指什么时代”的回答,张国祚教授肯定选手的回答很准确,“新时代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同时指出对于“新时代”的理解,更应该从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三个维度进行全面理解。

该节目在表达形式上根据新思想的五个问题,采用答题竞赛和专家答疑解惑的方式,在电视节目收视为王的时代,摈弃节目泛娱乐化形式,确保思想政论类电视节目的正面宣传意义。节目中,点评嘉宾对选手答题中的困惑点及时进行解答,同时在每一期节目最后,张国祚教授对学习主题进行学习总结,从宏观上将本期主题内容进行理论讲解,让受众对每一期的主题有更准确全面的理解与把握,完成思想政论类电视节目的宣传使命。

二、创新形式,提升理论节目的传播效度

“新时代学习大会”节目采用集轻巧与质量于一体,简洁又不失厚重的轻传播模式,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轻传播,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之中,强调接受者中心理念,借助新媒体手段,通过传播方式的轻表达,打破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模式中照本宣科、单向灌输的传播方式,改变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中固化、公式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使理论内容在传播中更加真实生动,让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的传播更通俗易懂、更具渗透性。

1.受众中心理念彰显理论传播的主体性。由于信息来源的有限性以及受众的“接受思维”模式倾向,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模式更注重传播者的主体性、信息来源的权威性,采用单向灌输方式,对传播者与受众间的交互主体性关注不够,对受众中心理念认识不到位。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的思维方式从“接受思维”向“怀疑思维”转变。针对这一思维模式的转变,轻传播模式更强调受众中心地位,受众在与信息传播者的互动中主动寻求对于理论的理解与把握。

节目从主题的确定到节目的参与,均体现了理论传播中受众中心理念。节目组前期有针对性地到高校青年学生中征集话题五百多个,节目话题的确定基本来源于青年学生自身,充分彰显了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主题确定后,选手自行查阅资料,自主学习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在答题中进行展示。百秒宣讲环节的设置让参与者充分自主地表达见解,台上点评嘉宾不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者角色,而是与参与者身份平等的讨论者,在这一交互过程中参与选手的主体性更为突出,在双方平等的交互中参与选手对理论有了更加深入准确的掌握。

2.情景代入增强理论传播的生动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主要是借助于书本、报刊等纸质媒介,形态上表现为平面化、静态化、单向性。节目所采用的新媒体轻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不同形式进行多维立体性传播,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厚重的书本中走出来、活起来,形象化地展现在受众面前,让传播过程更具生动性。

节目中来自复兴中国的机器人“2050”的设计,让现场氛围更有带入感,生动表达了当前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冠军奖杯底座由特殊土壤烧制而成,这些土壤分别取自南湖、韶山、井冈山、延安和西柏坡等不同地区,寓意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种精心设计同样生动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时空问答环节以“穿梭号”为引领,运用先进技术将七十多个不同时空的场景悉数呈现,带领大家穿越时空探索新思想,让参与者身临其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更为生动的理解与记忆。时代新语环节,通过播放习近平总书记的原声金语,带领大家领悟新思想,利用音频的表達形式,打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平面、静止化的单一表现形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情境性、生动性和吸引力。

3.竞答积分设计激发理论传播的参与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节目中时空问答和时代新语环节采取竞答方式,参与者需要台下进行大量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提升了参与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百秒开讲环节中,选手自由阐述对新思想的理解,最能显示参赛者的理论功底,这一环节更是参与者台下自主学习效果的展示。百人团时空问答必答题环节的现场答题、百秒开讲中的投票评分环节,启动了百人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学习的参与性。百人团的现场答题表现会直接体现在参赛选手的得分中,他们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被动接受者,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的表达者、竞赛活动的参与者、选手得分的贡献者。另一方面,百人团对参赛选手百秒开讲环节的现场评分,要求百人团主动倾听参赛选手的讲述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参赛选手讲述的内容进行评价,在这一传播过程中百人团参与性感受更强烈。

三、借鉴运用,增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

该节目的传播理念是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有益借鉴。高校目前正在进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顺应新媒体时代信息获取渠道丰富化、信息接收者思维方式转向“怀疑思维”“批判思维”的时代发展大势,破解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模式存在重单向灌输、重说教轻参与、有意义没意思的困境,可以充分借鉴思想政论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形式,一方面坚持理论传播内容的准确性,摒除理论传播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另一方面顺应理论接收者的思维发展模式,秉持受众中心理论,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理论传播载体,进行多维立体化传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媒体轻传播相结合,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果,充分联合各方力量共同助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入心入脑。

《社会主义有点“潮”》节目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更新传播理念、创新传播形式,将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全方位全新解读,让枯燥的理论更易于为受众接受。节目从确保内容准确性与创新表达方面,有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能,节目的收视数据也对此进行了充分印证,体现了思想政论类节目电视传播的大众化、时代化,也成为高校课堂教学的有益借鉴。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牛海,刘诗铭.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轻”传播[J].传媒,2019(09).

[2]李红坦,周柯,金鑫.融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传媒,2019(11).

[3]贾立博,新媒体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传播[J].青年记者,2019(08).

[4]叶刚,荆学民.将“厚理论”和“轻传播”结合起来[J].新闻战线,2019(04).

[5]李红坦.高校创新创业型传媒人才培养研究[J].传媒,2019(18).

[6]童世骏.如何进行重要但不沉重的理论传播[J].青年记者,2019(0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及实践路径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德育功能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创新研究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认识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及其问题
论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德育中的理论“漂浮”
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