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

2020-12-08 07:35杨芬梅
时代人物 2020年28期
关键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辩证法

杨芬梅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陕西西安 710061)

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前苏联学说理论为代表的完全相同论、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卢卡奇为代表的对立论以及承认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原则一致为前提的差异论。本文认为,研究差异是为了更加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层精神智慧,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对哲学基本问题理解的差异

恩格斯曾说:“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1]在恩格斯看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等同于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这里的自然界是否是人化的自然?恩格斯的回答显得十分矛盾的,尽管他承认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的媒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强调的都是纯粹的自然。在《自然辩证法》中,他提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过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朴素的了解,不附加任何外在成分”。[2]可以看出,恩格斯主体意识还不够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近代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不能涵盖到黑格尔之后的现代哲学内容。

在黑格尔哲学之后,由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价值观发生巨大的转变,主客体的矛盾不断激化,哲学的研究重心从对意识与存在的思考向主客体的关系问题转移。尽管马克思从未明确提出过哲学的基本问题,但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写道:“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他提出从前一切唯物主义的缺陷就在于对事物、现实和感性不是从主体方面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这些论述中可以总结出马克思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主客体的关系上,进一步讲就是实践的问题,显然马克思的理解已经超越了近代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辨范围,属于现代哲学的研究层次。

简而言之,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理解差异可以概括为哲学基本问题研究生的起点是从自然出发还是从实践出发。

对新唯物主义理解的差异

剖析恩格斯与马克思关于新唯物主义方面的差异,首先要理清二人对于旧唯物主义的不同态度。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缺少辩证法内核,因此属于旧唯物主义阵营,费尔巴哈“下半截是唯物主义,上半截是唯心主义”[1],而现代唯物主义变革则在于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统一。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没有将现实的历史的个人放在社会关系中考察,“正是在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在改造工业和社会结构的必要性和条件的地方,他却陷入唯心主义”。[3]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角度以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并没有把现实当成实践看待,这才是旧唯物主义的致命缺陷,也是新唯物主义的革新之处。

恩格斯曾说“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4]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庞大体系的从属品,它与传统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唯一的差别只是强调了历史的辩证运动,因此有学者提出恩格斯是将历史唯物主义实证化了这一观点也并非是无根据的。恩格斯认为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实质是辩证的,但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结合在早费尔巴哈那里已经完成,马克思就曾赞扬过费尔巴哈的辩证法,认为其克服了旧哲学,可见,辩证唯物主义已经不能完全真实地体现新唯物主义哲学变革的内容。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新唯物主义的范畴。哲学不再是直观地理解意识与现实对象,而是当作实践来理解,如他所说的“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人类”。[3]辩证法是新唯物主义的重要特征但不是本质,思维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存在与实践而不是旧唯物主义认为的以自然存在为思维基础。与旧唯物主义相对的范畴是实践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并非是实践观与唯物主义的叠加,而是将实践的观点引入了唯物主义,彻底打破了旧唯物主义的一般原则。

对实践范畴的理解差异

恩格斯说:“对哲学以及其他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与工业”[1]“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1]他认为实践是检验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武器,这就把实践放在了认识论的角度。有学者就曾提出二人的差异可以概括为是从本体论还是认识论的维度去理解实践,恩格斯撇开了革命实践活动对哲学的影响。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实践是解决各种神秘主义最好的武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还有更为深刻的表达:“这种活动、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只要它哪怕停顿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费尔巴哈)的直观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就没有了”。[6]马克思将实践放置在本体论的层面上,强调实践活动革命的批判的意义,并且指出如果实践活动停止,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将不复存在,这样的表述使实践在本体论的基础上又有了生存论的意义。

由实践观再次回到对新唯物主义的探讨上,正是因为恩格斯与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不同,所以二人对新唯物主义理论实质有了不相同的解释。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观是本体论维度下的产物,将实践作为意识的现实对象,区别于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感性直观,这是恩格斯所没有达到的思想高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哲学思想存在差异,但并不认为二人的思想完全对立,并未贬低恩格斯思想的重要价值意义。马恩二人在哲学基本原则与底线上是一致的,认为哲学思维的变革不止是为认识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哲学出发点始终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与解放事业。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辩证法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实践唯物主义对传统唯物主义的终结与超越
回到现实的主体——马克思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鲍威尔主体理论的批判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毛泽东“实事求是”辩证法的内在透视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