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

2020-12-08 07:53徐孟琦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大众化大众马克思主义

◎徐孟琦

概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长期以来得以迅猛发展的思想基础,其在近一个世纪内深刻影响着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大数据被越来越多地提到,充分说明其在新时期的重要性。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想在新时代继续高效而有序的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探索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但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激浊扬清,在保证马克思主义借用大数据平台实现高效传播的同时,避免其在互联网中迷失方向,弄巧成拙。

一、大数据时代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一)拓宽马克思主义覆盖面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一定区域和某个学术界,而是迅速扩展传播到全世界,从国家决策层到普通老百姓、从发达欧美国家到落后非洲国家都能够在互联网上接受最新讯息。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具有信息传播快速和广泛的特性。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做到大众化,而不是20世纪只存在于部分具有思想先进性的知识分子学习和讨论中。现代,人们可以通过浏览网站、手机APP、公共交通宣传等多种方式学习马克思文化,这极大地扩宽了马克思主义的覆盖面。

(二)加深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度

过去在纸媒时代,人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存在滞后性和有限性,同时纸媒的来源也是一大问题,只有有条件、感兴趣的读者才会去选择购买,这让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学者在思想交流和得出成果都面临很大不便。反观在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代,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快速方便的知识获取渠道,这让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都可以随时接收到有效信息,并可以开展讨论。现代许多研究成果都是在讨论和研究中产生,互联网功不可没。同时,大数据技术可以让学者在研究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提质高效。

(三)丰富马克思主义传播形式

过去的书籍报纸,在一段时间内承担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凸显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其存在成本高、内容有限的弊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涌现出许许多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形势。例如在全国广泛传播的“学习强国”APP就是最好例子,通过做题、看视频、有奖竞答等方式吸引人们广泛参与,诙谐幽默的语言提升了用户黏性,在地铁公交、商场超市、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用手机学习“学习强国”APP的用户,上至老年人、下到青少年都在广泛使用,是马克思主义在大数据背景下广泛传播的典范。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新颖传播形式,都在印证着大数据时代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便利。

二、如何进一步推进大数据技术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对于引导民众正确政治导向,树立良好道德风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大数据时代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大众中的传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正本清源,巩固马克思主义主体地位

互联网世界纷繁复杂,既有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有藏污纳垢的黑暗角落。因此在这样一个全球开放的平台中,面对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观点的交锋,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提升其在群众中的认可度、传播优秀的思想理念。在互联网为介质,大数据为关键点的现代技术中,要时刻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将社会主义规章贯穿互联网维护管理全程,坚定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形成良好的社会共识。

(二)革故鼎新,丰富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

大众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受众,因此在大数据技术下传播马克思主义要以人为本。面对生活在新时代的大众,要注重与时俱进,通过改革过去落后的传播途径,建立起适合新时代大众口味的传播渠道。相关单位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思维创新性、活跃性、将头脑风暴运用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地方党政机关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利用互联网举办有奖答题等活动,吸引民众参与,引导社会良好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平台机构可以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工作中,通过分析大众兴趣导向,传播更接地气、顺应发展潮流的新马克思主义。

(三)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

除了传播方式、介质上的改变,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要进行现代化改造,以适应当代人民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即互联网在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下风清气正,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影响下进行现代化改造。通过政府为主导、大众齐参与的方式,最终将马克思主义塑造成大众乐于接受的“精神食粮”。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抓住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契机,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合理改造创新,从思想上引导群众向好向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大众化大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