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分析

2020-12-08 07:53李国锋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陶行知语文课堂小学生

◎李国锋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带来极大程度的促进,是教育领域中的宝贵财富。由于小学语文课程极具人文性,又带有一定的工具性与综合性,能够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引导作用,同时与生活的联系密切,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为此,教师站在小学生的高度,结合其年龄的特点与心理成长的特殊性,运用陶行知先生大力推崇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将知识转换为多种方式传递给小学生,使之带着持续的热情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实现“学以致用”,对其全方位的成长带来极大程度的促进。

一、确立生活指向,量化教学目标

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是核心,足见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课堂改革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教师在新时期下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强化,从观察力的提高入手,掌握小学生在课堂中凸显出的个性特点,借助生活细节来引导学生,同时确立生活指向,对各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量化,也帮助小学生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通过逐一突破的方式来达到每一个目标,为生活教育思想的渗透夯实基础。为此,教学应走出课堂,在家庭教育的帮助下将课堂拓展,又在社会的辅助下落实生活教育的先进思想,让学生原有的视野做到不断拓展,将其耐挫力增强,可以在面对困难时运用知识与技巧来进行解决。例如,在《肥皂泡》的学习中,教师从生活元素入手,让生活在课堂中彰显出指向化,从而将授课的目标做到量化。具体而言,对教师而言,需要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开始,让课堂自然生成,同时选择好相应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与揣摩中实现情感的升华,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帮助其认识当中8个生字,会写“皂”等生字,并且对作者想表达的情况有所了解,掌握表达的技巧,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使之在量化的学习下强化语文素养。

二、借助生活情境,加深知识理解

小学生的心智未成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略显吃力,教师随之结合其记忆与思维特点,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在情境的创设下引导学生走入深入探索。除此之外,教师将生活教育理念与情境结合,在生活环境中构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所以,教师需要总揽全局,对教材进行整合,借助教师所具有的观察力来了解小学生的世界,从不同角度来完成情境的创设。例如,在《乌鸦喝水》的阅读中,教师准备好文中出现的瓶子、水和石子等,邀请学生参与互动,根据文中的描述在水瓶中放入一定量的石子,使之可以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观察水位的不同,在变化中走入文中的场景,通过生活化的模拟,帮助小学生理解文意,也在相应程度上减轻了理解的难度。

三、巧用动态生活,强化感知能力

生活一直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在充满生活元素的课堂中领悟出简单的生活哲理,也能运用语文能力解决所遇的生活问题,从而对其综合能力做到极大程度的锻炼。在生活教育思想与小学语文课堂结合的基础上,教师从多角度入手来寻找生活元素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结合点,使处于静态的课堂能够延伸至具有动态特点的生活中,学生将带着极高的人文品质成长。由于陶行知先生一直很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也提倡学生多参与,教师也认识到“教学做合一”是将“生活即教育”做到全面落实的主要手段,随之重视实践活动的组织,将动态生活引入静态课堂,将小学生的体验感增强,从而使之感知能力不断强化。例如,在《金色的草地》的学习中,教师在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小学生在校园寻找蒲公英,或者留下生活作业,让学生在公园中观察并寻找美丽的花朵,在自然生活中形成探究意识和观察能力,让语文课堂饱含生活元素并绽放出生命之花。

四、结语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为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带来推动,加快了新课改推行的脚步,在相应程度上将整体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让人才的培养方案极具可行性与合理性,满足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真实需求。在不断地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将静态和枯燥的课堂与动态化的生活结合,给小学生带来新颖的体验,从而对其感知能力做到切实有效的强化,使之挖掘语文知识的内涵并掌握语文技巧,让学生在饱含生活元素的课堂中实现个性化的发展,轻松走上成才之路。

猜你喜欢
陶行知语文课堂小学生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陶行知夜归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我是小学生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