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题”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教学实践初探

2020-12-08 07:53邓思洋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颜色美术幼儿

◎邓思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美术是一种语言,是幼儿的表达与交流”,它告诉我们幼儿美术除了涂鸦还有艺术的欣赏,科学的奥秘,创作的乐趣以及生活的气息,这些健康的、社会性的活动在幼儿的涂鸦中变得真实立体,美术活动让幼儿能自然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想象。

幼儿园活动中,美术活动需要面向全体幼儿,针对幼儿不同特点和需要,培养其用艺术形式表现自我情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通过“三主题”创意美术活动教学,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自我探究的学习行为养成,使幼儿美术教育更自由更有效。

一、游戏主题丰富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学充实了教学模式的构建。《指南》强调:“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了生活教育和游戏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特殊意义。因此,在幼儿创意美术教学中,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很重要。

(一)营造良好的美术活动环境

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创新能力培养,环境有利于调动幼儿创造力,激发幼儿思维与兴趣,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幼儿美术活动区域内,教师可以做好美工区的布置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诸如,漂亮花伞、美丽花儿、立体手工作品等,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动手创作。随着主题变化,设计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材料,激发幼儿创新兴趣。针对幼儿好奇、好问、好动、好玩的天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支持幼儿进行创新,激发幼儿创新灵感,着重培养幼儿创新兴趣。

(二)创设幼儿开展观察与讨论的平台

观察能唤醒幼儿对已有事物的认知,为创作提供经验和基础。而讨论能帮助幼儿从不同层面和角度理解美术创作的主题。创意美术的本意就在于保留最基本事物属性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运用夸张、变形手法进行新的艺术创作。例如,在美术活动玩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水与小瓶,鼓励幼儿自由搭配调和,引导观察发现瓶中颜色变化规律,大胆交流意见,激发幼儿对颜色变化兴趣,从而引导幼儿尝试创造新颜色。在幼儿了解、掌握配合方式后,教师及时准备材料,鼓励幼儿动手实践,利用自己配置的颜色来装饰已建好的服装外形,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锻炼创意美术创新能力。

二、生活主题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

主题来源于日常生活,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源泉。3—6岁幼儿对社会的理解最熟悉的莫过于生活日常。来源于生活的主题,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科学合理的主题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强化幼儿的感知能力。在创意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作为主题教学资源,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需要,分类梳理,让幼儿学会细致观察、用心体会,学会欣赏、尝试想象,用好奇的双眼发现生活的色彩,用清澈的心灵感受自然的美好。

三、艺术主题提升了对“美”的深度挖掘

美术教学活动中,在注意美术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要对“美”进行深度挖掘与提升,促进个性发展。《指南》提出了感受与欣赏,这是艺术领域的目标。幼儿园可以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大自然,参观动、植物园、博物馆,欣赏地方民俗文化表演,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绘“美”。欣赏是幼儿知识的经验与基础,而绘画语言中的色彩、结构、符号等是欣赏的积累和审美的提升。因此,欣赏与绘画的结合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然而,现场的体验会受到活动天气、地域、安全等多方的制约。我们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与现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来弥补此不足。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站搜索图片、视频等资源,将相关内容在课堂上集体欣赏,通过观察、对话丰富相关经验,培养了幼儿自我探究的学习行为与能力。例如:在《麻雀》教学中,通过园内及麻雀的图片对比,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麻雀的不同习性、颜色、动态等,然后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让幼儿下笔大胆、自信。

幼儿用纯真的画笔向我们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美好以及脑海中的构想,我们成人应该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尊重,用正确的评价给予幼儿信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成长,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理解美术,欣赏艺术,增强艺术素养。

猜你喜欢
颜色美术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美术篇
特殊颜色的水
幼儿画刊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