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对脑梗死后遗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2020-12-08 11:00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后遗脑梗死障碍

岳 琼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常见后遗症,指支配吞咽运动的神经、肌肉、口腔等处病变导致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等,相应增加了脑梗死后遗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难度[1]。本文为了分析饮食护理对脑梗死后遗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特选取我院收治的43例脑梗死后遗吞咽障碍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43例脑梗死后遗吞咽障碍患者均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语言理解障碍者;肺部感染者;精神病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21)与研究组(n=22),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59.45±4.34)岁;吞咽功能:7例轻度,11例中度,3例重度。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59.78±4.56)岁;8例轻度,10例中度,2例重度。两组性别、年龄、吞咽程度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饮食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喂饲护理。根据脑梗死后遗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障碍部位进行吞咽训练,包括触觉刺激、吸吮训练、咽冷刺激等,增强协调能力。然后进行摄食训练,选择适合的进食体位,减少食物反流与误吸。在进食时,将头偏向麻痹侧,提高患者对食团的推动力,鼓励患者采用舌的运动将食物送往利吞咽。同时,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进餐环境,帮助患者做好进餐前准备,如:漱口、洗手等,进餐时尽量不要讲话,停止所有护理活动,以免分散患者注意力。进食的食物可选择有适当粘性,且不易分散,爽滑的食物,在进过食道时不易变形,不易残留于食道粘膜上,以免发生误吸等并发症。进食过程中,可适当给患者喝白开水,尽量用杯子饮水,且杯子中的水应保留半杯以上,以免低头增加误吸发生率。(2)鼻饲护理。借助重力作用以防食物反流,鼻饲后根据患者病情摇高床头,取坐位或者卧位,以免发生误吸。及时清除口腔、咽部分泌物,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日采用清水对鼻腔进行清洁,进餐前后,选择合适的溶液进行漱口。每日对患者颈部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防止颈部后倾,建立排出气管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包括误吸、吸入性肺炎、口腔感染、腹泻等。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所有临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用%表示,用卡方检验。以P<0.05时,表示对照组与研究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5例,占23.81%。分别为1例误吸,1例吸入性肺炎,1例腹泻,2例口腔感染。研究组:并发症发生1例,1例为腹泻,占4.5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x2=5.342,P=0.002<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非常满意7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76.19%。研究组:非常满意10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5.4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x2=7.433,P=0.014<0.05)。

3 讨 论

脑梗死患者极易发生吞咽障碍后遗症,在疾病状态下,应尽早进行肠内营养,保证患者足够营养。因此,应做好相应饮食护理干预。临床常用的胃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有喂饲、鼻饲两种,对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肌力训练等,并选择合适的进食餐具,做好口腔清理,从而改善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由此充分证明: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遗吞咽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后遗脑梗死障碍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