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

2020-12-08 07:35
时代人物 2020年28期
关键词:永川产教职业院校

刘 芬 任 文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党校 重庆 402160)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党的十九大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可见,“人才战略”是伟大复兴路上永恒不变的话题。重庆市永川区为全面对接市委关于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行动计划,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为产教融合步入正轨开了好头,但在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产业对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的有效供给之间的等矛盾的凸显。

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

产校企互动不平衡。一是专业匹配度不高,16所高职院校共开设26个大类160余个专业,其中与永川主导产业匹配30个,不到专业总量的1/5。二是“抢人”意识不够,以永川水电校为例,水电校每年毕业3000余人,在重庆主城、珠海等企业设立了300余个见习基地,企业储备人才、联系实习会大二下学期6月之前和学校达成合作,也就说大三上学期9~12月95%以上的学生会外出实习和解决就业,这也是高职院校的普遍现象。而永川的产业园区及企业往往没有做到未雨绸缪,用人的随机性使得企业长期陷入无人可用的困境。三是信息沟通不畅。产业园区与职业院校之间、职教联盟之间尚未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从支撑永川产业发展角度,院校人才培养从源头上存在盲目性且难以开展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园校企之间缺少信息化沟通手段,地方产业发展情况、企业用工信息、院校专业建设、实习安排等情况难以准确、及时、有效的传递。

校企合作不充分。一是校企合作缺乏润滑剂。近几年来,永川高新区入驻企业500家以上,但实质性开展校企合作的不到100家,约占企业总数的20%,主要原因缺乏园区引导和政策支撑,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认识,不敢盲目投入,大多持观望态度,以电讯盈科与科创职业学院合作为例,企业前期就投入约40万元。二是校企合作重形式、轻绩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提升学校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学院往往更加看重校企合作的数量,而轻视合作的质量和模式,很多校企合作仅仅体现为一纸协议、一个牌匾,没有达到解决企业用人实际问题的目的。三是缺少学生资源的市场配置氛围。职业院校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设立,学校通过输送实习生从企业获得回报,通过这种市场行为,院校与企业建立起来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未形成或不提倡这种市场配置行为,也是辖区企业难以获得学生资源的重要原因之一。

留永就业愿望不强烈。一是对永川产业发展缺少认知。政府及园区忽略了面向院校的产业品牌营销,学生不知道永川有长城、晨阳水漆、阿里、百度、携程、易法通等优质企业,从就业意向选择上没能引起学生关注,直接导致愿意留在永川就业的学生比例不到30%。二是永川产业薪资待遇偏低。从产业结构维度和同类型产业薪资待遇与主城相比,我区都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据院校反馈,同一工种我区待遇比主城低500~1000元/月,因薪资待遇不选择永川就业的占到学生总量的60%以上,这成为学生选择区外就业的主要原因。三是缺失对学生就业初期的关怀。学生在就业前3年极不稳定,收入水平、居住条件是影响离职的关键因素,这方面的政策缺失也是导致职教学生流失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对策

政府引导,搭平台、树品牌。一是政府牵头搭建重庆新型产业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区级平台公司设立人才培养平台运营公司,采取“公益+市场”的运营模式,充分链接“企业项目、院校、学生资源、培训机构、金融机构;搭建信息化平台构建人才蓄水池,实现信息对称下的高效运营;依托平台形成合力,实现园校企之间有序、高效合作,每年为、企业至少培养、输送尽可能多的员工,为打响职教品牌夯实组织基础。

注重成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引导入驻永川的长城、汽车、阿里、百度、携程、晨阳水漆等重点项目与院校开展全面深度合作,综合运用“订单班、课程置换、实习实训”多种合作模式,攻克就业意愿和就业技能难题,形成学生入学到就业的完整闭环,以此为典范、模板,全面推广,充分调动辖区校企合作积极性。鼓励优质企业与院校共建二级学院,培养大数据、智能化、VR、游戏开发等新兴产业人才,为优化产业结构奠定人才基础。同时,以职教学生留下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产业园区落实就业政策的绩效考核,重点关注实习、实训政策的落实情况,允许产业园区促进校企合作精准出台一事一议政策,强化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催化作用。

走进院校,树立“抢人”意识。进一步深化校地协作机制,每年至少开展4次园区与院校的宣讲、沙龙、研讨等面对面活动。产业园区也应提前谋划,积极组织企业集中走进高校活动,重点对接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工作,同时,在适度、合理、规范的前提下,倡议企业与院校就实习基地建设直接达成长期稳定的市场化合作。相关部门应多关注人力资源中介活动,对恶意开展人才输出活动的中介,要充分发挥行业监管部分的行政职能,对其业务进行规范和限制。

注重策略,增强人才归属感。一是定期汇编园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就业需求等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学校,便于学校开展专业调整和学生就业动员工作;二是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资重点关注科技创新、自主研发、高附加值等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项目,提升就业的平均薪资水平,提升学生留永就业意愿。三是加大对产业人才公寓的配置和建设力度,将闲置的公租房、廉住房、安置房优先用于产业人才公寓,针对区外户籍留永就业的学生给与一定优惠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就业的前三年,给与学费补贴、租房补贴等政策,增强学生留下来就业的归属感。

猜你喜欢
永川产教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