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在脑卒中压疮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2020-12-08 11:00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压疮体位角度

夏 露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4)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外力(压力、剪力)使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而引起组织变性、坏死和溃烂[1]。脑卒中患者年龄较大、病程长、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等,成为压疮的高危人群[2]。翻身仍是预防和治疗压疮最经济和有效的措施之一[3]。目前国内外对翻身角度和间隔时间并未有统一标准。鉴此本人检索大量文献,就脑卒中患者翻身角度、间隔时间以及翻身垫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翻身的角度

脑卒中患者由于使用镇静药物或本身意识障碍,过度压迫带来的疼痛刺激阈减退,无法自主改变体位,容易造成皮肤及软组织长期受压,特别是垂直压力作用[4]。目前临床患者翻身体位以“30°为主”,即侧卧≤30°,翻身次序为左侧-右侧-仰卧。Lumbers[5]等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翻身角度使得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和剪切力会增加,建议翻身角度小于30°体位。胡苗苗等[6]将175例高危压疮患者随机分为15°、30°以及45°侧卧位,研究发现30°和45°两种翻身方式相对于15°能够有效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目前虽然哪种体位变换方式更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以上体位变换方式预防压疮的效果已经明确,因此在临床推荐使用。

2 翻身的间隔时间

压疮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压力,并与持续的时间成正相关[7]。长期以来认为通过翻身改变体位是预防压疮的有效方法,并推荐使用翻身,但是最佳翻身时间至尚未有统一的标准[8]。临床上常规每2h翻身一次,必要时每1h翻身一次。最新《压疮防治指南》也不再推荐2h进行体位变换1次[9]。研究发现[10]未使用任何减压装置的卧床患者翻身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h,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压疮发生率增加。王利萍等[11]将卧于凝胶海绵床垫的180例高龄脑卒中患者分为每2h、每3h和每4h三种翻身方式组,发现脑卒中高龄患者每3h翻身1次,不仅减少了压疮的发生率及频繁翻身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及家属的劳动强度。一项Meta分析表明[12],使用支撑面的情况下,综合医院成本、患者费用、患者感受、满意度、护士工作量等各方面考虑,4h 翻身更优。由此可见,在有减压床垫的前提下,目前翻身时间以3h和4h为宜。

3 R型翻身垫

翻身垫是用于改变体位的一种常用工具,具有改变体位并固定体位的特点。但翻身垫种类繁多,尚未有指南里写明哪一种翻身垫最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疮。刘红霞[13]研究发现R形翻身垫的三角形斜面与人体背部外形相吻合,增大背部皮肤与R形翻身垫接触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内的局部压力,同时能够使骶尾部压疮处悬空,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哪种翻身垫预防压疮的效果更优,舒适性,护士操作的便利性,成本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脑卒中患者是发生压疮的重点人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当采取合理的翻身方式已达到预防和治疗压疮、提高患者舒适度以及降低护理工作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压疮体位角度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