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心理护理在老年人护理过程中的必要性

2020-12-08 11:00张鸿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护理人员养老

张鸿雁

(山东省枣庄康复医院,山东 枣庄 277000)

1 心理护理简介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关注护理对象的心理变化、了解护理对象的心理需求,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对方的心理问题,让护理对象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来迎接生活。

从护理层面来看,护理对象本身在身体方面就存在损伤,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自卑、暴躁等情绪变化,心理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时候如不及时发现和引导,就会诱发心理疾病,影响护理对象的康复。这就需要进行心理护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并根据护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精准护理,帮助护理对象控制情绪,走出阴霾,走向光明的人生。

2 新形势下心理护理在老年人护理过程中的必要性

2.1 心理护理是老年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

对于老年人来说,护理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既包括生理护理,也包括心理护理,其中心理护理是老年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交际,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者,甚至无法自理,老年人常容易变得敏感,对家庭成员和其他亲友乃至陌生人的态度分外在意,易喜易怒,情绪波动大,心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如果是空巢和独居老人,由于长期缺乏陪伴,孤独和自闭也会让老人表现出对外界的排斥,且情绪得不到宣泄,长期压抑,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2.2 心理护理事关老年人晚年幸福与家庭和睦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在加大,这些压力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释放,就会让人变得心事重重,影响正常生活。如果长此以往,还有可能让人丧失生活的信心,从而自暴自弃或产生轻生的念头,酿成悲剧。而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因为年龄原因,工作和社交在老年人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家庭和养老成了老年人生活的唯一焦点。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老人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对子女的孝顺与否很是看重,子女的态度也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悲与喜。老年人的心理变得更加脆弱,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时候,如果不正视问题,强化心理护理,就容易让老年人感到被忽视。

2.3 在老年人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常被忽视

在护理过程中,常常将重点放在生理上,认为只要护理对象无疾无恙就没问题,而忽视了护理对象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老年人的护理过程中,不少子女和护理人员也将老年人的护理简单地与物质满足划上等号,认为只要老人衣食无忧,就万事大吉,心理护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此现状下,一些因为心理问题导致老年人发生悲剧的事情屡屡见诸报端,让人惋惜不已。但痛定思痛,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应该上升到与生理护理同等重要的位置。

2.4 加强老年人心理护理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1.8亿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更是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的老年人约为4000万,而这部分老年群体对于护理的需求更加明显。

时代在发展,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也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养老模式也由传统单一的居家养老转变为了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元化模式;另一方面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在逐渐暴露,例如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紧张、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增加、老年人情绪宣泄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现了当前养老模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也阻碍了养老模式的良性、健康发展。从这些问题来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与老年人的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如何强化也成了摆在子女、护理人员、养老机构乃至全社会面前一道共同的难题,必须解决,且迫在眉睫。

3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3.1 正确认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首先就是要打破思想枷锁,正确认识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只有具备全面健康的认知,才能够迈出正确的步伐,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从老年人护理来看,心理护理需要家庭成员、护理人员和养老机构多方联动,在认识层面上达到共识,共同推进心理护理深入老年人护理过程中,帮助老年人、家属和护理人员全面建立正确的思维结构,让老年人的护理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应该认识到健康包括身心健康,生理和心理缺一不可,且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老年人来说,因为情绪波动大,心理问题常常被忽视,所以心理护理就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这种认识应该是建立在护理专业知识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认识。

3.2 掌握心理护理技能,提高业务水平

国家卫建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00万,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近50%,其中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正在逐步壮大。

护理与一般的看护不同,需要掌握专业的技能,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一个严谨的医学和社会学理念。在老年人护理中,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况较为复杂,所以就需要护理人员掌握足够专业的技能,以专业的技能和较高业务水平来走近老年人,让老人和家属能安心接受护理,以一个平静的心态来面对护理,这样才有助于老年人早日走出心里阴影,回归正常生活。

3.3 家庭成员与护理人员强化互动,精准护理

对于老年人的护理,并非是某一方的责任,而是需要家庭成员和护理人员紧密配合,加强互动。从实际情况来看,受传统家庭关系和养老理念影响,老人对家庭成员的信任和依赖程度更高,更加希望得到家庭成员的陪伴和关怀。

从2016年至2018年中国注册护士人数情况来看,连续3年注册护士人数都在增加,每千人口护士数也在呈连年递增的形式,这也反映中国整体护理资源配置正在逐步优化,也为老年人的全面护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3.4 提高社会关注度营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氛围

养老问题是全社会的热点与重点,而强化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也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而这种努力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提高社会关注度,让全社会意识到心理护理在老年人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群策群力,助推老人自身和家属以及护理人员正确看待心理问题,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与发展氛围,让心理护理成为老年人护理步骤中的常态操作。

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3月印发了《关于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的通知》,决定从2019年至2020年,在全国选取1600个城市社区、320个农村行政村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社会的关注并不仅仅在于关注本身,而是要通过关注,形成压力与动力,引起大众对心理护理尤其是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建立一套适应区域实际情况,帮助老年人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晚年时光,减少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4 结 论

护理是老年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和家庭和睦。从侧面来看,也是因为心理护理在老年人护理中常常被忽视,以至于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当下,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强化心理护理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而要想在老年人护理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正确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其次,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掌握过硬的护理技能,并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家庭成员与护理人员也要紧密配合,加强联动,帮助制定精准的护理方案,让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得到针对性地解决。最后,作为社会热点,心理护理在老年人护理中的必要性还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提高社会关注度,为心理护理营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氛围,从而促进养老事业朝着健康、科学、完善的方向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护理人员养老
养老生活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身体传送带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