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设计伦理思想发展的必然性

2020-12-09 05:11任南南任小颖
关键词:伦理思想伦理人类

任南南,任小颖

(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设计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本质属于造物活动,是人类按照一定的理念和规则,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改造的行为。现代设计贯穿到人类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人类自身、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环境都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伦理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伦理规范,具有很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设计,是一种带有明显伦理特征的造物过程。20世纪60年代,设计伦理这个概念被美国设计家维克多·帕帕奈克首次提出,他认为设计的初衷应该是服务广大的人民群众,设计的服务范围不应该仅仅只包括健康的人群,还应该考虑为残疾人服务,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地球的资源问题,合理、有效、高质的设计是建立在对地球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之上的。[1]从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思想来看,设计是一种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一种道德上的制约,通过这种制约,来促进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和谐发展。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旨在研究为人的需求而非欲求进行设计,他将设计问题提升到伦理的高度,提出了为全人类设计的最终目标。

设计伦理就是要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人、社会、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运用伦理学与设计学的综合知识,取得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平衡和协同,以维系整个社会的和谐和有序。[2]设计的伦理性研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既满足了现代设计解决时代问题的需求,又为设计艺术提供了更具科学性的理论指导。是未来设计科学、合理发展的必然方向。

一、设计伦理思想是设计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设计诞生至今,设计思想理念一直在演进发展。在现代主义设计之前,设计的思想理念始终是为社会权贵服务的,直到现代主义运动开始,设计先驱者才转变设计思维,想要改变社会状况,期望并逐渐落实设计为劳苦大众服务的社会意义。19世纪以前的设计,主要在形式与风格的表现上做文章,设计似乎只是一场外观造型的较量。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被建筑师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重要性才被逐渐认同。与此同时,德国、俄国等欧洲国家的先进设计师和设计理论家在设计中引入民主主义的精神,从设计的形式与功能进行探索,强调功能,否定装饰,认为“少就是多”。功能主义风行一时,甚至成为衡量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机械化时代的设计美学”观。[3]在1929年,美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设计被美国政府视为重建经济、促进发展的主要途径。这时的设计思想正式与商业结合,衍生出商业性的设计思潮,设计将核心放在了视觉吸引方面,产品的性能研发放在了其次,样式主义设计思想风靡一时,设计以商业利益为中心,彻底沦为商业竞争的手段。同时在美国还盛行“有计划废止制度”的设计理念。通用汽车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在通用汽车公司创造了新的汽车生产制造模式。在新的制造模式中,汽车的设计样式在几年之内完成部分的更新并引进新的样式,使汽车外观两年内有一次小的变化、三至四年有一次大的变化,从而造成已有的汽车式样不断老化,刺激消费者不断追求新的款式。“有计划废止制度”的设计理念,作为一种有效的商业促销手段,在一定的程度上确实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就客观事实来讲,也确实促进了美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但从环保问题来讲,这一制度确实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带来了资源的衰竭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对消费者也极不负责,是资本主义制度下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4]随着社会进步,设计思想更加侧重于人、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不利于人类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逐渐被淘汰。现代设计先驱者们的设计思想更致力于社会矛盾以及自然环保等方面现实问题的解决,从而构建和谐完善的发展体系。

从为贵族服务到民主设计,从商业主义又到设计伦理思想的探索,设计的民主观念和伦理科学内涵在不断延伸和扩展。设计思想不断演进,日益合理性,科学化,体现了社会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设计伦理思想是顺应设计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将设计师引入到更广阔、更富于人文精神的社会领域,为全人类的繁衍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设计伦理思想是“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

“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是指把民生问题作为人类生存核心要点的思想理念。设计的核心就是满足人类的需求,是“以人为本”思想最直接的体现。设计伦理要求以人为出发点,不断发现并满足人类的生存欲求,与此同时还更侧重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实现为全人类服务的最终目标,从而促进“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实施。比如“再设计”和为弱势群体的设计,就是设计伦理思想的体现。“再设计”是指设计师对日常设计重新审视的设计方式,在再设计过程中,重视对问题的发现,将原有的设计陌生化后并进行优化,将新的生命赋予日常物品。设计包括从无到有的创造,也包括对既有物体的改造,“再设计”旨在寻找设计的本质,从“人”出发,完成为人类服务的历史使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义。[5]对于人类的关怀除了要不断发现并满足其深层次的需求外,还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倍加关注。一般来说,对弱势群体的界定,是根据人的生存状况、社会地位等因素综合考量而来,存在生活困难、能力不足等问题,或者受排斥、边缘化的散落人群被定义为弱势群体。由于弱势群体本身的缺陷,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怀。设计伦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就必然要求对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加倍的关爱。设计要以人为本,在设计中关怀弱势群体便是设计伦理性的本质体现。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多观察和尽可能的体验弱势群体的生活,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切实解决关键性的困难,同时也要兼顾弱势群体的心理需求,既要保证功能,又要实现美观,既满足其物质需要,还要兼顾精神需求,为弱势群体营造更方便、快捷的生活环境。

人是设计之本,设计对人类的关怀是设计伦理思想的直接体现,也是通过设计实现伦理道德的教化途径。贯彻“人本”思想,必须将设计伦理思想真正落实。

三、设计伦理思想是社会构建的必然要素

从20世纪初以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现代设计开始至今,设计在社会构建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设计功能在面对全球经济、人类发展、文化、环境变迁而带来的相应问题时,其本身也出现了一定的拓展和变化,“设计将再次成为规范世界的方法,而不只是商品样式的改良”。[6]设计不仅仅关系着个人生活,更是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的需要,同时还应该考虑以人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关系,比如通过对良好的社会秩序的设计和构建,从而反映合理的经济与文化观,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而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等,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设计能够通过影响人的行为、观念,进而扰乱或者规范社会伦理秩序,因而对于和谐社会的管理与构建作用不容忽视。

在设计对社会秩序规范与管理的作用方面,不得不提的就是德国的乌尔姆设计学院。20世纪50年代,德意志民族设立了乌尔姆造型学院,这个学院是设计史上的一座重要丰碑,该学院总结并提出了系统设计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是对设计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贡献。系统设计原则是指以高度秩序化的设计,来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通过将纷乱的客观物体置于相关联的环境中,使产品在某些方面建立一种联系,从而使杂乱无章的环境变得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系统设计理论不是停留在对工业化制造方式的考虑上,而是对功能主义的扩充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产品功能单元的组合,通过这种组合,实现产品功能设计的组合性和灵活性,该理论的提出为德国工业设计史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也是运用设计对社会稳定秩序构建的经典榜样。[7]

人是社会集体中的人,具有社会属性,人、社会、自然三者的交互关系都具有一定的伦理性,因此要求有对应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来调节,促使其健康和谐地的发展。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贯彻设计伦理的造物思想,是时代要求的积极响应,也是设计观念与时俱进的转化。设计在为人们提供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规范了人的行为、影响了人的思想,进而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文环境,践行着社会道德的规范要求。

四、设计伦理思想是自然保护的必然环节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是依附于自然的,一味满足人的需要只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表现,不尊重自然规律的社会改造活动,只会适得其反。在人类的自然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共同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于可持续发展做了明确的定义,这一定义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发展战略,不仅满足了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最大程度上满足后代的发展需求,对后代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不构成危害。[8]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一致追求的目标。至此,绿色环保思想正式提出,作为绿色设计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发展环境。那么,绿色设计究竟是指什么呢?绿色设计,也就是环境设计、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设计,还有称环境意识设计等,绿色设计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以及使用过程,将产品的自然属性纳为重点考虑对象,并将实现产品的自然属性作为设计目标的核心。对于产品的设计,首要考虑的就是产品对自然环境要求的满足程度,在这个基础上,再对产品的功能、质量、使用寿命以及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因而,在绿色设计理念下设计的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在生产、制造、使用等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压力。[9]目前,世界上对绿色设计公认的是 3R 原则,即 Reduce(减少),Reuse(回用),Recycle(再循环)。首先,Reduce 是绿色设计的基础,位于三项原则的核心,Reduce 译为减少,首先在源头上减少能源的损耗与浪费,其次在过程中减少有害物的排放,要求设计从根源上就要做到绿色环保。Reuse 译为再利用,指设计时要使产品及其零部件经过处理之后能继续被使用。其目的在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充分利用其价值从而降低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能耗。Recycle 译为再循环,指设计时应考虑产品材料的可回收性,即设计师将已结束生命的物品赋予其二次生命,设计生产出可回收再利用的产品。[10]绿色设计涉及设计生产的方方面面,包括材料选择、生产制作、产品回收等多个部分内容,力求在设计、生产甚至是使用产品时,把环境污染的破坏值降到最低,为人、物、环境三者之间搭建起良性循环的有机关系。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设计是要解决眼前的现实问题,但在设计时更要把长远利益作为重点着力考虑,不能为了短期的发展和狭隘的眼前利益而破坏了人类长远的共同利益,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做一些违背长远发展的设计规划。环境保护要落实到生活工作的具体实处,这一理念应该贯穿到设计的整个过程,使“绿色”成为生活的常态。绿色设计与伦理设计的核心思想是相通的,绿色设计也体现了伦理设计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理念下,人类将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而是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建立一种与地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设计伦理规范,以求得人和自然共生的长期和谐发展。

设计就其伦理任务来说,主要是运用伦理学观念,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来处理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取得道德观念上人类社会的共同生存,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在当今社会,物质产品不断丰富,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对设计伦理性的研究和实践,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从物资匮乏到物质丰富的过程,也要逐渐加深对设计伦理的重视。设计伦理的实现,不仅仅依靠设计师群体的努力,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从而更好的构建人类社会的长久稳定和发展。对于设计的伦理性思考,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伦理人类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中国伦理思想的历史追溯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