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干预措施及施行意义研究

2020-12-09 09:47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性化手术室下肢

张 健

( 辽阳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科 , 辽宁 辽阳 110000 )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同时受老年人机体特点影响,下肢骨折的老年人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目前,临床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机体功能衰退,且多数患者发病后伴有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术后恢复效果并不理想,降低手术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1],施行有效、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对确保患者情绪稳定、促进疾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择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高于65岁;(2)确诊为下肢骨折;(3)符合手术指征;(4)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无法沟通,意识模糊;(2)合并严重脏器疾病,如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病变;(3)合并其他骨折疾病;(4)精神异常或不配合。按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患者年龄在65-79岁间,年龄均值(71.23±3.21)岁,其中股骨干骨骨折19例,股骨颈骨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8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龄在65-78岁间,年龄均值(72.31±3.17)岁,其中股骨干骨骨折18例,股骨颈骨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9例。组间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监测患者体征及病情,做好环境护理、营养支持及疾病宣教等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详细内容如下:(1)术前。①人性化心理疏导:多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因突发意外所致,加之骨折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极易出现恐慌、焦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及康复。因此,术前需要评估患者情绪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人性化心理疏导。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安慰、鼓励患者,引导患者以良好情绪配合临床工作。②优化院内环境:合理控制病房内的温湿度适宜,定期通风、消毒,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③人性化健康宣教:结合患者具体理解能力,对患者进行疾病、手术方式、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日常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宣教,以期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2)术中。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注意尊重患者的隐私、稳定患者情绪。(3)术后。①强化术后基础护理:在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基础上,强化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基础护理工作。②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结合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尽早安排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由床上被动运动逐渐过渡至下床主动活动,如负重行走、上下楼梯等,严格遵循由轻至重、由小至大、尽早训练的原则。③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术后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告知患者需充分保证睡眠。④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按患者疼痛程度不同给予对应镇痛护理。针对轻度疼痛患者,采取转移患者注意力以缓解患者疼痛;而对于中度、重度疼痛患者,给予适当镇痛药物。

3 评价指标:以问卷形式评估2组护理质量,评估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基础护理、工作效率等,问卷得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以VAS(视觉模拟分析法)评估2组患者疼痛程度,得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严重;以SAS、SDS量表评估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得分越高则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以问卷评估2组患者满意程度,问卷得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5 结果

5.1 2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服务态度评分分别为(94.56±5.17)分、(81.53±5.13)分,护理操作(93.46±4.39)分、(83.45±5.41)分,基础护理(93.64±4.38)分、(81.42±5.31)分,工作效率(94.36±4.13)分、(84.55±4.37)分,观察组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更高,P<0.05。

5.2 2组患者疼痛、情绪及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VAS(3.21±0.46)分、SAS(32.46±3.78)分、SDS(31.65±4.1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23±0.54)分、(61.25±4.37)分、(59.63±5.17)分,护理满意度评分(89.36±5.1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8.69±5.46)分,P<0.05。

讨 论

临床常见下肢骨折有胫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等,多因突发事故所致。而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因其机体抵抗力、免疫力、康复能力均有所下降,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需要加强护理质量的提高。临床治疗老年下肢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而手术操作为创伤性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创伤,且影响患者情绪状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医疗水平要求的提高,临床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已逐渐不能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而人性化手术室护理,旨在护理各阶段贯彻人文理念,严格遵照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患者隐私,满足其合理需求,通过提升护理质量以改善其情绪状态、疼痛程度及满意度[2]。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施行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干预,于术前、术中、术后等各阶段均强化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以期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改善患者的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信心,进而提升患者依从性,同时强化患者机体状态以促进疾病康复。同时,通过优化院内环境提升患者舒适度,通过尊重患者隐私以提升患者的尊严感,术后尽早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肢功能恢复,结合患者具体疼痛程度给予对应镇痛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疼痛程度[3]。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采取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疼痛及满意度,护理质量显著更高。

猜你喜欢
人性化手术室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