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郑州财经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2020-12-09 20:44徐媛媛郭荣航
人才资源开发 2020年13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教学模式

□徐媛媛 郭荣航

近几年,高校扩招引发人们思考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加快了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现阶段本科导师制在诸多高校中暂时还未推广,只有少数院校尝试利用导师制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本文所涉及的“导师制模式”是将英国创立的导师制体系和我国传统的师徒体系相互结合,形成本科学生个性发展和分类培养的一套全新教学模式。我国高教大计“以本为本”强调把本科教育育人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放在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放在前沿地位,强调高校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导师制的建立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在“以本为本”的视角下,进行本科生导师制度显得尤其重要。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导师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通常是以教师占据传授知识核心地位,是知识的权威者,学生属于信息的接收者,多数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知识所对应的相关技能,且一般只在教室或实验室进行不同方面的学习。本文所涉及的本科导师制采用全新的项目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性不同将其分类培养,将实现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是教师已经掌握的相关内容,而加入导师制的学生技能和知识通常是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学习的,与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没有直接关系,并且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掌握知识、考出高分,导师制教学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导师制教学更看重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学生采取什么方法、有怎样的收获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师制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比传统教学法,这种培养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有巨大的作用。不同的学生对于传统课堂往往有着各自不同的反应,增强传统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恰到好处的课堂模式和问题设计,但是传统教学过程又必须依照知识点固定的逻辑顺序来安排需要讲授的知识。而以任务驱动主导的教学方法不再单纯以知识点为线索,而是以任务为线索,将任务所涉及的模块串联成教学内容,并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打包浓缩赋予到任务中去,使学生在任务中寻找问题,寻找需要的知识内容,将找到的知识内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种教学方法相较于平铺直叙的传统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感知、激起学生学习的念头,将解决问题的选择扩展到“ABCD+”,使学习过程中既有对解决问题的冲动,也有对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好奇心理,能够充分全面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导师制”开展现状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

导师制建立的初衷是改善现阶段教育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自2016 年导师组成立以来,每位导师每年都会在一年级中招募不超过5名作为自己名下的学生。新生入校后导师与学生通过双选原则,即一位学生与一位导师达成学习与指导意向后,利用非课堂时间由导师直接一对一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和培养。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充分发挥培养作用,针对专业知识提供见解,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业辅导、专业技能培养以及就业等方面提供帮助。与此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处理好生活与学习的关系。

学生在跟随导师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导师的日常工作和开展相关科研,导师根据学生专业课学习进度制定相关学习内容,且每周和学生有固定频率的沟通,设置固定时间召集全体学生举行集体会议,用以处理阶段性问题和布置下一周期阶段任务。在导师指导期间,带领学生从事系统详细的科学研究内容,提前接触毕业论文课题。培养过程中随时学习实践,使学生在实践过程理解专业内容,夯实实践知识与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导师在与学生长期接触过程中,针对社会的人才需求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考研需求等,利用学校资源对学生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专业素质。

(二)导师指导下的专业技能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专业教师在课堂教授,以及在标准课时内完成实验内容。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余科研实践过程中可以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自身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导师让学生参加相应竞赛来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借助科研平台和教学体系的融合方式,使本科生参与到创新研究、专业学科中来,为将来学生的就业或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师制学习是导师通过对学生一对一辅导,学生在进行调研、查阅文献、分析问题、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使自身能力得到综合的训练和提高。最后,在内部的阶段总结会议中互相交流,并训练表达能力等,形成“任务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造性改变。

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生涯、生活过往和性格习惯,导致他们有不同的特长、不同的个性与不同的发展要求。通过对学生的特长、个性与发展需求进行充分了解与挖掘,并由学生自主选择升学、就业、创业,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设计,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最终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另外,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满足自身升学、创业、就业等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构建更加合适美好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促使学生早日成才。

三、导师制实施与运行

(一)导师制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指导学生学习和技能训练

1.学业指导。目前多数本科生是独生子女,结束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后突然转入相对轻松的大学校园,有些学生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失去学习的压力,加上自控力较弱,导致学生刚步入大学期间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导师应尽快让学生了解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使之尽快掌握一套适合自己在大学期间科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明确自己的定位与目标。

2.生活指导。导师陪伴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学生的后勤顾问。新生刚入校时,导师要尽快使一年级学生融入崭新的大学生活,开展精彩的大学生活,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大学时期的时间,使之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

3.思想指导。结合日常的接触和每周举行的会议,导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并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思想指导工作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对其进行有效疏导,防止学生因为家庭、爱情、学业等原因产生心理障碍而发生“悲剧”。

4.就业指导。导师结合学生选择,引导以就业或创业为目标的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倾向,并让学生进行人生设计和职业规划。

(二)导师的招选

导师制实施的关键在于导师,所以选择的导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品德,与此同时还应具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土木专业最大的特征就是重视理论和实践,所以导师在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制订导师制实施方案、建立规章制度是导师制实施与运行的基础,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调动全院师生的积极性,切实保障导师制落到实处并做到有章可依。明确导师的职责和任职资格等内容,保证导师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取得实质效果。

四、导师制实施效果

郑州财经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自2016 年9 月试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已有11 位教师成功入选为导师,每年直接受惠的学生有80 余名,直接影响土木工程学院三个年级的学生,促成了BIM协会创立,预计受益学生达到每年1000 余人。学生积极参加各级科创比赛活动,成果丰硕。截至2019 年7 月,学院学生在高层次竞赛中的获奖、论文发表量以及证书考取量等诸多项中均以稳步状态提升,在2019 年度国家奖项中有17 项属于专业类奖项,占总奖项的73.91%,在专业类奖项中一等奖占17.64%,二等奖占47.05%,三等奖占29.41%,以上成果充分验证了导师制理念的正确性,使得导师更有信心做到长期、有规模、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给师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流平台,营造了师生共同开展科研的氛围,提升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教学模式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V eraW an g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