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呼应: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策略

2020-12-10 10:56单群贵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首尾呼应设计策略情境教学

单群贵

摘  要: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王林老师曾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过这样的评价“通过创设美、智、趣一体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数学理解,实现想象和创造的高境界。”借助特定情境的渲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奠定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拟从课堂架构方式——首尾呼应,探寻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首尾呼应;情境教学;设计策略

首尾呼应,本是一种写作手法。这种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的写作方式,会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情感更为强烈。其实,这种写作手法也可“移植”于我们课堂教学,即在课堂结尾时,再现课始提出的问题或悬念,引导学生“现学现卖”,学以致用。此时课堂氛围会被再次推向高潮,课堂结构会显得浑然一体,课堂效果会变得事半功倍。下面笔者就撷取几位老师的教学片段,谈谈如何在课堂情境教学中运用“首尾呼应”设计,彰显情境课堂教学魅力。

一、比较式呼应

有比较才会有发现。有比较就会寻找到前后知识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下面是一位老师在教学《认识树叶中的比》一课时给学生创设了如下的操作情境:

课始,教者由一次兴趣小组的拼图游戏展开教学,课件的“拼一拼”页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拼出动物图案一部分,右边则是“另一半”,由于图形的直观性,学生能够很迅速地在白板平移图形,并找到最佳的配图方案。

随后,教师用相应的数据代替了右边的“另一半”,打乱排列顺序,要求学生迅速判断并做出选择,学生迟疑了,问题出现了,学习的内在需求也就呼之而出了。可以说,一开始的拼图游戏很好地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可是教者并不仅仅满足于此,而是在学习了相关比的知识后,于课堂小结时“朝花夕拾”,再次让学生拼图,提问“现在让你直接看数据,动手拼一拼,你有十足的把握了吗?”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树叶长与宽的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树叶长与宽的比值越小,树叶就越宽厚”的道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悬念式呼应

“悬念”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能牢牢牵引学生的好奇心向思维纵深处迈进。新授课利用“悬念”导入新课,会使整堂课熠熠生辉。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时,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

课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者利用互动教学软件,和同学们玩“围图形,算面积”游戏。游戏分三轮进行,即第一轮出示三个规则图形,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顺利计算出各个图形的面积;第二轮出示一个类似房屋形状的组合图形,学生稍做思考后,用分割或其他方法也顺利地计算出了面积;第三轮则是由学生指挥老师任意画一个不规则的复杂图形,学生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而老师却能迅速给出答案,经软件验证答案正确。此时,老师开始卖起关子“为什么老师算得比你们要快呢”,促使学生对“钉子板上图形的面积可能会跟什么有关”这一问题进入深层次思考,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重走皮克的探索发现之路。

课末,当学生已经掌握皮克定理,会灵活运用公式后,再次呈现学生“随意而围”的作品,老师一句“现在知道老师为什么比你们算得快了吧!”学生胸有成竹,不由自主地“神算”起来。这样的课堂,学生回家后肯定会饶有兴趣地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说不定还会拿出所画的“稀奇古怪”图形考考家人,那种自豪感必然会喜露于形。

三、情境式呼应

有些课可以采用生活情境“串联”展开教学,紧扣生活素材发掘数学味道。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认识面积》时:

課一开始就呈现一幅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平面图,继而让学生通过涂色竞赛初步感知面(积)是有大小之分的。当学生掌握了面积的概念后,就紧紧围绕“比较几幢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小”展开研究,当课堂接近尾声时,老师的一句“最后让我们再一起走进校园平面图,这里面还藏着好多关于面积的知识,你发现了吗?”此时的学生正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比较着校园平面图,大伙纷纷议论开来,跃跃欲试。

学生感叹着老师对校园平面图的“再回首,再认识”。虽是同样的一幅校园平面图,但是前、后两者之间却有不同的教学定位,前者侧重于情境的趣味引入,后者侧重于概念的灵活应用。看似重复实则不同的“首尾呼应”设计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关键是,为了凸显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以及对学习成果的检验,让学生进行白板操作演示,“图随人动,人机互动”再次激发了学生“用数学”的兴趣与动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将学习氛围再次推向高潮。

四、因果式呼应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不妨来一回“执果索因”,搞清楚知识的产生背景以及来龙去脉,即渗透一些“数学文化”元素,提升学生的情感认识,为课堂增色。

例如,笔者在设计“认识小数”时,在课堂前测环节,就有学生提出了“是谁发明了小数”“学习了小数有什么用”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看来学生对“小数身世”是非常感兴趣的,而考虑到教材对“小数的发展历史”是以静态文本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虽有文字表述,但总显得单调,缺乏活力。为此,笔者在设计课堂小结环节时,特地制作一段配图解说的动画视频,即在课堂小结时,通过电子白板播放视频,真实的数据、优美的画面、生动的解说凸显了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视、听觉的动态刺激,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南开大学顾沛教授认为“数学文化,第一,就是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第二,涉及的数学知识不要过深,以能讲清数学思想为准,使学生能听懂,有收获;第三,开阔眼界,纵横兼顾。总之,选材要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文化素质。”看来,在一堂课的结尾处通过“执果溯因”的方式让课堂充满和散发“数学文化”的气息是很有必要的,怎样让悠久的数学文化鲜活起来,这是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注重课堂教学“首尾呼应”架构与设计,让“良好的开端”邂逅“完美的结局”,那么课堂的结构必然会更加紧凑,内容更趋于完整,主题更为鲜明;“回环式”课堂架构会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引起学生共鸣,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同时,也折射出教者别具匠心的设计意图与智慧。

猜你喜欢
首尾呼应设计策略情境教学
首尾呼应
神奇的“首尾呼应”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