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气道管理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

2020-12-14 14:18费家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1期
关键词:气管成功率气道

费家敏

(贵州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急诊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0)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多伴有呼吸中枢功能障碍,一些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需要留置气管导管,或是由于患者的长期昏迷,使得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增加,这就使之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1]。基于此,为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救治率,尽量降低肺部感染的出现率,医院在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的同时,需给予其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本文主要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气道管理后取得的效果,以下为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分析资料

分析对象是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60例,平均划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选择常规管理,B组选择气道管理。其中A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6~80岁之间,平均(64±7.24)岁;B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45至82岁之间,平均(65±7.3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分析资料,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A组选择常规管理,B组选择气道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医院组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气道管理小组,小组成员有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共同编制气道管理方案,当患者入院后1小时,小组成员共同评估患者的病情,且严密监测其血压、心率、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然后关注其肢体活动状况,协助患者开展常规检查,待完成以上操作后,为患者提供有针对的治疗方法;同时,相关护理人员需给患者及其家属全面讲解高血压脑出血的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此来提高患者及家长的依从性,确保整个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2)人工气道湿化管理,患者建立了人工气道后,护理人员应做好人工气道湿化管理,首先,给予患者滴注式湿化法,选择20 mL注射器抽吸20 mL0.9%生理盐水,将针头去掉,然后由气管插管注入湿化液,1次注入3~5 mL,每间隔2小时注入1次,也可给予患者持续滴注湿化法,选择20 mL注射器抽吸20 mL 0.9%生理盐水,连接延长管再连接7号头皮针,剪掉针头部分,将开口端妥善固定在气管导管开口处,然后用微量泵,以每小时4至6 mL的速度让湿化液进入呼吸道,间断或持续滴注湿化液两种方法待气道处于湿化状态时,可暂停滴入;其次,给予患者雾化湿化法,连接一个雾化器,利用雾化器把无菌蒸馏水雾化后射入气道之中,同时可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增加化痰或是解痉等药物,以此来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对其支气管粘膜进行有效保护;最后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呼吸道水分丢失和痰痂堵管,有效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3)人工气道感染管理,由于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的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其呼吸道失去了对病原体过滤与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这就极易引发肺部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做好人工气道感染的管理工作,即需确保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时通风和消毒,对探视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尽量选择一次性物品,预防交叉感染;强化口腔护理,每日四次口腔护理,在口腔护理前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仔细清洁口腔的每一个部位及气管导管,更换新的牙垫并且每次更换牙垫的放置部位,以防止口腔黏膜被牙垫压迫时间过久而致溃疡发生;在吸痰过程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清洗和消毒吸引器连接管和负压瓶,每次更换吸痰管,严格按照“先气管后口腔”的原则,加强患者翻身拍背,这样能够避免由于呼吸道分泌物清理不干净而引发感染;(4)各班严格交接病人的气道护理,观察口腔护理是否到位,根据患者的痰液性状判断气道湿化是否到位,接班时进行吸痰操作,查看气道是否通畅,通过交接督导各班及时完成当班工作任务,确保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气道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1.3 效果判断

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肺部感染率。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P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所得数据,通过(%)呈现计数资料,若P<0.05,则表明在统计学方面具备意义。

2 结 果

经过对应护理后,A组患者有27例患者救治成功,有3例患者死亡,救治成功率为90.00%,有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情况,感染出现率是20.00%;B组患者有29例患者救治成功,有1例患者死亡,救治成功率为96.66%,有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情况,感染出现率是3.33%;由此可见,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更高,感染出现率更低,P<0.05,表明在统计学方面具备意义。

3 讨 论

在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一种比较多见的疾病,该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比较高,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长时间卧病在床,会导致其免疫力及吞咽功能降低,加上一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若未给予有效的气管管理措施,必然会大大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出现率[2]。基于此,医院需要将气道管理应用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之中,通过结合患者具体病情来给予对应的护理手段,待建立人工气道后,需给予其人工气道湿化管理和人工气道感染管理,从而在极大程度上降低肺部感染的出现率[3]。本次探究中,经过对应护理后,A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90.00%,感染出现率是20.00%;B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96.66%,感染出现率是3.33%;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更高,感染出现率更低,P<0.05,表明在统计学方面具备意义。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给予其气道管理,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和肺部感染出现率,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气管成功率气道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