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收藏家与仇英绘画艺术传播关系探究

2020-12-14 04:07杭子婧
艺术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仇英

杭子婧

摘 要:仇英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与沈周、文徵明及唐寅合称“明四家”。縱观仇英的一生,其在绘画艺术上获得的认可不仅与其自身独特而又高超的技艺、严谨的绘画作风相关,且与明代收藏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明代收藏家的收藏品一方面为仇英临摹画作提供了条件,使得仇英得以广泛的学习前人的技巧;另一方面收藏家的收藏行为为仇英的作品保存提供了安全保障。

关键词:明代收藏家 仇英 艺术传播

收藏在民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活动,收藏家是这项活动的主体。苏州商品经济繁荣为收藏活动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促使大批收藏家的出现。苏州是明代收藏家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苏州的收藏家收藏品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在这些收藏品中,数量上占优势的是书画类。这一时期的书画家与收藏家之间的密切关系对藏品具有重要意义。简而言之,书画家通过售卖书画获得生活保障,收藏家收藏作品提升自己的见识。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出生于漆工家庭,早年从事漆工的工作。后生活于苏州,开始学习绘画。仇英师承周臣,在绘画艺术的成就上与周臣的影响不可分割,并与文徵明等文人、项元汴等收藏家相往来。仇英在绘画艺术上临古功底深厚,他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优秀绘画技艺,同时学习民间绘画艺术的精湛之处,融合文人画的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仇英所作的山水画和人物画画法严谨不苟,所绘形象生动自然,对造型的塑造有着严格的把控。仇英笔下绘制出的人物甚至可以与晚明的人物画家陈洪绶的人物画相提并论。也正是他的绘画艺术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认可,才使得以漆工出身的他在画坛上有了立足之地。明代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领域的发展,市场上对书画作品的需求大大提升。市民、收藏家们的书画收藏、交易活动活跃了文化市场。正是这些种种因素的存在,促使明代画家仇英的绘画艺术在向后世的传播中声名远播。

收藏家的大规模收藏也使得仇英自身的价值不断提高,使他的绘画艺术在市场、社会不断传播。明代的苏州,很多收藏家本人也是画家,文徵明便是其一。在众多收藏家中对仇英影响较大的有项元汴、陈宫、周凤来等人。

一、项元汴与仇英的联系对仇英绘画艺术传播的影响

项元汴,明代著名的收藏家,喜好收藏书法名画。仇英与项元汴的相识过程及相识原因在史书中没有详细的记载,推测是由于文徵明及其弟子的引荐,项元汴常请教于文徵明,并与文徵明之子文彭、文嘉来往也十分密切。仇英与文徵明交好,由文徵明引见,仇英与项元汴相识。项元汴与仇英的相识不仅仅局限于收藏家与画家的关系,项元汴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家里已经收藏有众多大家的作品,他将仇英邀请至家中,让仇英居住在自己家中,作用在于为仇英的作画提供了临摹的场地与条件。仇英凭借自己的绘画实力,在项元汴家临摹了众多画大家的作品,如《宋元六景》《宋人花果翎毛画册》。

在仇英何时接受项元汴的赞助问题上,尚无定论。目前文献上记载的最早的由项元汴收藏的仇英作品是《采莲图》,著录于《梦园书画录》上。项元汴作为一个著名的收藏家,在他所收藏的千余书画作品中,仇英的作品在数量上占了优势,其传世、著录的作品共计有56件,只是项声表跋仇英《秋原猎骑图》时称项元汴收藏仇英的作品有约百幅,由此可见,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作品已遗失不知去向。项元汴对仇英摹古之作十分珍惜,例如《临赵伯驹浮峦暖翠图》,项元汴为其题跋为“墨林山人项元汴秘观于幻浮斋中,时立夏日试惠泉,心赏不已。俟暇日有意持来再阅,人生快事,其乐何如?”{1}吴其贞曾经评仇英的《花鸟图册》:“当日为项墨林所得,墨林为此刻一小鉴赏印印在上面,可见宝爱乃尔。”{2}这幅《花鸟图册》是仇英临摹宋人的底本所作,而项元汴为了这一幅画作,特地刻制了一枚小印章,由此可以看出项元汴对仇英摹古之作的欢喜。仇英居住在项元汴家中的原因之一也是为了便于自己临摹古画,而项元汴又看中了仇英的摹古之才,可谓一箭双雕、两全其美。正如《北游录》中记载:“元汴好墨迹古画,多令仇实父英临本”。{3}仇英的一幅非常重要的临摹作品是临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仇英居住在项元汴家中的这段时间临摹了许多的作品,项元汴也因此收藏了许多由仇英临摹的作品。清代吴升在《大观录》中表述仇英为“近仿鸥波,得其轻清之致;远追摩诘,乃多沉着之笔。而人物师李龙眠,尤能须眉变换,殆有古必参,无体不化。”{4}“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骄,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稚,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在昔文太史亚相推服,太史于此一家画,不能不损仇氏。”{5}这是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对仇英模仿技术高超的评价。

项元汴对仇英绘画艺术作品的收藏,不仅仅局限于山水,还有人物画、花鸟画。其中多是仇英临摹的作品,也从侧面反映出仇英在人物、山水和花鸟三个方面都有所涉猎。且在仇英临摹的笔下的大多是宋画。宋画中的花鸟画在美术史中占有不可多得的重要地位,绘画技法一度达到高峰。仇英临摹宋画对提升他的绘画技法有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项元汴对于仇英的绘画艺术起到两个作用。首先,项元汴邀请仇英居住家中,为仇英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艺术创作的场地,为仇英的艺术创作提供可用于临摹的古画。这对后期仇英在绘画艺术上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其次,项元汴收藏仇英的艺术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为绘画艺术的传播提供了保证,与此同时,仇英为项元汴所绘制的作品的流传也从侧面表露出项元汴的兴趣趣味。项元汴对仇英作品的收藏另一方面也是保护了仇英的作品,为仇英的作品能够更好的流传提供了最强的保障,不至于使得仇英的作品流离失所亦或是下落不明。项元汴对仇英作品的收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仇英绘画的成熟期面貌,他对前人作品的临摹也是变相的传播了唐宋元的绘画艺术。此外,从项元汴对仇英绘画艺术的收藏品的去向也可看出仇英部分作品的流传。在项元汴去世之前,其将部分藏品售出或又他的儿子继承继续收藏。然而到顺治二年,项元汴的藏品被清兵掠夺去。在《项元汴之书画收藏与艺术》中记录这些被掠夺的藏品“一部分陆续流入清宫,一部分为安岐所得,安岐卒后,他的大部分收藏也流入了清内府,如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为数共百余件。”{6}项元汴作为当时著名的收藏家,往往来往于鉴赏家、收藏家、画家、书法家、古董爱好者等人群中,那么对于仇英艺术的传播不为是最好的一种传播方式。

二、周凤来与仇英的交往对其绘画艺术传播的影响

仇英中晚年时期除了长期寄居在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家中,也曾在昆山周凤来家中。周凤来的出身富裕,家庭环境为他收藏活动提供了便利。仇英与周凤来的相识过程在史料中未曾提及,推测是文徵明父子与仇英的好友推荐或是周凤来慕名前来求画。周凤来“颖敏介持,童孩已如成人,虽生而有黼绩粱肉之饶乐,非其好也……悉出其藏数千金购禾下奇书图画及古彝鼎璜块之属,合珍怪众物居之,以款其精英。”{7}可见周凤来收藏的范围、内容之广泛。在周凤来收藏的仇英的作品一共六件。分别是:《子虚上林图》《六观堂图》《秋原游骑图》《仇英换茶图文徵明书心经合璧卷》《赵松雪写经图》和《弹箜篌美人图》。其中《子虚上林图》耗费的时间最久。《子虚上林图》(如图1)这幅画是仇英献给周凤来母亲八十岁寿辰的寿礼。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写道画中“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谓图画之绝境,意林之胜事”{8}卷后有文徵明小楷书司马相如《子虚》、《上林》二赋,“其家称为三绝”。在周凤来去世后,《子虚上林图》又流传到严嵩手中。这种藏品在收藏家之间流通的方式也使得仇英的绘画作品处于流动之中,而不是在历史滚滚前进的长河中被埋藏。

结语

明朝时期收藏仇英作品的收藏家不在少数,例如周于舜、王献臣、陈官、徐宗成、朱子羽等,但是对于仇英影响最大的还数项元汴。项元汴在仇英生活困苦之时的帮衬是在经济上为仇英的绘画创作铺平道路,允许仇英在其家中临摹古画是在讲仇英的绘画创作场地最优质化,对仇英绘画作品的精心收藏是使得仇英作品得以保护的最直接的形式。仇英与收藏家们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使得仇英的绘画技术得以提升,最终得以位列“明四家”。

注释:

①[清]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卷十八[M].续修四库全书:第108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93.

②[清]吴其贞.书画记:卷二[M].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7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52.

③[清]谈迁.北游录[M].清钞本:187.

④[清]吴升.大观录:卷二十[M].续修四库全書:第106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860.

⑤[明]董其昌著.周远斌点校.画禅室随笔[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08:67.

⑥郑银淑.项元汴之书画收藏与艺术[M].台湾:台湾台北文史哲,1984.

⑦[明]俞允文.俞仲蔚先生集:卷十三[M].续修四库全书:第135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09.

⑧张丑. 清河书画舫卷十二下[M].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988.

参考文献:

[1]林家治.仇英研究[M].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4.

[2]林家治,卢守荣.仇英画传[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3]张丑. 清河书画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沈振辉.明代私人收藏家百例辨析[J].东南文化,1999(2):104-112.

[5]潘文协.仇英与嘉兴鉴藏家项元汴关系初考[N].东方早报,2015-12-09(B09).

猜你喜欢
仇英
仇英的绘画人生
“工而不板,研而不甜”
仇英:一个油漆匠的逆袭人生
明代仇英山水画艺术特色
仇英《桃源仙境图》研究
大秦岭·山水
论吴门画派的艺术特点
仇英与丹青之缘
《剑阁图》背后的草根仇英
仇英绘画风格的生成
——收藏家对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