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会计专业会计实务课程开设的几点思考

2020-12-14 03:53雒艳
中国民商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会计实务职业教育

雒艳

摘 要:不断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意义重大,中职毕业生往职业教育的大专、本科、研究生方向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笔者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基层工作者,在正确理解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审慎选择、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等方面,就有关解决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会计实务课程开设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索与探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会计实务;课程衔接

一、引言

构建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任务,而中高职合理有效衔接是其核心环节。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对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快速上升,加上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北京市为例,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分别为2018年63073、2017年60638、2016年61222、2015年68000。有研究者在北京对中职学生是否有升学意愿展开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有升学意愿的中职毕业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比例是71.08%。这说明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学习深造的比例将会显著增加。中高职衔接的核心与基础在于课程衔接,课程衔接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的衔接,其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当属会计实务课程,在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会计实务课程地位相当重要。

二、中高职课程衔接中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缺乏沟通

中高职课程体系缺乏联系和沟通,具体表现为中高职课程体系各自独立,没有一定的层次性和连续性。一方面是中职课程开发缺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对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不深入;另一方面是高职课程内容存在与中职课程内容脱节和重复的现象,缺乏整体上的顶层设计。

(二)课程设置有重复部分

无论中职学校还是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均会开设《会计实务》课程,中职学生在学习《会计实务》课程的时候,理论知识积累不够,有很多理论不能完全理解,而进入高职后又觉得相同的知识自己已经学过,就产生了懈怠,在学习《会计实务》课程时有抵触情绪,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内容不相吻合

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应的职业,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打通学校教育通向工作世界的渠道,让学生获得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执照——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通过特定的课程设置得以实现。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会计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内容不相吻合,学生们为了应试、提高过关的几率,在学校完成课业任务的同时,还要花大量精力报各种培训辅导班,使得学生往往很难做到兼顾与平衡。

三、建议及对策

(一)中高职課程教学目标相衔接

人才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是课程设置、教学标准制定、教材选用等的前提条件,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首要关注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所探讨的中高职衔接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中职+高职五年的培养,能够培养出中职或高职均无法独立培养的、具备更全面的技术技能的高端人才。然而在目前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上,中职与高职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中职培养目标以就业为首选,培养能够完成常规业务的技术技能人才,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的操作训练为主,并适当的讲授一些岗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然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以就业导向,与中职课程相比,课程内容既有实际操作,还体现管理、创新等综合素质要求,也就是高职阶段既要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相对系统性。目前中高职衔接的大背景下,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能够有效衔接,中职与高职院校应按照不同阶段,将各自的课程安排、课程内容、课程时数、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统一安排,避免出现重复、交叉或者脱节等现象,从而做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二)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相衔接

会计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小企业的收银员、出纳和会计核算员等,其基本能力要求是具有相应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简单基础实务操作能力;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企事业单位的出纳、报税岗位等;根据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和《会计实务》课程的特点,以及中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不同的培养规格和就业去向,对中高职《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建议如下:

(三)课堂内容与职业证书相对接

2018年11月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成效及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工作举措。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表示,下一步将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特高计划”)和“1+X”证书制度改革等两项行动。其中“1+X”证书中“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代表某种技术技能的资格证书,不同的专业对应不同的资格证书。目的就是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子兼备学历与多项技能,突出职业教育的优势。由此可见,无论是从政府还是社会层面都表明,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能力的最好的体现。因此,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将初级会计证书作为必考证书,鼓励学生在学校期间通过初级会计考试,从而以有利于更好就业。

按照中高职人才培养要求,3+2学生进入高职学习的第一学年就可以参加初级会计考试,为了满足学生考取初级会计证书的需要,要求相关任课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与初级会计最新的考试大纲相衔接,在讲授专业课程的同时尽可能的将证书考试大纲融入到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强化,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使学生顺利获得初级会计证书,这样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获得了学历证书,还能获得相应的初级会计等职业资格证书,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特征和会计专业的“职”的特征,从而提高3+2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四、其他建议

(一)深入开展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有较高比重的实践教学部分,学校与多家企业实行校企合作,有近一半的兼职教师来自于企业一线的会计转接,熟悉会计实务工作。然而会计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必然要求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要更加深入与完善。就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部分而言,实践教学力度不够深入,仅仅是针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实践,由此造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这一客观状况下,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成为必然。

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开门办学”,依托社会力量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通过深入开展实践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实务工作中所需要的会计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对理论教学有一个深层次掌握,从而奠定了夯实的会计基础,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保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拓宽师资引进渠道,积极引进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前来执教;另一方面要为在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让教师能够到企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挂职锻炼,吸收更多更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为会计专业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乔庆敏. 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设置探究[J].职教论坛,2013,(5).

[2]陈娅. 中高职衔接过程中“3+2”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实务类课程开设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3).

[3]王文彬,易雪玲. 中高职衔接培养人才的效果与问题研究——来自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证调研[J].职教论坛,2017,(7).

[4]宋婷.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 “3+2” 会计专业高本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5]袁利升,董汝萍. 新时期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及教学实践探析[J].湖南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3).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会计实务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局限性及对策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分析
网络会计的特点及其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