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职院学生对乙肝认知与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020-12-14 04:08何春秋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0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学生

摘 要:目的:探析巴职院学生对乙肝的认知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校不同专业的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时段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依据专业不同分组,组别为医学组与非医学组,每组学生200名。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乙肝的认知情况,并总结学生对乙肝认知与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学生对乙肝相关知识有着一定的认知,68.50%的学生知晓乙肝传染源,了解乙肝传播途径,对乙肝预防认知相对薄弱,对新生儿疫苗接种时间的回答正确率仅为39.50%;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态度行为方面,65.25%的学生愿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用餐。在乙肝认知方面,不同专业、年级学生差异显著(P<0.05)。在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态度行为方面,不同专业、籍贯学生差异显著(P<0.05)。结论:学校应加强乙肝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学生对乙肝的认知,正确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同时不断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积极接种乙肝疫苗,以此降低乙肝发病率。

关键词:学生;乙肝认知;态度行为;影响因素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一种传染病[1]。在高校,学生集中学习、集中生活、同学交往密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感染几率。在学生中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宣教,再由学生向家庭与社会进行传播,对提高社会认知水平与控制乙肝流行有着十分积极意义的作用。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行动》的总体目标指出:重点传染病要得到有效防控,同时传染病防控与控制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2]。基于此,本文选取我校2019年8月~2020年8月不同专业的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学生对乙肝的认知情况,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不同专业的4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时段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依据专业不同分组,组别为医学组与非医学组,每组学生200名。在医学组中,女学生105例,男学生95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24岁,平均为(21.02±1.01)岁;年级:一年级65例,二年级67例,三年级68例;民族:汉族50例,少数民族150例;籍贯:农村86例,城镇114例。在非医学组中,女学生101例,男学生99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24岁,平均为(21.05±1.03)岁;年级:一年级66例,二年级66例,三年级68例;民族:汉族46例,少数民族154例;籍贯:农村88例,城镇112例。两组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乙肝的认知情况,并总结学生对乙肝认知与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即利用《乙型肝炎相关态度及认知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主要包括3个部分,一是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专业、班级、民族、籍贯等;二是调查研究对象对乙肝知识的认知,如乙肝预防认知、新生儿疫苗接种时间认知等;三是调查研究对象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态度行为,如是否愿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用餐等。

1.3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专业软件SPSS 20.0中分析,分别以(              )和(%)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给予t值和x2值验证,以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 学生对乙肝知识认知与态度行为情况

学生对乙肝相关知识有着一定的认知,68.50%(274/400)的学生知晓乙肝传染源,了解乙肝传播途径,但对乙肝预防认知相对薄弱,对新生儿疫苗接种时间的回答正确率仅为39.50%(158/400);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态度行为方面,65.25%(261/400)的学生愿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用餐。

2.2 学生对乙肝认知与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乙肝认知方面,不同专业、年级学生差异显著(P<0.05);在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态度行为方面,不同专业、籍贯学生差异显著(P<0.05),在性别、民族方面,乙肝认知、行为态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所示。

3.讨论

我国是乙肝感染的高发区,感染率高达57%,也就是说,约有7亿人感染过乙肝,约有1亿人携带乙肝表面抗原,其中约25%的人会进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肝硬化[3]。为此,应详细了解学生对乙肝的认知水平,以此提出针对性健康教育策略,有效预防乙肝的发生,从而提高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本文研究表明:在乙肝认知方面,不同专业、年级学生差异显著(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4]的报道基本相符,由此说明,非医学生与一年级生对乙肝认知水平比较低,原因可能为:一年级学作为新生,还未接受过关于传染病的知识与课程教育,进而缺乏对乙肝知识的了解。相较于医学生来说,非医学生的乙肝认知水平较低,其原因主要就是医学生一直接受医学知识传授,其中包括传染病学知识,因此,乙肝认知水平明显高于非医学生[5]。所以,在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应多关注非医学生与一年级生,有效提高其对乙肝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正确看待乙肝疾病,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除此之外,本文研究显示:在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态度行为方面,不同专业、籍贯学生差异显著(P<0.05)。此结果与有关文献[6]的报道基本相符,由此说明,相较于非医学生,医学生更能正确看待乙肝病毒携带者,究其原因可能为:医学生对传染病学知识有所了解,知晓乙肝病毒传染途径等知识,在解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时候,清楚怎么保护自己,且能够正确看待乙肝病毒携带者[7]。同时,相较于农村学生而言,城镇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态度更好,究其原因就是:城镇学生接受过关于乙肝知识的宣教,了解乙肝的基本情况,能够正确看待乙肝病毒携带者,消除偏见与歧视;然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尚未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尚存一定的偏见,所以未能正确看待乙肝病毒携带者[8]。

综上所述,学校应加强乙肝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学生对乙肝的认知,正确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同时不断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积极接种乙肝疫苗,以此降低乙肝发病率。除此之外,应积极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减少歧视与偏见。

参考文獻:

[1]庄鹏晖,周文旭,卢媛媛, 等.西部某重点大学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认知和态度的调查[J].医学信息,2020,33(9):128-130.

[2]温海秀.山西某高校大学生乙肝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5):75-78.

[3]刘彩,刘晗,王晓方.天津高校大学生乙肝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2):274-276.

[4]周衍衡,张勇,孙志宏.大学生对乙肝认知及态度的调查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8,16(2):5-8,15.

[5]梁婷婷,于文霞.某校大学生对乙肝知识认知与态度行为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25):250-251,253.

[6]肖红.认知情绪调节对大学生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行为特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8):1147-1149.

[7]郝峰,王柳行,姜晓明, 等.某农业院校六个专业新生对乙肝知识认知及态度行为的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6).

[8]郝峰,王柳行,姜晓明, 等.某农业院校六个专业新生对乙肝知识认知及态度行为的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6):768-770.

作者简介:

何春秋(1995.10-)女,汉族,四川巴中人,本科,初级,研究方向:儿科护理。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