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0-12-14 07:15庄志勇
锦绣·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庄志勇

摘要: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就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水平。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会运用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传统教学更注重于灌输与传授课本知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数学的实际应用性,造成了很多学生不会灵活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得到更新,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其自身的数学专业性和综合素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然而,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教师一味地满堂灌、填鸭式的被动式教学,让学生丧失了主动进行解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制,自主思考的能力被限制,长此以往学生无法养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

2、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措施

2.1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拓宽解题途径

由于小学生判断能力较弱,容易被之前的大量练习固定思路,形成思维定式,在做越来越难的题时,容易被一些词句所误导。小学生的思维定式也是影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拓宽学生的解题思维,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灵活作答。例如,有些学生只要看到题目中有“少”“去掉”“拿走”等字样,就开始“想当然”地以一种固定思维方式判断其用“减法”计算;同样,只要看到题目中有“多”“增加”“添上”这些字样,自然也就认为是用“加法”计算。这样的心理定式都直接对学生理解题意产生了干扰。据分析,学生容易犯这种错误,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学生观察不全面,认知力较差,问题只看表象,教师要训练学生打破这种思维定式。

2.2课前导入,循循善诱

课前的导入过程,是一整节课能够如愿高效进行的基础,一定要详细规划。首先,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也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会激发求知欲,更加激发其主动学习。因此课前的导入可以以一个问题开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导其参与到课程中,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有对解决问题的渴望,才有对解决能力的提升。其次,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贴合学生实际的。

2.3构建数学模型,提升模式识别能力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将数学问题进行模式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快速地对数学模式进行检索,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師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数学模式进行推广,让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问题。例如,在下列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中去发现具有概括性意义的思想方法。“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为圆的中心。边长为圆S的半径,已知S正=10cm2,求圆形的面积?”因为圆的面积需要根据半径求得,因此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会去求半径的长度,但是由于已知r2为10,有的学生会认为r=10/2=5,导致面积求解出现错误。这是学生缺乏良好的问题迁移能力,对半径的值过于纠结的原因,忽视了将r2看作为一个整体。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明白了无需求出半径就能得到结果。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提炼出整体代入的解题思想,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以正方形某一顶点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与Π的乘积。模型构建的过程是一个观察、分析、抽象推理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发现、推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择数学问题的素材,使数学素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实现现实生活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有些学生因为理解不了题目意思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题方法,所以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直不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和检查问题,让学生将自己视为情境中的主角,体验问题表现出的生活情境,这样学生就可以理解问题的实质。所以,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问题的含义,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教材中编排的大量情境图,如分水果、运动会、小游戏、商店购物等,为解决问题的教学提供了具体而丰富的生活情境。教师从熟悉的现实背景中引出数学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明白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但是,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学生不能完全熟悉和理解所有的情境,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体验情境,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2.5课后总结,归纳提升

真相只有一个,答案也只有一个,但破案手段很多,解题方法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面临小升初的考试,许多教师往往会教给他们“提分宝典—解题套路和技巧”,只有遇到这类题就可以直接套用模板。不能否认总结规律也十分重要,但不能太过于肯定。只有一种套路往往会封杀学生的其他解题方法,限制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的同时,也会使他们丧失对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追求,这样对解题提分尚有风险,更无法起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因此课后要及时总结,肯定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结语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抽象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教会每个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问题,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只有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才能让大家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才可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艳园.数学情景与提出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J].宜春学院学报,2013(12).

[2]蔡青松.浅谈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4(4)

[3]陈惠芬.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教师,2015(31):64.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