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和刘节的师生情

2020-12-14 02:48魏振强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尊师红卫兵气节

魏振强

夜读蒋天枢编著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看到一段刘节与其恩师陈寅恪的往事,眼睛为之一热,泪水差点流了出来。

那是1967年,全国已进入一个疯狂至极的年代,失明多年的陈寅恪先生当然在劫难逃。当年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先生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知道虚弱的陈先生要是真的被拉出去,可能就很难有命回家了,于是她出面阻止,但被造反派狠狠地推倒在地。此时,陈先生的学生、中山大学前历史系主任刘节站出来代表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刘节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答:“我能代表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结果得到的是红卫兵们更加猛烈密集的拳头。

刘节生于1901年,挨斗时已是六十六歲的老人了。在遭受人格和身体的双重蹂躏的时候,他的心中肯定有屈辱和极度的痛苦,他也不可能不知道与造反派对抗的后果,所以他说出的“光荣”二字,绝不亚于石破天惊!那些年轻气盛的“小将”们肯定不会料到一个柔弱的老人竟有着如此坚硬的骨头。

(选自《杂文选刊》2017年第12期)

素材解读

《吕氏春秋》中说:“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刘节先生不因陈寅恪先生遭难而改变对老师的尊重,不计祸福地“光荣”代恩师挨批斗,坚定地捍卫师道尊严,既表现了他的勇气,更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坚强的气节。

适用话题

尊师 气节 勇气

猜你喜欢
尊师红卫兵气节
争做少年好榜样
竹外疏花
办好教育从尊重教师开始
守护中华民族气节
赵鼎新:微博中谁都可能成为“红卫兵”
教学相长
浅谈节卫兵专用粮票
尴尬的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