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事训练中热身和放松情况调查

2020-12-15 10:09胡瑞康滕立安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水面舰艇热身军训

胡瑞康,滕立安,鲁 娟

军事训练伤(military training injuries,MTIs)是指军事训练直接导致的,受训官兵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者病理改变,简称“军训伤”[1-2]。新时代,海军军事训练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军训伤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3]。军训伤是影响和平时期军事训练和部队整体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预防军训伤发生有助于提高官兵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部队战斗力,保证各种训练的顺利进行[4-10]。基于基层官兵的座谈会得知,部队目前主要通过热身和放松活动预防军训伤,而且工作岗位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的官兵情况有所不同。热身和放松活动简单易行,较少受时间和环境条件制约,对军训伤预防有重要作用,为更全面了解海军军训伤热身和放松情况,对海军卫勤保障提供有效的参考,笔者对不同岗位和工作年限官兵热身和放松活动次数开展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海军单位451名男性官兵进行海军军训伤热身和放松情况调查。年龄(24.42±4.57)岁,年龄范围18~48岁。

1.2 方法 由部队卫生机构统一发放自制问卷,对近年来军事训练伤的热身和放松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年龄、岗位(水面舰艇、潜艇、岸勤、陆战队)、工作年限5年以上、4~5年、1~3年、1年以下等]和预防情况(热身活动次数、放松活动次数)。所有人员均知情同意,采用匿名方式收取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热身活动次数 在本次调查中,34.8%的官兵训前“总是”进行热身活动,27.9%的官兵训前经常进行热身活动,12.1%的官兵训前有时进行热身活动,17.3%的官兵训后很少进行热身活动,7.9%的官兵训前没有进行过热身活动。不同岗位的官兵热身活动次数差异显著,“总是”进行热身活动的,陆战队相对较高,占46.4%;水面舰艇部队相对较低,占24.6%。不同工作年限的官兵热身活动次数差异显著,“总是”进行热身活动的,工作年限5年以上的相对较高,占45.3%;1~3年相对较低,占27.8%。见表1。

2.2 放松活动次数 在本次调查中,29.7%的官兵训后“总是”进行放松活动,25.1%的官兵训后经常进行放松活动,17.7%的官兵训后有时进行放松活动,18.4%的官兵训后很少进行放松活动,7.5%的官兵训后没有进行过放松活动。“总是”进行放松活动的,水面舰艇部队相对较高,占40.1%;潜艇部队相对较低,占15.5%,不同岗位差异显著;“总是”进行放松活动的,1年以下的相对较高,占38.1%;4~5年的相对较低,占20.0%,不同工作年限差异显著。见表2。

表1 不同岗位和不同工作年限官兵训前进行热身活动次数比较(%)

表2 不同岗位和不同工作年限官兵训后进行放松活动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海军官兵军事训练时热身活动和放松活动情况总体较好 本次调查显示,海军热身准备活动和放松整理活动情况总体较好。官兵训前“总是”进行热身活动占34.8%,与王曼等[11]的调查结果(39.0%)相比略有减少,但差异不大,说明官兵较为重视热身活动;本次调查表明仍有官兵从来都不进行热身活动,与官兵对热身活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关[11]。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训前热身活动的实施和宣教力度。训前从未进行过热身活动的官兵,本次调查占7.5%,略高于王曼等[11]的调查结果(3.8%)。本次调查中,29.7%的官兵训后“总是”进行放松活动,7.5%的官兵训后从未进行过放松活动,与既往调查结果[11]一致(29.4%的官兵训后“总是”进行放松活动,6.3%的官兵训后从未进行过放松活动)。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与热身活动相比,放松活动组织情况并不理想,通过座谈会了解到这与训练结束时大家身心倦怠有关。因此,基层主官可以通过“知-信-行”健康教育等个性化教育模式,表象训练(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军事技能的动作或情境,提高技能以及情绪控制能力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12]以及综合心理干预等一系列方法提高组训官兵实施放松整理活动的意识[2,13-16],采用多种放松方式调动官兵进行放松活动积极性,保证放松整理活动组织实施的数量与质量。

3.2 应进一步加强水面舰艇部队热身训练和潜艇部队放松活动 本次调查中“总是”在训前进行热身活动,陆战队占46.4%,而水面舰艇部队仅有24.6%。原因在于陆战队训练量普遍较大,官兵对热身活动认可度较高,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而水面舰艇上空间狭小、船体颠簸、噪音辐射较强、空气流通不便,不利于开展热身训练[17-18],水面舰艇官兵可以结合舰艇环境,利用甲板和餐厅等环境有针对性调整热身活动,来克服由环境带来的困难。本次调查发现“总是”进行放松活动的,水面舰艇部队最高,潜艇部队最低;而“总是”进行热身活动的,潜艇部队较高,水面舰艇部队最低,主要因为水面舰艇部队官兵受环境限制,不便于开展热身活动,但是训练结束后官兵可以自行组织放松活动;潜艇官兵主要在陆地上进行热身训练,而不是在潜艇狭小密闭舱室进行训练,便于进行热身活动,放松次数低可能与官兵较为疲惫,放松整理意识不强有关。热身和放松活动在军事训练伤的预防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同时注重热身和放松训练,潜艇部队应增强放松整理情况,舰艇部队应增强热身活动组织实施情况。岸勤和陆战队放松活动次数均不高,需要进一步增强放松活动的实施。从在该单位工作年限来看,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热身与放松的落实情况均有下降趋势。原因在于官兵逐渐适应单位环境,出现松懈心理,自我要求降低,影响到热身和放松活动组织实施情况,提示老兵要更加注重进行放松活动,来缓解训练后肌肉、关节的疲劳程度,促进机体迅速恢复。

3.3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热身和放松训练 充分的热身准备和放松整理活动是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重要措施[19-24]。生理上,热身活动在升高基础体温的同时,可以使肌肉、关节、韧带充分伸展,增加机体柔韧性,提高身体运动机能。心理上,热身活动有利于降低官兵对大强度、高难度训练的恐惧畏难心理,促进机体处于良好受训状态,提高训练效果。训后及时进行放松整理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乳酸堆积,缓解训练后肌肉、关节的疲劳程度,促进机体迅速恢复,有利于后期的正常施训。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岗位、训练科目负荷的大小及特点,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遵循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的训练原则,进行科学持久的周期性热身和放松训练[25-27]。科学的热身和放松训练计划应保证训练负荷由小到大,训练科目由易到难,全面增强官兵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协调性以及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激发官兵训练热情,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热身阶段应针对训练目的,选择适宜的热身模式,在进行全面热身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增强力量、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其中基础热身可采用800 m慢跑与踢腿训练结合的模式(前、后踢腿,外摆腿和内收腿)。热身时间一般不少于10 min,冬季为15 min以上。热身方式多为动态拉伸,身体微微发汗即可。放松时,多为静态拉伸,结合训练内容使用相关软件如Keep等进行有针对性拉伸。此外,大运动量训练后可适当补充一些水、盐、葡萄糖以及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物质,促进机体恢复[10,21-26]。

猜你喜欢
水面舰艇热身军训
世界最大“充电宝”为冬奥“热身”
登陆海域水面舰艇对潜警戒能力分析
军训这件事
“妈,我军训完回来了!”哈哈哈哈哈军训的人也太惨了吧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水面舰艇齐射反舰导弹
水面舰艇水声对抗系统对抗声自导鱼雷仿真分析及评估
两会热身: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
水面舰艇对潜直线往返巡逻搜索方案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