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看护兵人才队伍建设及启示

2020-12-15 10:09卢姗姗李旭霞胡家庆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士官编码卫生

卢姗姗,栾 洁,李 玺,李旭霞,胡家庆

卫生士官是部队基层卫生工作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基层部队卫勤保障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岗位职责要求他们既要完成部队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诊治工作,又要担负部队官兵的防病、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工作,还要完成战地救护和组织自救互救[1]。其职能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部队“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能力和水平。海军卫生士官除了需要承担岸上医疗机构内的卫生服务工作外,大部分时间还需要随舰艇执行海上卫勤保障任务,因此对其能力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2]。我军卫生士官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选拔、教育和培养体系的建立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在卫生士官的发展建设中参考国外海军的相关经验做法,探索符合我国海军实际情况的卫生士官培养模式。

国外海军卫生士官体系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应属美国。美国海军看护兵自1896年成立至今[3],一直都是美国海军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卫勤力量,虽然其成员均为士兵,但他们在各类军事行动及非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中发挥的作用不亚于军医官。经过124年的发展,美国海军看护兵在招募选拔、训练培养、编配使用中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制度,全面了解美国海军看护兵的力量编成和培养路径能够对我国海军卫生士官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模式参考。

1 美国海军看护兵的招募

美国海军看护兵的招募与海军其他专业兵种一样,采用了面谈、体检、笔试选拔、个人申报岗位意向并结合部队需要进行综合选拔。申请看护兵的人员必须达到海军的基本入伍要求,并通过体检。除此之外,还需要在美军军队职业能力倾向综合测试中达到看护兵专业所要求的最低分数线,即美军军队职业能力倾向综合测试9大测试模块中的语言能力、数学知识和科学常识3个模块总分不低于156分[4]。美国海军对于看护兵的能力要求不算太高,该笔试测试分值在美国海军各兵种中处于中等水平。达到上述基本要求的人员,才有资格申报看护兵专业。最终申请人是否能成为看护兵培养对象还需要结合海军部队的实际岗位需求。

2 美国海军看护兵的专业分类

根据美国海军2018年3月1日更新后的“海军士兵专业编码”(NEC),目前美国海军看护兵共拥有40个专业看护兵编码和1个普通看护兵编码[5]。这些专业编码相当于看护兵的“上岗证”,看护兵所从事的岗位必须与其获得的专业编码一致。在美国海军的实践中,还有一些看护兵“一专多能”,即一个人拥有多个专业编码。拥有多个专业编码的人员必须确定主专业编码,岗位编配时首先考虑主专业编码所一致的专业。美国海军在设计专业编码时,还设置了各专业编码对应的士兵等级。如果看护兵拥有的等级超过该专业编码能够对应的最高等级,这就意味着他不能再保留该专业编码,或是转为普通看护兵,或继续培训深造,获得其相应等级的专业编码。其实,美国海军看护兵从成立之初仅有“看护兵”和“药剂师助理”2个专业[6],但随着美国海军作战行动的多样化,随着看护兵使命任务内涵变化,美国海军看护兵专业逐渐细化。这些专业涵盖了作战医学、特种医学及临床医技等多个领域,涉及岗位既有一线作战单位,又有医院科室。由于专业分类细致,使每一名拥有专业编码的看护兵岗位职责明确,承担的工作内容也相对独立。根据“海军士兵专业编码”手册中对各专业编码所需承担的岗位职责的描述来看,大多数看护兵承担军医官/牙医官助理的工作,在军医官/牙医官的直接指导与监督下,协助开展伤病诊断、救治与护理。此外,还有4类独立看护兵,即潜艇部队独立看护兵、舰队陆战队两栖侦查独立看护兵、水面舰艇部队独立看护兵和深潜独立看护兵,需要在没有军医官的直接指导下独立承担所在单位医务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包括对所在单位伤病员的常规诊断和急症的处理、伤员的现场急救和基本生命支持、预防医学与职业卫生学监测、医学教育与培训、健康宣教等。他们除了没有“医师资格证”以及处方权有限外,其他工作内容和军医官没有本质区别[7-8]。相比其他看护兵而言,对独立看护兵的能力要求更高。

3 美国海军看护兵的培养教育

美国海军看护兵的教育培训主要分为新兵入伍训练、看护兵基础训练、看护兵专业训练和继续教育4个阶段。新兵入伍训练在美国海军大湖训练基地内进行,为期14周,主要是个人军事素质的培养。在完成新兵训练后,所有申请成为看护兵的人员都必须接受看护兵的基础训练,即A类学校训练。目前,美国海军看护兵A类课程课时为560 h,由位于山姆休斯敦堡的三军医学教育与训练营负责开设训练课程,内容包括医学术语、解剖学和生理学、护理理论及技巧、基础生命支持、气道管理、伤员评估、初级保健常识、作战医学基本原理及战术战伤救治(TCCC)[9]等。2017年6月,为了更好、更快地为远征作战的海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输送合格的看护兵,根据时任海军军医局长法特·福松要求,美国海军开始实行新的看护兵基础训练大纲。新看护兵基础训练大纲将原先的训练周期从19周缩短至14周,并增加了60%的实践课程,训练内容也更偏向于战伤救治。在新大纲的课程中包含了6周课堂教学和住院/门诊临床实践及6周的创伤救治训练。创伤救治训练包括了TCCC训练和在芝加哥一级创伤中心内进行的临床实习[10-11]。看护兵基础训练的通过率为95%[12]。之后,大部分人员将会进入第一轮任务部署周期,将A类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投入到临床服务和一线救治任务中。由于A类课程仅为看护兵基础课程,因此,完成A类课程的看护兵需要在高级看护兵的指导下从事基础性和辅助性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看护兵的专业能力,美国海军开设了看护兵专业训练,即C类学校课程。看护兵在完成指定的C类学校课程后,能够获得对应的海军士兵专业编码。但并不是所有看护兵都能够有资格学习C类课程。看护兵需通过个人申请、所在部门领导考察个人表现并部队岗位需要来确定申请人是否能够去C类学校学习。部分C类学校学习的专业对看护兵还有级别限制,例如,所有独立看护兵专业都要求E-5以上级别的人员才能申请[12]。根据2019年统计数据,大约有45%的看护兵能够获得C类学校学习资格[13]。在看护兵C类课程中,由于医技专业,例如放射医学技师、超声技师等,各军种的培养要求基本相同,因此由三军医学教育与训练营统一开课,几个军种的学员在一起集中学习。而涉及海军特色的专业,例如潜艇部队独立看护兵、航空航天生理技师、搜救医学技师等,由海军作业医学中心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培训。除上述常规培训外,根据个人晋升及本专业需要,看护兵还需参加继续教育项目,其中包括了学历教育、攻读学位以及获得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培训等。

4 美国海军看护兵的复训及考核

为了保证海军看护兵的临床和专业技能,美国海军军医局定期组织看护兵进行复训和考核,如看护兵资格考核、独立看护兵复训、任务前复训等。目前,美国海军规定所有A类学校毕业的看护兵,在到新单位报到后的12个月内,要完成本单位组织的看护兵资格考核。考核以书面形式进行,主要考核海军常识和看护兵基础知识,以确保看护兵在经A类学校培训后完全达到海军部队的要求[14]。E-1至E-6级别的看护兵(独立看护兵除外),还必须每2年接受1次看护兵基础技能考核。考核以考察临床技能为主,包括给药、静脉穿刺、静脉注射治疗、出血控制/抗休克和伤病员评估(疾病及创伤)。考核未通过人员,取消看护兵专业资格[15]。所有独立看护兵每2年要进行1次复训,以保证其临床技能符合独立看护兵的要求[16]。美国海军还会根据所执行任务情况,安排即将执行任务的看护兵参加各类战救训练,包括战术战伤训练、基础生命支持、院前急救、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等。除此之外,还会安排一些例如食品安全、媒介物防控等内容的公共卫生培训,以使看护兵在任务部署期间能够在完成本职工作外,承担更多的辅助工作,减轻其他军医官和部门人员的负担。

5 美国海军看护兵人才队伍结构

根据《2018年美国海军军医局年鉴》,目前美国海军现役卫勤人员分布在海军军医局下属的5个大队中,即军医大队、牙医大队、护理大队、卫生勤务大队和看护兵大队,共计4.9万余人。其中,前4个大队为军官大队,由O-1至O-9级别军医官、牙医官、护理军官和其他专业卫勤军官组成。看护兵大队为士兵大队,由E-1至E-9级别的初级士兵、士官和高级士官组成。看护兵大队是5个大队中人数最多的队伍,其编制人数为33 129人,当前人数35 120人(2019年2月数据),达到编制人数的106%,处于总体满员状态。目前,美国海军卫生人员中现役看护兵和现役军官的比例约为2.5∶1[17]。

美国海军看护兵的等级在成立之初,并未包含高级士官这一级别,经过数次调整后,于1958年确立了目前覆盖E-1至E-9所有士兵级别的看护兵军衔等级。根据2019年2月统计数据,E-1至E-3级的初级士兵有11 268人,占看护兵总人数的32%。E-4级士官8 491人,E-5级士官7 401人,E-6级士官5 032人,E-4至E-6级士官共计20 924人,占看护兵总人数的59%。E-7级军士长2 114人,E-8级军士长597人,E-9级军士长217人,E-7至E-9级高级士官共计2 928人,占看护兵总人数的9%。美国海军看护兵总体处于满编状态,但部分专业有严重缺编的情况。目前,有18个专业达到超编或满编的情况(美国海军认为达到编制数95%以上即为满编),8个专业出现缺编的情况(达到编制数85%~95%为缺编情况),13个专业出现严重缺编(拥有人数不到编制数的85%)。各专业情况详见表1[18]。

表1 美国海军看护兵专业分类及其编码和各专业编制达标情况[18]

6 美国海军看护兵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6.1 美国海军看护兵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完善,职业发展路径明晰 美国海军看护兵在入伍时通过统一的军队职业倾向能力测试,设置卫生人员选拔最低门槛,从源头上保证了培养对象的基本理论水平和科学素养,从而使后续的培养培训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将个人意愿与部队需要相结合,尽可能满足个人意愿,确保了后续训练的留队率,有利于稳定人才队伍。在培养上采取分层级、分专业的培养模式,既有基础性的共性课程,又有针对性更强的专业课程,还有具备海军特点的特色课程。同时根据不同培养对象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制定符合其能力要求的课程,从而使看护兵能够更加符合一线部队要求,同时更贴合岗位职责。美国海军专业技术看护兵除了获得海军内专业技术编码外,大多数人还能同时获得国家颁发的对应职业资格,这为看护兵提供了一个更加明晰的职业规划,包括其退役后的个人发展,极大地减少了个人在部队服役时的后顾之忧。

6.2 美国海军看护兵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士官发挥重要作用 士官是美国海军看护兵的中坚力量。在美国海军看护兵中,E-4至E-6级别的士官占到了60%,这一部分人在军队中已经服役5~10年左右,并且完成了一轮海上/岸上轮转部署周期。他们本身留队意愿和上进渴望强烈,且年轻力壮,同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因此,由这一部分群体作为看护兵主体既能保证看护兵队伍的良好的战备状态,又能满足一线部队对看护兵的基本专业要求。高级士官成为看护兵中稳定人才的法宝。美国海军看护兵中E-7至E-9级别的高级士官占总看护兵人数的9%,其中最高等级E9总军士长级别的高级士官有217人,占看护兵总人数的1%。从数字上看,美国海军看护兵中高级士官人数符合一般军事的单位中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特点,且与美国海军其他专业高级士官的比例(0.9%)一致。E-8和E-9级别的军士长在部队服役基本都超过了25年,有的甚至达到了30年。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有各类作战任务部署经历,无论在个人能力素质还是经历经验上都是海军医务人员中数一数二的。这些从普通士兵晋升上来的高级士官,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表现上都十分优异。在看护兵队伍中有这样一支高级士官队伍的存在,一方面能够留住专业技术较为突出的士兵,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激发低级别士兵学习和进步的热情,对于整个看护兵团队的稳定至关重要。

6.3 美国海军看护兵总体满员,部分专业存在缺编 从总人数来看,美国海军看护兵处于满编状态。但从各技术专业角度分析人员编配,则呈现出专业分布不均的情况。大多数伴随部队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专业技术,都处于满编或超编的状态,一方面说明一线部队对这些专业需求量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国海军作战卫勤保障力量整体战备状态良好。然而,美国海军看护兵有部分专业出现了缺编或严重缺编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如搜救医学技师、舰队陆战队两栖侦查看护兵、深潜医学技师等需要伴随特种作战人员作战的看护兵专业严重缺编是由于这些专业本身对看护兵的要求就比较高,除了具备看护兵专业医学常识和技能外,同时,还需要达到特种作战人员的基本军事及体能素质,还需要掌握潜水、跳伞等高危作业。因此,对这些专业看护兵考核严格,通过率低,从而造成了专业岗位缺编的情况。二是像独立看护兵等专业对看护兵等级有具体要求,且由于需要承担专业要求较高的工作,培养周期也比较长,因此造成了缺编。三是如乳腺X线检查技师、组织病理学技师等专业本身编制人数较少,且非热门及重要岗位,选择该专业深造的看护兵人数也较少,导致这类岗位也容易出现缺编的情况。

7 启示

我国海军卫生士官的培养及教育还刚刚起步,尚未能形成体系化的建设,尚不能满足我国海军应对未来战争的需要。从海军未来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的卫勤保障需求来说,我国海军急需培养一批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卫生士官提供及时有效的一线救治及护理,确保优质急救力量在远海行动中得以向前延伸。从目前我国卫生士官学历普遍偏低、业务知识更新不及时、一线救治能力脱离实战等问题,笔者认为参考美国海军看护兵的培养模式和路径,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7.1 严格标准,确保卫生士官选拔质量 建立相对统一的海军卫生士官选拔标准。采用客观考核和主观评价的综合遴选模式选拔卫生士官,确保选拔培养对象军政素质优良,科学和文化素养好,同时主观工作意愿强烈,并热爱卫生工作。对于入伍前已有医学背景的人员,可以优先考虑,但要杜绝在选拔过程中出现“走关系”、“靠人情”等问题的发生[19]。

7.2 细化专业,建立卫生士官培养体系 可以参考美军进一步细化海军卫生士官的专业分类,从而根据不同的专业分类,制定相应的培养体系及课程设置[20],使卫生士官在完成课程学习回到单位后,就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此外,卫生士官的培训不仅要分级分专业开展,而且在内容上除了强调共性外,还应当结合部队特点及需要,加大实战类、临床类课程的比例,尤其是战伤救治、检伤分类等批量伤员、一线伤员救治技能的训练,强调卫生士官既是救生员又是战斗员的岗位职能,提高其战术卫勤保障能力。

7.3 加强考核,提高卫生士官能力素质 目前我国海军卫生士官还没有十分系统的定期考核和复训的机制,因此卫生士官临床技能的好坏完全依赖于其所在单位的管理。如果单位的管理存在短板,那么就无法保证卫生士官良好的战备状态。由于,卫生士官的能力素质在战时可能直接决定着战术战伤救治的时效性,对于降低战伤阵亡和提高伤员治愈率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建立并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定期考核和复训机制,促进海军卫生士官整体技能水平的维持和提升,做到“招之能战,战之必胜”。

7.4 健全机制,保持卫生士官队伍稳定 从美国海军看护兵的实践看,卫生士官是部队卫生力量的生力军,保证这支队伍人才的稳定,就是保障部队卫生力量的战备状态。我军大部分卫生士官都有在军营建功立业的良好愿望,但目前海军卫生士官在晋职晋衔和职业发展上仍有一些客观限制,这不利于卫生士官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未来,应当建立健全卫生士官晋升机制,延长卫生士官服役年限,允许更高级别的卫生士官服役,同时完善健全奖惩机制,广树典型,宣传先进,把渴求上进的内在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卫生士官有想头、有干头、有奔头[21]。

猜你喜欢
士官编码卫生
生活中的编码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保护环境卫生
Genome and healthcare
士官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咱是士官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