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及消化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0-12-15 09:04沈素萍
中外医疗 2020年32期
关键词:体重儿胎龄体重

沈素萍

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

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是指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的新生儿,需要进行特殊喂养,才能提升营养状况[1]。 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产生是由营养问题或疾病因素引起的,由于皮下脂肪较少,保温能力较差,部分患儿由于呼吸与代谢功能较差,易发生感染情况,引发诸多并发症,危害新生儿的生存质量[2]。 多数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是早产儿,其出生后由于胃肠营养耐受程度较低,无法立即采取肠内营养支持, 但为维持患儿的生长所需与代谢需求,临床多采取肠外营养支持措施,为患儿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提升患儿的胃肠道功能[3-4]。 近年来,极低出生体重患儿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随医院对产科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大力发展, 提升新生儿的存活率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5]。 该文方便抽取2017年1 月—2019 年12 月的100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并观察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新生儿生长发育与消化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抽取该院接收的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100例,依据不同的肠内营养支持开始时间,将100 例新生儿分为A(<24 h,41 例)、B(24~72 h,29 例)、C(>72 h,30 例)3 组。41 例A 组新生儿中,按分娩方式分,剖宫产24 例、顺产17 例;男27 例,女14 例;胎龄30~36 周,平均胎龄(33.4±2.8)周;体重1 210.7~1 486.5 g,平均体重(1250.8±39.2)g。29 例B 组新生儿中,按分娩方式分,剖宫产16 例、顺产13 例;男18 例,女11 例;胎龄29~34周,平均胎龄(31.6±2.9)周;体重1 130.5~1 396.7g,平均体重(1 224.5±33.4)g。30 例的C 组新生儿中,按分娩方式分,剖宫产17 例、顺产13 例;男16 例,女14 例;胎龄29~33 周,平均胎龄(32.5±1.9)周;体重1 086.4~1 430.7g,平均体重(1 301.3±40.5)g。 3 组新生儿无论是分娩方式、胎龄指标,还是性别与体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新生儿家长均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允许。

纳入标准:所选新生儿均满足体重低于1 500 g、胎龄低于37 周的早产儿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合并遗传性疾病或先天畸形患儿;合并心、肺功能异常患儿。

1.2 方法

在接收新生儿时即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主要通过静脉营养支持, 开始时间分别从低于24 h、24~72 h 及高于72 h 开始, 前2 d 以静脉滴注方式分别给予0.5~1.0 g/kg 的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国药准字H1090 0045)与脂肪乳剂(国药准字H20033854),以0.5~1.0 g/(kg·d)的增加速度,逐渐增加至总量为3.0 g/(kg·d)。 随后根据患儿病情与肠道营养耐受程度, 择期对患儿进行以配方奶与经管饲喂养方式的肠内营养支持,3~4 h/次,采取间歇式喂养,以高于10 mL/(kg·d)的速度,由最开始5~15 mL/(kg·d)的喂养量逐渐增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3 组新生儿营养摄入、生长发育、中心静脉置管及全肠内营养时间等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A、C 两组新生儿身长增长速度虽高于B 组,3 组新生儿的体重增长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各组新生儿肠内营养后生长发育情况对比()

表1 各组新生儿肠内营养后生长发育情况对比()

组别第1 周体重增长速度[g/(kg·d)]身长增长速度[cm/(kg·d)]第2 周体重增长速度[g/(kg·d)]身长增长速度[cm/(kg·d)]A 组(n=41)B 组(n=29)C 组(n=30)t 值AB P 值AB t 值BC P 值BC t 值AC P 值AC 3.84±0.62 3.92±0.53 3.76±0.49 0.152>0.05 0.334>0.05 0.648>0.05 1.03±0.11 1.01±0.09 1.04±0.12 0.132>0.05 1.829>0.05 1.017>0.05 7.76±0.73 7.86±0.84 7.75±0.79 0.244>0.05 0.953>0.05 0.822>0.05 1.35±0.08 1.43±0.09 1.47±0.11 0.351>0.05 0.728>0.05 0.154>0.05

2.2 记录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与全肠内营养时间

A 组静脉置管时间(12.24±1.18)d,短于B、C 两组,B、C 两组置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 组全肠内营养时间长于A、B 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与全肠内营养时间对比[(),d]

表2 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与全肠内营养时间对比[(),d]

组别置管时间 全肠内营养的时间A 组(n=41)B 组(n=29)C 组(n=30)t 值AB P 值AB t 值BC P 值BC t 值AC P 值AC 12.24±1.18 17.93±2.34 18.02±2.56 4.638<0.05 1.738>0.05 5.622<0.05 8.73±1.45 10.96±2.42 13.67±2.67 0.759>0.05 5.636<0.05 4.914<0.05

2.3 新生儿开始肠内营养后, 消化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开始肠内营养供给后,对新生儿发生呕吐、腹胀、便秘、 腹泻等消化功能不良反应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新生儿消化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状况[n(%)]

3 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一种受母亲营养不良或疾病因素影响,出生时,胎儿出现体重极低现象[6]。 极低出生体重儿受皮下脂肪少、呼吸与代谢功能弱等因素影响,保温能力较差,易增加患病风险,且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新生儿, 部分患儿甚至存在体型矮小与智力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7-8]。 随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逐年提高, 加强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对维持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9]。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机体内各脏器发育不成熟, 胃肠道功能明显不足,难以靠自身获取所需营养,导致新生儿中枢系统发育明显不够健全, 严重影响患儿的远期预后效果。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死率与死亡率,与患儿住院时间、喂养方式及营养开始时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胃肠喂养, 通过对胃肠激素进行周期性释放, 有助于促进患儿胃肠道结构与功能的成熟[10]。 极低出生体重儿受胃容量小、进食量少及肠道血流少等因素影响,在喂养期间,易发生呕吐、吞咽及吮吸反射不良情况, 不利于患儿对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为此,对难以经口喂养的患儿,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对补充患儿营养不足、 基础热量需求具有重要作用[11]。但对患儿进行长期禁食, 对患儿的胃肠道发育同样存在一定不利影响,为此,人们对加强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为促进患儿消化功能的发育与成熟, 人们越来越关注患儿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12]。该文为观察不同肠内营养时间对患儿生长发育与消化功能的影响,抽选出100 例患儿进行研究。

研究显示, A 组静脉置管时间(12.24±1.18)d,短于B、C 两组(P<0.05);C 组全肠内营养时间(13.67±2.67)d长于A、B 两组(P<0.05);3 组新生儿消化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新生儿2 周身长增长速度[(1.35±0.08)、(1.43±0.09)、(1.47±0.11)cm/(k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熊伟等[13]的研究结果“≤3 d 组、4~6 d 组及≥7 d 组3 组新生儿的身长增长速度 [(1.04±0.12)、(1.02±0.11)、(1.05±0.13)cm/(k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符合。

综上所述, 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的胃肠功能成熟,既缩短了置管时间,又在短时间内实现全肠内营养的摄入, 但其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指标与消化功能影响较小。

猜你喜欢
体重儿胎龄体重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称体重
你的体重超标吗
我为体重烦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管理
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