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探讨

2020-12-15 09:04周斌王华王丽娟马兰红
中外医疗 2020年32期
关键词:血气重症病情

周斌,王华,王丽娟, 马兰红

1.张家港中心医院急诊科及EICU,江苏张家港 215600;2.张家港中心医院内科,江苏张家港 215600

重症肺炎属于临床急症内科科室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一旦患者发病并且没有及时得到治疗,那么病情就会快速发展,进而发生器官功能障碍,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此疾病病情情况严重,病情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免疫力低下、周围循环衰竭,情况严重还会引发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相对较高[1-3]。 此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肺组织炎症引发的一种疾病,病情严重能够引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早期治疗阶段较为关键, 能够直接影响后期疾病预后情况,急诊治疗能够更加快速地明确病因,然后根据病情原因进行处理,使得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该文方便选取2016 年6 月—2019 年6 期间该院收治的4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4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重症肺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组,对照组共21 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1 例,女性患者为10 例;年龄为60~90 岁, 平均年龄为(75.15±8.49)岁。 观察组患者共21 例, 其中女性患者为10 例, 男性患者为11例;年龄为61~90 岁,平均年龄为(75.95±9.06)岁。42 例患者均已诊断重症肺炎,在重症肺炎诊断标准中,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同时,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且已排除肺部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且获得批准, 所有患者与家属均知晓此次实验,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入医院之后, 均进行吸氧方法进行治疗,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呼吸通畅。 在此之后,对患者的血气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影像学检查分析。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时刻保持呼吸顺畅,定期检测患者尿量,同时对患者体温也进行有效控制,及时进行痰液引流,严格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采用急诊治疗方法。 当患者进入医院进行治疗之后,需要建立静脉通道,尽快给予患者抗菌药物。 与此同时,在留取标本之后,尽量在1 h 内应用广谱抗菌素,有效降低阶梯,从而保障患者病死率得到降低。 另外,还可以选用联合治疗方法,结合患者病情,进行单一用药,并且为患者进行血管扩张,使得患者酸碱得到有效平衡,最大程度上防止使用收缩血管的药物。 患者在经过治疗4 h 之后,评估患者具体治疗效果。 此外,早期应该开通一个中心静脉,便于快速液体复苏,又可以监测中心静脉压,如果有插管上机指征,可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 给予患者相同规格的护理干预措施,如:病情监测、抗感染护理等,缓解患者病情,提高预后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在正常水平范围内,患者可以转出ICU 病房或者出院。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命体征也有所改善,患者可以转出ICU 病房;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 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并没有任何的改善,甚至病情发生恶化情况,情况严重还发生了死亡。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 其中包含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氧饱和度(SaO2)[4-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血气分析指标情况

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组别时间PaO2(mmHg)PaCO2(mmHg) SaO2(%)观察组(n=21)对照组(n=21)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6.19±1.17 68.72±1.08 36.42±1.17 60.72±1.48 53.18±1.47 42.72±0.48 54.72±1.57 47.51±0.37 41.72±0.48 91.48±1.17 41.72±0.57 83.71±1.59

3 讨论

在内科急诊当中,重症肺炎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具有一定的感染性,此疾病患者初期阶段,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但是由于此疾病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所以极为容易引发其他器官的衰竭, 进而引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通常来讲,还会合并感染性休克,主要是由于肺炎双球菌感染引发导致的。 重症肺炎患者在发病之后,患者自身免疫力以及抵抗力都会有所下降,由此细菌就会抑制运动中枢功能,阻碍患者正常情况,导致患病周围循环出现衰竭的情况, 进而降低患者体内的有效血容量,甚至最终还会引发患者出现休克的情况,并且出现死亡[6-7]。 如果重症肺炎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那么就会很大程度上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能够高达30%~50%,在感染性疾病当中,重症肺炎疾病病死率最高。

在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过程中, 应重视将致病菌杀死,同时改善患者体内的机体免疫环境。 由此,应给予患者抗感染等强化治疗措施, 不仅仅帮助患者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还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质量,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8-9]。

根据相关临床实践研究结果显示, 在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机械通气,主要是为了能够缓解患者心力衰竭等症状, 保障患者能够顺畅呼吸,在结合机械通气,给予患者呼吸支持,不仅能够对患者缺氧状况进行有效改善, 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酸中毒对患者产生的损害, 避免对患者其他器官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10-11]。 同时避免重症肺炎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肺等衰竭损伤。 通常来讲,在此过程中会包含两种治疗方法,分别为:面罩与人工气道。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来讲, 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而且治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相对较低,同时还需要相应的支持治疗。 同急诊治疗措施对比,急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首先,抗感染治疗主要就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其次,循环支持治疗。 此种治疗过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为患者补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充分保障患者组织灌注,对患者周围组织以及微循环进行有效改善, 最大程度上减少损伤情况发生的概率。 另外,在给予重症患者护理措施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给予患者适当营养支持, 在早期阶段,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方式,适当采取白蛋白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12]。

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而言, 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急诊治疗却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率,保障治疗效果。 急诊治疗方法能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采取适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进行循环支持治疗方法,合理应用能够补充患者血容量、血管活性的药物,有效改善患者周围组织的微循环,最大程度上降低产生激发损伤的几率[13]。 另外,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措施时,还应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根据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表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在经过治疗之后, 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同段娜学者[14]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治疗总有效率92%,同该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由此说明,重症肺炎患者选用急诊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肺炎患者来讲,采用急诊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配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充分保障患者预后质量,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生死亡的几率。

猜你喜欢
血气重症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