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苏醒期保温护理对全麻患者应激反应和躁动的影响

2020-12-15 09:04施兆银杨海群
中外医疗 2020年32期
关键词:苏醒全麻体温

施兆银,杨海群

如东县人民医院麻醉复苏室,江苏如东 226400

全麻指的是通过吸入、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使药物作用于患者体内, 暂时性抑制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其肌肉、骨骼保持松弛状态,消失痛觉,陷入深度睡眠状态[1]。 目前临床部分手术需经全麻以保障顺利进行。但是全麻后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如苏醒延迟、恶心呕吐、躁动等,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体温过低等相关,因此,做好患者麻醉苏醒期保温工作至关重要[2]。该文以2018 年10 月—2019 年9 月于该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124 例患者为例, 阐述于其麻醉苏醒期开展保温护理的措施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随机抽选该院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组, 对照组共计患者62例,包含男39 例,女23 例;年龄最低者为24 岁,最高者为82 岁,平均年龄(49.5±1.8)岁;其中胃肠道手术19例,泌尿系手术25 例,乳腺手术13 例,其他外科手术5例;手术用时短则2 h,长则5 h,平均用时(3.3±1.1)h。观察组共计患者62 例,包含男40 例,女22 例;年龄最低者为25 岁,最高者为81 岁,平均年龄(49.6±1.7)岁;其中胃肠道手术20 例,泌尿系手术24 例,乳腺手术14例,其他外科手术4 例;手术用时短则3 h,长则6 h,平均用时(3.4±1.0)h。 比对所示,两组患者信息相似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所需相吻合。此次研究均基于患者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前提下,且经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苏醒期辅以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关注患者麻醉后表现,做好应急处理等。

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苏醒期辅以保温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①应保持麻醉苏醒室内温度, 基础温度应在22~26℃之间,如冬季时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季时则可适当降低温度,空气湿度需保持在60%左右,必要时可使用加湿器进行局部增湿, 但仍需将室内空气消毒作为重点护理项目,最大程度做到无菌标准。 ②应选择加温毯对床铺进行预热, 保证患者在进入麻醉苏醒室后床铺保持温暖舒适的状态。 且在苏醒阶段定时对其体温进行测量, 当体温超过37.5℃时需暂时将加温毯断电,待温度下降至36℃左右时再继续通电, 以防止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影响苏醒阶段患者的心肺功能[3-5]。 如进入麻醉苏醒室的患者已经出现低体温的症状, 则还需通过使用暖风机等相关措施保证患者体表温度。 ③当患者被转运至麻醉苏醒室后, 应立即对其各项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同时定时测量体温、咽喉鼻腔内温度等,以确定具体的体温变化情况,并观察是否发生寒颤,更好地预防低体温症的发生。 ④对患者颈部以下进行全面覆盖,应选择保温毛毯, 对于裸露过多的情况应视具体情况增加毛毯厚度。 要求对非手术区域进行常规覆盖,手术区域进行重点覆盖,尤其注意对创口的保护[6-8]。 覆盖后应尽量避免随意拉扯毛毯,以免造成创口的牵扯,还应定时观察创口渗血情况,以免血液污染毛毯。 在查看时应尽量降低毛毯掀开的角度,且要做到轻拉轻放,避免冷空气进入毛毯覆盖范围。 ⑤麻醉苏醒室内所使用的所有注射制剂、外源性血液等均需在预热的前提下使用,可使用输液输血加温器, 加热温度控制在38~42℃左右, 避免输液过程中外源液体温度过低引发的血管痉挛症状[9]。

1.3 观察指标

记录各组患者于麻醉苏醒室内恢复情况, 包括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停留于麻醉监测室时间。 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生理相应指标,比对应激反应,涉及指标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C 反应蛋白。另外统计两组患者清醒后出现躁动、低体温、寒颤等表现的发生概率,分析差异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苏醒室内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移至麻醉苏醒室后经保温护理干预,拔管平均用时、患者清醒时间、停留时间均相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室内恢复情况对比[(),min]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室内恢复情况对比[(),min]

组别拔管时间清醒时间 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观察组(n=62)对照组(n=62)t 值P 值10.13±4.56 17.23±4.55 8.679<0.05 45.98±11.04 75.89±11.05 15.080<0.05 25.78±6.49 35.82±6.46 8.633<0.05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变化对比()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变化对比()

组别去甲肾上腺素(pmol/L)麻醉前 麻醉后肾上腺素(pmol/L)麻醉前 麻醉后C 反应蛋白(ng/L)麻醉前 麻醉后观察组(n=62)对照组(n=62)t 值P 值142.34±15.02 142.35±15.01 0.770>0.05 152.68±11.14 175.89±11.05 21.230<0.05 52.45±4.68 53.46±4.66 0.890>0.05 101.44±6.02 178.98±6.03 54.780<0.05 5.68±1.45 5.69±1.44 0.810>0.05 52.02±4.03 92.78±4.05 39.650<0.05

2.2 麻醉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手术前各项生理指标大致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项生理指标均出现升高,但观察组患者相应指标较对照组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苏醒期不良情况

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苏醒室出现低体温、 躁动等不良情况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苏醒期不良情况对比[n(%)]

3 讨论

全身性麻醉属于外科手术麻醉方式之一, 其采用的是抑制全身神经兴奋的方式, 能够让患者在较高舒适度的条件下完成手术,最大程度降低了疼痛感,也能够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开展。 全身性麻醉在阻断患者神经功能后,会使其主观疼痛感基本消失,代谢水平同时也降低到最基础状态,能量消耗量降低。 但也由于代谢功能抑制,加之手术创口及周围皮肤裸露,血液循环速度严重减缓,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症等应激反应。 低体温症会在手术结束后对人体新陈代谢造成明显影响,还可能引发后续脏器功能障碍,延长苏醒时间,严重者会出现神经功能的损伤。 这是由于大部分酶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挥原有作用,而随着体温下降,各种酶的功能也会逐渐下降, 使得人体对麻醉药物的代谢功能降低,无法在预期时间内完全分解药物,造成了苏醒延迟的问题。

因此,为预防这一问题的发生,在患者进入麻醉苏醒室后就需要开展保温护理工作。 ①保证室内温度的适宜,需严格控制在22~26℃之间;②利用加温毯对病床进行预热, 使患者苏醒阶段能够拥有最舒适的外部环境。 同时为了避免温度从皮肤流失,需选择保温毛毯覆盖的方式进行保温,且需定时测量具体体温数值,观察是否存在寒战等低体温症状。 对于注射用药剂、外源性血液等也需要预热处理, 保证外部流入人体内的液体保持一定温度, 从而避免其过度吸收体温而引发低体温症。

该次研究结果所示, 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室出现躁动表现的概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20.97%(P<0.05)。 该研究结果与胡庆圆等[12]发表文章结果,试验组经保温护理干预后躁动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相一致。

综上所述, 患者经手术治疗期间辅以保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小患者出现应激反应, 避免苏醒期出现躁动表现。

猜你喜欢
苏醒全麻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