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模式探索

2020-12-17 05:30游孙瑛陈华忠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视导教研员名师

□游孙瑛 陈华忠

学校以师为本,立足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视野宽阔的师资队伍,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力求做到“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教育管理决策,服务教育优质发展”,努力探寻教师培养、教学教研、教育平台建设与使用等方面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挖掘办学特色。

一、教师培养:激发驱动和赋能发展

(一)自我发展,激励内化

学校重视引领教师深度学习,激励自我发展,要求每位教师首先要做个读书人,不断自主“充电”“蓄能”“补钙”;对照“四有好老师”标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营造氛围,让教师爱学习。学校创建了“鸿儒书院”“文儒阁”“名儒轩”和“读书吧”,营造出“以人为本”“文化浸润”校园的学习氛围。充实学校图书馆,布置教师阅览室,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书籍,鼓励教师自觉地进行阅读,不断充实自己。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家辅导与自学研修相结合;学习记录与学习交流相结合等形式,促进教师深度学习。

提供互动平台,让教师乐于交流。学校组织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即两周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采取随意抽签形式,每场交流会随机抽出五位教师,做5 分钟的“精彩交流”;定期开设教师读书笔记专栏,展示教师读书笔记。

开展以“深度学习与教师发展”为主题的“教师学习周”活动。每学年初,学校组织引导各中小学、幼儿园也开展深度学习活动,推动深度学习活动在全市掀起新热潮。

(二)互助发展,团队合作

学校每学年均举办“教学问道·领航课堂”教育教学年会,分学段(中、小、幼)分学科举行课堂教学展示课或研讨课,主要有:优秀青年教师研讨课、名优教师展示课、教研员与优秀教师的同课异构,还组织评课、议课互动交流以及专家讲座等。

2019 年起,学校举行岗位大练兵与教学展示活动,以校为单位同学科、同学年组成一个团结合作体,依托教(科)研实践基地校,根植课堂的校本教研,融入日常教研、科研,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此外,在2019 年,学校首创确定49 所教(科)研实践基地校,聘任85 位兼职教研员,选聘165位中学年级中心组成员。2020 年,以基地校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学科教学建设项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发挥市名校长、名师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三)目标发展,赋能研训

学校采取目标赋能方式,定目标,赋新能,帮助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赋“人”能、“效”能、“技”能、“心”能,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目标赋能。学校要求每位教研员与兼职教研员均要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且个人发展规划要切实可行,逐渐提高,使教师做到自学与研讨相结合,专家引领与互动交流相结合,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与能力提高。

多层次培养。将教师的培养分为: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新教师以及学校管理干部。通过目标赋能,加强对各层次教师培养。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培养培训实效。

卓越人才计划。学校制定“1+1、十百千”骨干名师培养计划,中小学主要学科(10 学科),每学科设立1 个名师工作室,聘请上海、山东、江苏、厦门等地名师与专家担任名师工作室的领衔名师,每位领衔名师负责指导培养10 个名优骨干教师,两年之后,这10 个名优骨干教师每人带10 位优秀教师,再经过两年培养之后,这些名优教师每人负责培养10 个年轻教师。力争通过六年周期的指导、学习、研修等,福清市的各个主要学科名优骨干教师达到100 个以上,全市名优骨干教师要达到1000 个以上,引领更多一线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全市教育的整体发展与跨越式发展。

名师引领。学校将名师工作室打造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体,共同学习、研讨与交流,达到共同成长,同时做好引领工作,即:一是对教师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改革理论等;二是把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做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三是发挥名师辐射带动作用,为一线教师提供学习、研究的样板,引领一线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学教研:区域协作和内涵发展

(一)区域联动,协作发展

教研、科研、培训是教师进修学校的三大工作任务,学校坚持研教、研学、研评“三研”并举,建立了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片、校本教研为基础三级教研网络。采取“三级”齐抓,按照“面向全市、关注农村、立足常态、深入研讨的方式,强化专题研究,加强两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科学筹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各项研训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协作联动持续活力。学校重视“市级、片级、校级”三级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完善教育科研机制,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推动全市教育教学发展。全市高中成立三级达标教研联合体,全市14 所三级达标高中开展联盟教研工作;初中成立11 个教研片,小学成立7大片区,幼教成立8 个教研片。

城乡联盟持续动力。为了使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开发,学校提倡开展“送教送培,城乡联谊”教研活动。这不仅给农村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而且还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集团办学持续聚力。近年来,福清市重视集团化办学,逐渐摸索出“1+N”(优质校+成员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教学视导,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是指依据学校的现有条件,深入挖掘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使学校内部迸发出勃勃生机,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推动学校持续发展。而教师成长则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只有教师的成长,才有学生与学校的发展。

学校开展以镇街为单位的教学视导,采取询查、诊断、指导、跟进等方式,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引领教师成长,提高办学质量,做到“五变”。即:变视导课堂教学到诊断教学常规;变单纯听评课到送培送教;变指导教师教学到教研组集备活动;变单一半天听课到2 至3天全面诊断;变一所学校视导到教研片的联动。

诊断教学常规,规范主体发展。每所学校教学视导安排2 至3天,采取随堂听课、学科教研、资料查阅、个别访谈、实地考察、师生问卷等。即通过“听、看、查、议、评、导”,详细了解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办学特色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各学科教研员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问诊课堂,把脉教学,对课堂和教学情况进行精准剖析,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常规管理,规范教学常规要求,明确教师主体责任,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调研诊断把脉,助推高质量发展。这种“全方位浸入式”教学视导,促进学校管理,助力“托底提质”。教学视导查看学校常规管理,聚焦课堂教学,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目的在于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强化整改,推进学校办学质量提高。教师进修学校坚持深入开展教学视导,撰写调研报告,定期安排视导回访跟踪,了解被视导学校的整改情况。目前,学校相关教师已撰写4 份总的视导报告,26 份以校为单位的视导调研报告,汇制了2 本视导调研报告汇编,提交福清市主要领导作为决策参考。

开展送课送培,带动教师发展。为了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视导前,选派各科名师与学科核心组成员进行送课,引领教研片教师的专业成长。送课送培着力做到“三送”:一送教育理念。向农村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二送教学经验。送教名师注重引领乡村教师解读教材,设置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送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送培活动的重点和落脚点。

(三)课题研究,引领发展

教研员作为全市教育科研的引路人,带头申报课题,认真开展课题研究。仅2019 年,福清市共有1 项教育部课题、18 项省级课题、32 项福州市级课题、106 项福清市级课题获得立项。学校要求相关教师要围绕立项课题积极开展研讨活动。

由于课题研讨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给参与研讨活动的教师带来许多启发和思考,这样,能有效地引领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课题研究有力地推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带动了福清市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教育平台:共享资源和智慧教育

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提供优质的学习、研讨、互动与共享的平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智慧教育中心平台

硬件设施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2018 年9月起,为构建智慧教育空间,学校先后投入700 多万元的资金建设并升级相关硬件设施,具体有:采购了155 台电脑,按评估标准升级中心机房1 间、配置信息中心教室1 间,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与集体阅卷,更新办公电脑;采购希沃一体机与大屏高分辨率LED 升级多媒体教室12 间、户外屏幕3面(其中全彩LED 一面);采购建设录播室、微格教室、智慧教育演播室、非线性视频编辑室、网络教研室、电子阅览室各一间及创客教室(机器人教室、VR 教室);建成与省电大教学系统互联互通的智慧教室;同时升级学校的门户网站、购置1500 小时的教学视频资源、租用某平台学术论文资源与教研学习的平台、实现校园的WIFI 的全覆盖。

(二)加强教师培训,发挥智慧教育空间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信息化的践行不能止步于机器设备的更新,要让其与原有教育模式进一步深度融合,在迭代融合中创新,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空间的作用,就需要教师跟进。通过培训,每位教研员均掌握了网络同步课程的录制,提高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通过创客教室、机器人教室、VR 教室,提高教师学习的体验感、感受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邀请名家、名师、名校长走进演播室,制作成系列访谈节目,上传到学校的网站,指导一线的教学业务与教学管理。

(三)加深资源共享,优化智慧教育空间使用

为让智慧教育空间服务于更多的教师、学生、家长,优化其使用,提高其效率,每位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在任何一台联网的电脑上查阅图书馆的各种存书,方便其图书馆借阅;通过校园网可以查阅1500 小时与教育相关的视频,并在任何一台电脑上调用观看,可以对平台上的学术资源进行网上摘录或标注,供学科教研使用,为学科教研提供学习机会;利用与福建省电视大学互联互通的智慧教室,上传或下载各名师大家的教学资源,供培训或教研使用。为此,“互联网+”为教师构建新型学习研修生态环境,极大地提升了教师学习、交流、研究水平,也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

总之,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发挥已有资源优势,充分调动教研员、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后,还将不断探索构建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校本研训机制,努力创建活力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模式,为福清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视导教研员名师
初·名师 施建东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我的视导工作体会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