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在线教学的“四全育化”新模式

2020-12-17 11:50卢晓菁
中小学校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视导博雅教研组

□卢晓菁

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居家学习教育先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师生面对面课堂教学的程序化组织模式,学校教育教学方式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停课不停学”依托区域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教育资源,科学把握学校在特殊时期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安排。努力挖掘学校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新形势下的传承和革新,是我们面对在线教育的基本考量。

上海市民立中学以“博雅教育”为统领思想,近年来积极开发探索“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路径以拓展实践,坚持采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能,为本次突如其来的全面在线教学准备了必要的教学基础。同时,全面在线教学形态也重新塑造着博雅教育思想本身。因此,我们提出了校域在线教学的“四全育化”新模式,即全在线育主体、全融合育技术、全开发育课程、全部门育管理;突出居家学习阶段的因材施教、隔屏不隔爱,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全师生在线,落实教学主体

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是人,见屏不见人的在线教育更需要关爱到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民立中学的在线教学以校长室为统抓直管部门,建立了“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和“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家长+学生”多级管理体系;紧紧抓住教学、德育这两条主线,畅通信息传输,发布教学安排;排摸师生的健康状况和教学学习情况。做到消息不隔天、关心不隔夜,从而发挥好在线教学环境下多元主体的作用。

在助教方面,学校除了组织全员教师参加上海市、静安区两级的在线教学专题培训外,更多的是倡导和激励同侪互助、同行协作、经验共享;并以在线教研会议、备课研讨等途径实时推送消息,让每一位教师知悉学校在线教学的整体运作情况。在助学方面,学校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学习指导。细化在线学习准备和学习方法指导;开发在线抗疫课程,注重疫情防护知识的普及;加强体育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素养教育,突出成博雅之才的广义学习。

挑战面前显担当。教师不分年龄,学生不分远近,保证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安心投身于本次突发在线教学,是学校全员育化行动的焦点所在。根据摸排到的情况,我们对三类情况特殊的师生(远在外地的学校教师、远在外地的学生、父母援鄂抗疫的学生)进行特殊照顾,采取一人一策的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他们以饱满的热忱共同参与到在线教学中来。其中,王老师是民立中学一名教龄较长的数学教师了,疫情暴发后他滞留老家湖北;由于家乡的网速限制,不能支持他直播授课。为让王老师安心留守,学校及时调整岗位配置;但王老师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感,采用提前录课、课余辅导等方式克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了这场在线教学之中。至此,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部署在学校得到了百分之百的落实。“面向全员,全员在线”就是民立中学在线博雅教育的组织形式和基本出发点。

二、全融合实施,坚实教学支持

实施在线教学的困难在于师生要利用新的教学工具、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会产生教师在线教学技能生疏和学生在线学习状态散漫的现象。为此,学校积极引导教师提升在线教育能力,合理使用多样化教学软件和平台提高授课效率,科学利用统计软件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应用社交软件保障教师与学生沟通顺畅。

在近一个月来的在线教学中,我们依据上海市“空中课堂”的课程时间和内容,结合各年级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民立中学在线教学排课表”;依托“钉钉智慧教育平台”的在线互动功能,灵活采取了“市空中课堂视频+学校教师答疑拓展”“学校教师教学主播+连麦互动”“在线学习检测(如云背诵、云默写、在线答题等)”“在线个性化爱心辅导”等教学组织方式;全面融合近年来教师在混合课题研究中积累的应用技术和成功经验,作为此次在线教学的坚实支撑。

在提高在线教学效能的实践中,我们既有备课组、教研组层面的共同平台和资源应用,也融合了教师个人的摸索、创新和有益借鉴。一些教研组把在线教学和组室云平台、组室公众号相结合,方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如英语组、地理组、政治组、语文组、体育组等微信公众号对专项学习内容的推送;物理组、化学组、信息组等云平台的学习资源共享等。为加强在线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提高作业批改反馈的有效性,更多教师在“钉钉平台”之外,还结合了包括电子教鞭平台、问卷星平台、UMU 平台、91 速课平台及多种可视化工具来助教、助学、互助,提升了学生的在线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

三、全个性开发,丰富教学内容

民立中学的博雅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广博之学问,儒雅之举止”的当代中学生,它的指导思想要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齐头并进。落实博雅教育思想的基本途径是丰富更有质量、更具品位、更富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博雅课程;打造更有思维含量、更富学习深度的高效课堂。疫情时期的在线教学,危中蕴机。抗疫防疫本身就可以成为富有说服力、真实而生动的教学资源。居家学习中,学习时间相对灵活、在线互动更加频繁,为课程的开发、项目式学习、多媒体作业的应用带来更多契机。

为满足广大学子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我们通过学生活动、课程开发、作业创新等路径,鼓励教师发挥其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教学特长,开发博雅课程资源并通过公众号实时推送,提升学生居家学习的体验性、探究性和灵活性。其中,语文组针对抗击疫情进行的学生征文评选、物理组进行的单元实验视频作业、体育组进行的居家健身活动指导等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同时,学校坚持从立德树人出发,由德育处牵头,联合多个学科教研组进行跨学科课程开发,完成了包含十多个“疫情及抗疫”主题的专项拓展课程。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从科学、人文、社会、心理等多维视角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本次线上教学期间,正值学校年度四大校园节日之一的博雅艺术节。学校拟以“以艺御疫·用志传情”为主题“停课不停节”,选择适宜于居家展演、线上同歌同颂的艺术活动形式,通过视频合成、线上传送、平台共享的方式,开展一届别开生面的在线艺术节,表达民立师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抗疫英雄的敬意。

四、全部门行动,优化教学管理

提升全面在线教学的管理效能是一项新的系统工程。校域在线教学的服务和管理,离不开学校每一个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也离不开每一个管理层级的守土担责。早在全面在线教学之前的寒假延长期间,学校教师就依托“钉钉平台”添加了学生好友,建立了“工作群”。每位教师至少连接着任教班级群和学科教研群,学校行政人员和部门负责人融入所有相关班级群。群会议和三级在线教学视导是协调学校各部门线上行动的主要管理方式。

近一个月来,学校通过线上形式不仅完成了往年同期应有的教学教研管理会议,包括学校行政例会、教研组长会议、年级组长会议、党总支会议等;还根据线上教学重点关注的内容和线上会议交流互动的焦点,召开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联合会议、初三高三毕业班教师会议、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会议等。上述群会议不仅保证了教师居家工作的状态、节奏和效率,也推动了在线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良和优化。

学校对在线教学的视导包含三级:一级是学校层面的年级视导,二级是教导处层面的学科计划视导,三级是教研组、年级组层面的课堂教学视导。一级学校层面的视导主要针对初三高三毕业班(包括高二年级的学业等级考试班),要求学校全体行政人员在线进班听视频课进行视察与辅导;二级教导处层面的视导主要针对在线教学的方式、内容、进度和资源准备等进行视察与辅导,要求教师每周周四前上传下周在线教学的全部资料;三级教研组、年级组层面的视导主要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落实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视察与辅导。通过三级全方位教学视导,学校掌握了全校师生在线教学的整体面貌,了解了每一位教师在线课堂的基本方式,以便及时通过群会议、平台交流等方式,对发掘的亮点进行共享宣传,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纠正,从而有效保障和优化了每一位教师的在线教学。

疫情倒逼学校开启了未来教育“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序幕。居家在线教学隔离了学校作为物理空间的存在,靠什么把一个个分散的以“账号”形式存在的师生凝聚在一起共同完成完整的教学行为呢?通过我们近一个月来的在线教育实践,这个答案越来越清晰了——学校的教育思想、课程资源和教学实施途径。从这个意义上看,防疫中在线教育的“停课不停学”,停的只是对物理空间的利用,不停的正是育人的本质。

民立中学的博雅教育既保留了传统的教育思潮,又兼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新时代特征,它更加尊重教育主体、更加融合教育技术、更加丰富课程资源、更加优化管理体系。民立中学师生既是博雅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博雅教育的对象。“四全育化”在线教育模式的构建为混合教学和未来学习中的学校管理均提供了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视导博雅教研组
基于机器学习的柴油机性能预测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博雅教育 奠基人生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中小学视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崇仁县教研室下乡开展教学视导工作
中学实验教学视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