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再次唤醒学校教育的持久“关注点”

2020-12-17 11:50闫秀峰
中小学校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关注点家校教研

□闫秀峰

2020 年1 月,一场突 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学校进入“超长”假期模式。为更好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 月12 日发布《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各地中小学校充分利用线上教学方式,推出多项举措为“超长”假期提供学习保障。教师通过微课、微信、QQ、钉钉、电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也为学校深入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新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线上教学既是一次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对学校教育的一次深刻反思。随着线上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暴露出许多学校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表现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欠缺,难以维持学习的持久性和自制力;师生间的“隔空”教学导致师生情感交流不畅,对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效果不佳;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备课教研氛围不浓郁,协作式教学存在薄弱环节;学生之间合作互助存在短板;家长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监管等。线上教学再次唤醒了学校常态教育的持久“关注点”。

一、关注学校“文化力量”驱动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要实现长足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必须由以往的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这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追求。学校文化特质能激发学校的生命活力,是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无形推手。在“停课不停学”实践中,更能印证学校文化的驱动力。为此,学校要培植自己的独特文化品牌和核心理念,要不断挖掘和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探索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学校文化是多年办学的一种积淀,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一旦形成,任何外力都无法动摇学校的发展进程。办学理念和“三风一训”会成为激励师生的座右铭,学校的校训永远是师生的一种内驱力。校长的领导重心要放在对教育思想的引领上。打造和培育学校精神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它能使师生产生一种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组织过程中,学校文化的原动力和催化作用不可小觑,线上教学不同程度体现了学校文化引领的潜在力量。学校文化体系的建构,值得各学校予以关注。

二、关注干部“融通协调”能力

在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教育教学任务分解、研讨交流、反馈评价都要在网上“隔空”完成,年级组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很关键,干部的融通协调能力进一步得到考验。反思学校教育,要保持与培养团队精神与凝聚力,干群沟通是一个重要因素。畅通的干群沟通渠道,能使团队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在教育教学中,领导干部要适时把学校长远发展战略和近期目标传达给教师,并保持沟通和协调,这是对管理者的要求。

融通协调能力是管理者必不可少的能力。中层干部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向上对校长负责,向下对师生负责,中间对各教研部门、年级组的衔接负责。融通协调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管理效率。中层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对上负责,而忽视“下属”,会丧失真正的领导力。为此,领导干部要修炼文字与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准确、明晰的表达让各项事宜得以落实;要注重教师的思想工作,要有凝聚思想和凝聚人心的意识;要注重营造不同职能部门间的合作意识;要注重养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责任同担、成果共享的意识;要给予师生在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中的参与权和话语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设和谐人文环境,用完美的人格力量影响并带领团队进步,从而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

三、关注教师“群体教研”意识

教师的协作精神、合作意识在“停课不停学”背景下更显得弥足珍贵,集体备课、协同教学、共性问题的处理都需要教师间的网络协作。反观学校常态化教学,群体教研开展好的教研组,线上教学也同样显示出较强的教研能力,网络教学推进的效果也较好。提升教师群体教研意识、大力推进集群化教研是学校常规教学的关注点之一。群体教研可以弥补教师个性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解决年轻教师因经验不足所带来的困扰。

当前学校教研活动的形式化、单一化、碎片化倾向不同程度存在。学校在进行群体教研规划设计上,既要重视系统化的校本教研,又要关注多元化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要特别关注集体备课的常态化,强化全校性听评课活动,大力推进青蓝工程,推进教学反思,引导教师制定自我提高计划,大力开展读书交流、教师沙龙等活动。

在区域教研上,要注重本区域校际教师互动和互助,使区域内优秀教师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交流研讨、同课异构等形式达到共享,带动区域内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师集体备课模式,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身份的教师都可以集体备课,以拓宽教师的视野。学校要建立教学研究规划组织,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教研制度,促使学校形成集体教研的大氛围。

四、关注学生“合作互助”素养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合作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在“停课不停学”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时刻体现教师之间的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要把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作为培养人的基本素养之一。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素养的重要方式,也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互补、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彼此交流的过程,也是互敬互爱、沟通情感的过程,它使每一个成员都融入集体中,强化了集体意识。这样,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多向交流,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伴互助还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条理化梳理,培养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共享成功喜悦的同时, 增进情感认同,从而培养学生的宽阔胸怀。合作唤醒个性,合作凝聚力量,合作使学生优势得到互补,合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家长和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真正把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能力作为育人目标之一。

五、关注家校“共促共育”合力

“停课不停学”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师、家长深深体会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事实证明,无论学生处于什么学段,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永远密不可分。家校共育的合力关乎学校教育的品质,充分发挥好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共同把孩子培育好是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有的责任。家长配合学校开展教育,保持与学校教育的高度一致,才能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是孩子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家校协作、家校共育才能让教育效益最大化。家长和教师要做孩子共同成长的护航人。

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是了解学生家庭环境的主要途径;建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是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也是家校共促共育的较好平台;开展亲子主题活动,让家长广泛参与,会明显改善家庭育人环境。学校要研究开发学生寒暑假“家本”课程,让学生在“有规划设计的假期”中学习成长,可以通过“家校共读”活动推进书香家庭建设,形成家校共促共育的格局,让家庭、社区、学校共同成为学生成长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要改变的不仅是硬件,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把教育的关注点放在师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关切上,通过在办学思路、培养模式、育人策略上彰显个性,推动学校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关注点家校教研
冬奥关注点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寻找关注点 提高复习效率——以初中教学中“0”为关注点为例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过程中的四个关注点
新考纲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关注点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