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生连环画阅读的价值探究

2020-12-17 15:32江苏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原著讲故事语文课程

江苏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黄 俊

连环画,又叫“小人书”。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因其题材广泛,内容多样,兼具艺术性和通俗性而备受喜爱。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祖国下一代进行德、智、美方面的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连环画进入低迷期。时下,重新唤醒对连环画的阅读,重新审视连环画阅读的价值,尤其在小学阶段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值得我们探究与深思。

一、主题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连环画在内容上,不仅有讲述古今中外优秀故事的,也有表现科技、文化发展进程的,还有反映不同时期历史题材的……因此,思想内容健康向上,绘画写实、精致,质量上乘的连环画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连环画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外在的艺术形式,更在于其内在的主题思想。阅读连环画读者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随着时代变迁,连环画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价值观也带有时代的印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反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国家大政方针的连环画;后期有以传播新事新风尚,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等现实题材为主题的连环画;还有当下以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连环画;等等。如阅读连环画《聊斋故事》,读者可以体会到什么是知恩图报、惩恶扬善;阅读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读者可以感知革命的艰辛、先烈的英勇……

2.弘扬传统文化

连环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连环画作品,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经典名著、革命故事、名人逸事等丰富内容,还能通过连环画这一独特表现形式直观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趣味,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诸多学校开展了优秀连环画进校园活动。很多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介绍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连环画,诸如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等。

二、艺术形式

连环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集绘画、文学、装帧于一体,具有其特殊的艺术性。而这种艺术性正是对学生最好的审美教育和语文能力的训练。

1.图画:直观形象

线描、素描、水彩、油画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可在连环画中展现风采。一幅幅画作,并不拘于一种风格形式,而是采用了中国画(白描、工笔、写意)、素描、水彩、油画等多种表现样式,一页一景,带给阅读者一次次惊喜。

例如,在连环画名家查加伍笔下,墨子生活时代的图景被细细勾勒出来。优秀的连环画的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错,都是经过考证的。如其中一幅墨子做木工的画作,画中木工使用的一系列工具,包括如何做工的场景,都是经过专家考证才画下的。

这种图画,不仅给人美的感受,同时在再现历史、讲述历史方面达到更加直观的效果。无怪乎鲁迅先生说:“图画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很难由第三者从中作梗。”

2.文字:精炼概括

连环画主要由画面和文字两部分组成。这些文字被称为连环画的脚本。它不仅是对画面的说明,还补充了画面的不足,并加强了艺术感染力,使文字和图画成为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由于篇幅所限,连环画的脚本最基本的要求是要精炼概括。连环画脚本首先必须是在透彻理解原著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决定取舍,知道如何塑造人物、表现主题,而不是断章取义、喧宾夺主;才能合理缩写、适当改写,缩微而又保持原汁原味,用凝练的语言表现画面。好的连环画脚本能够精炼、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

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快乐读书吧”安排了学生阅读高尔基的《童年》,该书一般23万字左右。一本《童年》的连环画文字一般6000字左右,包括了原著中的主要情节、故事的起承转合。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初步了解到:《童年》主要描述了高尔基少年时代的艰苦生活和成长过程。对于还没阅读原著的,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对于已经阅读过原著的,可以帮助学生“脑补”更多的画面,加深形象化的理解。

三、能力训练

1.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建议中的寓言、童话、长篇名著等,都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连环画读本。这些连环画可以作为那些全文字课外读物的补充。引导学生阅读连环画就可以达到既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原著,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范围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其中1~6年级75篇。笔者想,这里的背诵绝不是死记硬背。指导学生背诵这75首,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循序渐进。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变换不同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熟练掌握这75首诗歌。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都是最基本的。这时教师借助一些通俗易懂的阅读材料辅助学生学习,效果或许会不错。例如,连环画套装版《中国诗歌故事》、单行本《唐代诗歌故事》《宋代诗词故事》等就可以作为相关的配套阅读材料。这一系列图书以连环画的形式表达出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意,形象生动地讲述每首诗文,且因多人创作,每首诗歌的画风迥异,给人印象深刻。相较于简单枯燥的讲解、背诵,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

2.提升写作能力

阅读连环画可以培养想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就是知识迁移,而想象则是迁移的媒介。语文课程标准在低中高年段关于写的训练中分别要求“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可见,在写作能力训练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连环画细腻多彩的图画,有助于学生获得单纯从文字阅读无法获得的认知,可以给学生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也会逐渐培养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阅读连环画可以丰富写作素材。如在阅读连环画《洋葱头历险记》《下次开船港》等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创编关于历险和奇遇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创编出各种丰富多彩的冒险故事。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要允许学生不参与小组合作,而独自完成故事的创编。在经过几次小组创编故事的教学之后,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状态,逐渐让学生进行自主自由的创作。

3.培养说话能力

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演说中曾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关于讲故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连环画非常适合用于“讲故事”。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中安排有“听故事、说故事”——《老鼠嫁女》。“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教材中以8幅连环画完整表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教师讲故事,图文结合,便于形象化记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从而达到较好训练效果。

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中安排有“趣味故事会”。对于讲者的要求:“运用合适的方法(如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加上适当的手势),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对于听众的要求:“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显然,这里提出的训练要求是明显高于最初讲故事的训练要求的。教师如何指导才能达到训练效果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为故事的主要情节建立起画面,进而连缀成篇。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现成连环画,在此基础上再来讲述故事。“表情的变化,适当的手势”等,可借助连环画,观察、模仿图片中的人物而习得。

猜你喜欢
原著讲故事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听冬神讲故事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水家乡
琵琶记
讲故事
绿牡丹(下)
标 准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