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合作:中国开放为全球科学家“搭台”

2020-12-17 03:31
科技智囊 2020年11期
关键词:顶尖院士科学家

总书记寄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国科学家协力寻求抗疫之道,在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跨国合作,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要开展新冠肺炎药物、疫苗、检测领域的研究合作,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共性问题,让科技创新更好造福人类。

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愿同全球顶尖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一道,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加大共性科学技术破解,加深重点战略科学项目协作。希望各位科学家积极交流思想、推进合作,共同推进世界科学事业。

——2020年10月30日总书记向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020)作的视频致辞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020年1 0月30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导语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orld Laureates Forum)是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年度国际科学家论坛。该論坛每年10月底在中国上海举行,2018年、2019年已举办两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每年邀请一批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等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与中国两院院士科学家、全球顶尖青年科学家,以“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成长”为使命,聚焦基础科学和源头创新,发布最顶尖科技成果与思想理念,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学交流平台。

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采用线上视频与线下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4大洲、25国及地区、跨越11时区的300多位科学家,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参会。三天会期内,论坛集中举行或播放130余场顶尖科学家个人演讲,70余场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信息、数学等基础科学峰会,以及人工智能、转化医学、精准治疗、新材料、新能源等应用技术峰会,聚焦脑科学、人工智能、纳米材料、量子物质等重要前沿议题。

全球科学界“最强大脑”观点集萃

共塑开放科学。让科学成为文明沟通之桥,嫁接文明断裂带、融合文明断层,让开放、包容成为一种信仰。共济开放人才。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交流与交融,让团结、合作成为一种力量。共促开放治理。聚力推动构筑开放网络,共建开放平台,共同应对挑战,让透明、负责任成为一种文明。共建科技共同体。坚持科技服务于人类进步,为关乎人类福祉的公共事务提供科技解决方案,推动构建“以人为本”的命运共同体。

—一怀进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科院院士

要解决当前的危机以及未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我们需要依赖国家间的科技合作。基础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希望,基础研究之于人类的重要性——基础研究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本就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它是物种进化的重要因素,激励着我们去探索更遥远的月球和宇宙空间,而对人类内部空间的探索同样宏大而艰巨,这就是人类精神的最好表征。

——罗杰·科恩伯格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化学界最高奖项韦尔奇奖、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

战胜疫情必须要全球的合作,而且是比现在更高更紧密的合作。在新冠和其他各种未来可能暴发的疫情面前,人类更需要摒弃分歧,共同面对,且需要认真对待、切实执行,长久坚持。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须要建立的牢固信条。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击新冠非典的领军人物、2020年获得共和国勋章

各年龄组对新冠病毒的反应不一样,60岁、70岁都是分界线,过了60岁死亡率会上升,而年轻人风险较小。疫情对年轻人带来的损害更大,因为他们没办法上学,工作受到影响,年纪大的人经济损害反而没有那么大。我们的应对措施必须更加聪明,保护健康的同时要减少损害。年长者要把火炬交给年轻人。我鼓励年轻人重建世界,而年长者如我,会帮助你们重建。

——迈克尔·莱维特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

我的专长是单细胞基因组学,不是病毒学家,也不是免疫学家,但当意识到单细胞基因组学也许有可能帮助找到中和抗体的时候,我们太兴奋了!中和抗体为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希望,科学家已找到一批新冠病毒优质中和抗体。

——谢晓亮2015年阿尔伯尼奖、单分子酶学、单分子基因组学开拓者

过去15年,人工智能有了重大的突破。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出特定领域的专业处理器。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大脑在那么多方面都能比电脑好,以便我们做出人工智能算法,给世界带来更大的价值。

——约翰-轩尼诗2017年图灵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前校长、谷歌母公司——美国阿尔法特公司董事长、 硅谷教父

回顾近十年的诺奖成果你会发现,这些成果其实可以获得任何一个诺奖奖项,因为这些发现对于其他学科都至关重要,因此很多科学在其核心已经到了融合的地步。在下一步的学科融合中,Al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无论在什么学科中,信息处理和信息理论都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人工智能可以代表信息科学的未来。我相信,人们都非常关注把信息科学变成一种统一的科学。量子计算、基因研究,最终会有一种统一的、基础形态的信息科学出现,我们要把它组合成统一平台,信息科学才能和其他学科更好互动。我的梦想是在未来几十年,形成这样一个平台,并成为一种导体,融合各种科学。我们可以从本科开始,将各种学科与信息科学融合到一起。

——姚期智 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药行业多学科合作在推动科学创新和青年科学力量成长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携手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世界各国的医疗系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人口快速老龄化、慢性疾病增多以及可发展至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在人们的生活、医疗系统、经济等各个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创新友好型的生态系统能够带来惊人的突破。

——万思瀚 诺华集团首席执行官、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希望加大对基础科学的知识,和各个国家加强这个基础科学的研究。因为这个基础科学关系到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这个是大家共同的这个发展方向,所以这个方向应该坚持下去。希望能够得到各国政府和这个社会公众的这个大力支持。

——王贻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

当疫苗和药物被研发出来时,摆在面前的是严峻而共同的话题:如何确保其分配公平?如何让贫穷国家获得成果?如何避免疫苗的使用分发引起政治问题?放眼更远的未来,如何确保各国能够抵御可能更为严重的另一种疫情?我们如何协调全球对此类事件做出快速反应?

——文卡·拉马克里希南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

无人可以孤军奋斗,我们的知识与全人类的知识密不可分。科学注定要取得进步,在任何时代都是年轻人在突破科学的前沿。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慷慨地鼓励年轻科学家们热爱基础学科。

——野依良治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2001年沃尔夫化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

新冠疫情让转化医学的研究更加重要。尽管我们有效的观察器官,但是分子领域的观察仍需进一步探索。希望通过WLA这一平台,实现全球疾病标记物数据的免费调用,以及慢性代谢病的个性化医疗。

——雷蒙德·史蒂文斯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 TSRI)分子生物学系与化学系教授教授

猜你喜欢
顶尖院士科学家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夜登牧师塔
假如我是科学家
圆珠笔上的“顶尖”技术
2016年美国公立学校排名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
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