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最北贫困村庄回望

2020-12-18 08:58董新英
中国记者 2020年11期
关键词:黑龙江日报专版贫困县

《中国最北的脱贫故事》记录的是漠河市北极镇北红村里的脱贫故事。2019年12月,地理坐标中国最北贫困村庄,气温零下30摄氏度。我们一行三人,从哈尔滨乘坐16个小时火车加3个多小时的汽车,终于到达北红村。低温和大雪让这次采访有些不同往常,甚是难忘。

人未踏上归途,报道已见诸报端。从“最北”归来,《中国最北的脱贫故事》早已以全媒形式刊发。从文字、图片和视频,感受着冬日里这里火热的生活。

冬季,听雪落下的声音。

冬季,听一个村的脱贫故事。

冬季,在北红村里的热炕头上回望我们脱贫攻坚报道团队的一路走来,要从四年前开始回想。

出发 用脚步讲述初心故事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黑龙江省有28个贫困县,1778个贫困村。从2017年8月23日开始,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全媒体脱贫攻坚专题报道组,由两名85后青年记者组成。计划用三年时间走遍黑龙江所有贫困村,我任组长,另一名队员是摄影记者刘心杨。1000多个日夜,我们的足迹遍布全省28个贫困县、1000多个村屯,行程30余万公里。

此次和我们共同走进北红村的还有《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扶贫专版的把关人——来玉良,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经济新闻中心主任。冒雨出征的第一站是深度贫困县青冈县昌盛乡幸福村,那是2017年8月23日,从哈尔滨出发到当地便开始采访,走出这个小村落已经是傍晚时分。第二天和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约定早晨5点,抓拍无人机在田里作业的画面。在玉米地边上,刘心杨登上一台挖掘机的“爪子”,翻斗车颤颤悠悠地升到十米高空,下来后,他腿开始打哆嗦,原来他真的“恐高”。至今回想那一幕他还会腿软。

与望奎县东郊镇贫困户“老张”相识,我们知道幸福村的早五点只是“小意思”。因为老张是当地起得最早的人。接触他才知道有一个词叫“开菜”(在早市卖蔬菜水果的摊主凌晨去更早的市场批发蔬菜叫“开菜”)。那是2017年8月30日凌晨3点钟,整个小城处于一片漆黑之中,我们在仅有的光亮中看到了老张,他在望奎县城的前进街中心位置,老张也看到了我们,露出了惊讶的神情。“没想到你们能来,当记者也不容易呀!”

《一天坐三家炕头》《小城的凌晨三点半》这是我记录的记者扶贫跟访日记,在后来的日子,日记日渐厚重。

记录 用心感受千家万户脱贫喜悦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寒来暑往,我们坐过整宿的硬座,捱过最冷的绿皮火车,为赶路全程买“站票”,采访车陷入过烂泥坑,无数次进牛棚、鸭舍、猪圈、鸡窝,在农田里被毒蚊叮咬,凌晨去早市看贫困户“开菜”,经常采访到深夜。

扫码观看《中国最北的脱贫故事》

董新英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从2017年开始,黑龙江日报在头版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 来自扶贫基层一线的报道》专栏,每周刊出一期《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扶贫专版,目前已出版130多期。在《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扶贫专版开设“记者在现场”“记者望远镜”“贫困村摘帽记”“图说扶贫”“聚焦深度贫困” “扶贫跟访日记” “再采访话变化”等多个专栏。

踏着黑土地,脚步不停歇。国庆节,我们在贫困村分享丰收的喜悦;元旦,我们在幸福大院和贫困户挂灯笼;春节,我们感受贫困户家春联传递的祝福;春运大潮中,我们记录贫困人群的温暖回家路;中秋节,我们和贫困户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

我们对话贫困县县委书记,追踪1778支驻村扶贫工作队、5400多名驻村干部的身影,整理出上百万字的采访笔记,拍摄图片10万多张、视频1000多个,刊发稿件近1000篇。

作为青年记者,更需要牢记职责和使命。用好手中之笔、走好脚下之路,书写时代进步,奏响时代最强音。我们在脱贫攻坚一线,坚持用双脚去探索、用时间去打磨、用真心去感悟。

讲述 守望每一个贫困村庄的乡愁

我喜欢一句话:“我们在时光中奋斗,我们在时光中成长。”感谢时光,总能赋予每个平常的年份不平常的故事。在踏上扶贫采访路的第四个年头,回望来时路,却感时光匆匆。

2018年10月,我以《用脚步丈量脱贫路》为题,参加了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晋级36强,获得“优胜选手”称号。先后两次作为“好记者讲好故事”全国巡讲团成员,在北京、厦门、福州、上海、青海等地巡讲。

在全国巡讲时,我这样讲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国人每吃十碗米饭,就有一碗产自黑龙江。可是,你知道吗?在广袤的黑龙江乡村,有1778个贫困村……脚是用来走路的,有路就有方向。我们踏上贫困乡村的扶贫报道路,四季变换中,我们走过数不清的乡间小路,坐过数不清的农家炕头……

我的演讲中有李凤兰老人的“安居”故事。有老党员王福岐在天安门的“圆梦”故事。更有6座连心桥打通脱贫路,黑龙江省巴彦县龙庙镇德安村度过特别的“十九大时光”。2018年初,我被推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几年来,提交了多项有关扶贫的提案,希望用党报记者的职责和担当,为脱贫攻坚事业奉上“助推剂”。

2019年10月17日,第六个国家扶贫日,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经济新闻中心获得了扶贫领域最高奖项——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是全国唯一一家媒体获得此项荣誉。作为团队的领奖代表,我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和亲自授奖,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并在《攻坚的力量——2019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中亮相。在那一刻,我感受着作为新闻人的梦想与荣光。

记录时代,讴歌时代,与时代同频共振。如今,黑龙江2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摘帽。我们的脚步还在继续。我们在脱贫攻坚报道的“长征”路上刻写“初心”,炼就脚力,历练眼力,锤炼脑力,磨砺笔力。

在这条路上,作为新闻人,我们是见证者、记录者、守望者。用三年时光参与到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中,讲好龙江脱贫故事,守望每一个贫困村庄的乡愁。到过最北贫困村,走过最东,足迹遍布龙江大地的我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猜你喜欢
黑龙江日报专版贫困县
地方党报如何做出“叫好又叫座”的好新闻
——从《黑龙江日报》三篇报道浅析纸媒新闻写作的经验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后资源经营专版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融媒体时代党报深度报道的变与不变——以《黑龙江日报》“龙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巡礼”系列分析类深度报道为例
激流勇进
——改革开放初期《黑龙江日报》的新闻改革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特别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