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2020-12-18 06:35
教师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文章语文

李 满

(东海县实验小学,江苏连云港 222322)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欲望,其基础为认识与探索外界事物的需求,是推动人认识事物与探索真理的主要动机。“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可见,兴趣对推动学生阅读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作为人获取信息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语文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主动阅读的动机,使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逐渐提升阅读能力,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小学生对阅读兴趣淡薄的成因分析

针对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淡薄,主要是由于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长期被迫接受知识,加上语文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导致学生与文章产生不了共鸣,从而无法激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同时,对于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文教师通常不加以点拨、阐释,即使学生认真阅读文章,也无法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导致学生的阅读多为平铺直叙,这会严重降低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此外,阅读评价的缺失也是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的重要因素,主要是由于学生的阅读机会少,使得语文教师越来越不重视阅读评价,当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与指导时,长此以往,会逐渐降低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普遍淡薄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积极探索、实践,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阅读。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课堂,增强阅读趣味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主要通过课堂给学生传播知识。传统的课堂多为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形式,而对于课堂阅读,教师多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或一起朗读,在朗读完后再对课文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阅读,会使学生对阅读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因此,为了增强课堂阅读趣味性,语文教师首先要立足于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并选择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阅读。首先,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演讲,可在每节课的课前进行,演讲时间为5 分钟,演讲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其次,如在部编版《精卫填海》教学中,语文教师可设计一个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大海是如此的广阔无际,同学们觉得大海能被填平吗?如果不能,那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填海呢?”问题的提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最后,语文教师根据《精卫填海》的学习内容创设课堂情境,如播放精卫填海的动画片,这样的情境符合学生爱看动画片的心理特征,从而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看完后,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使学生深入理解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通过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能丰富课堂阅读内容,使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并营造活跃的阅读环境,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自主阅读、探究,从而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活用教材,体验阅读乐趣

语文阅读若仅局限于教材,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内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延伸学生的阅读范围,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在阅读探究中体验阅读乐趣,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部编版《草船借箭》教学为例,该课文主要讲的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设计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想以到期却造不出来的理由陷害诸葛亮,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想出了向曹操‘借箭’的妙计,使周瑜的计划落空”。在课堂中,语文教师可要求学生多读几遍该课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及周瑜沮丧、惭愧的心情。随后,教师可根据该节课的教材内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延伸教材,如提问:“同学们知道《草船借箭》是出自哪里吗?”有的学生回答:“《三国演义》。”教师又问:“那你最喜欢《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呢?这些人物都有什么特点呢?”这时学生的回答声音弱了下来,教师可把握机会:“那我们课后一起去阅读《三国演义》好吗?老师想看看谁能找出更多的三国人物。”可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延伸的阅读内容充满兴趣,从而积极主动阅读,并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乐趣。

(三)授之以渔,培养阅读兴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帮助他人解决难题,还不如传授他解决难题的方法。在语文阅读中,语文教师若一直让学生不停阅读,并原封不动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则会导致学生在阅读方面对语文教师的依赖性增强,从而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相较于学生依赖教师开展阅读,还不如传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如精读、默读、浏览等,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即使没有教师引导也能通过多种阅读方法来深入理解文章,从而感受阅读的魅力,逐渐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以部编版《鸟的天堂》教学为例,在让学生自由阅读时,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可运用精读的方法;针对较长的句子,可先进行浏览,抓住句子主干,再进行默读。比如,“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针对这样的较长的句子,教师可让学生先浏览,后默读。该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并在以后的阅读中加以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课外阅读,提升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课堂的延伸,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并开阔学生的眼界。由于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难以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书籍进行阅读。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这一环节,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在课外阅读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完成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爱国文章,如《黄继光》《小英雄雨来》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先辈面对侵略勇敢保卫家园的情感,使学生能在这些课外文章阅读中产生情感、精神上的共鸣。在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后,语文教师根据课外阅读内容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比赛、写作比赛、朗诵比赛等。在比赛结束后,语文教师选择阅读优秀的学生,并给学生发放小奖品,而学生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会主动搜集更多的文章,并进行阅读。课外阅读活动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进行有效阅读,并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通过兴趣来引领学生阅读,才能体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能力。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