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初探

2020-12-18 06:35沈晓勤
教师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讲故事识字课文

沈晓勤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江苏苏州 215021)

2018年9月,笔者执教小学一年级语文,正式接触到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这套教材具有文学性、基础性和儿童性的特点,如何使用好这套教材,将其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的方向。笔者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适宜的教学内容,力图将其正确、清楚、透彻地体现出来。下面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为例,举例简述教材及教法。

一、文学的经典性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旨在通过经典、准确、优美的文字,给学生奠定最适合的语文基调。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第一课中的“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和“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八个词组分别与八个名词相对应,用词准确、凝练,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并配以色彩明丽、充满自然气息的图片,学生可以通过诵读感受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教学时,教师可辅以说话练习,比如,“春风吹,吹绿了……”“夏雨落,落在了……”“秋霜降,染白了……”“冬雪飘,飘向了……”“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这四个词组可以让学生模仿其类型“名词+形容词”“名词+动词”进行拓展练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想象的动力,也巩固了教材中富有韵味的“三字式”语言。

汪曾祺说过:“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一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优秀作品,低年级以诗歌、童话居多,对学生的精神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课文《树和喜鹊》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金波的作品语言优美清新,简洁中包含着纯真和美好,能在儿童心中播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树和喜鹊》这篇课文共六段,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描写了一棵树和一只喜鹊的孤单,从“只有”“一棵”“一个”“一只”等词语中,学生能感受到“孤单”的含义,即没有同伴的陪伴,十分的孤独、冷清、寂寞,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来讲。后半部分描写了这里种了好多树后的变化,通过“好多好多”“每棵”“每个”“都有”“邻居”等词语的朗读,学生可以体会到树和鸟数量的增多;再通过“天一亮”“天一黑”“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些词语的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树和喜鹊有了同伴后的快乐。文章前后的情节和配图形成对比,饱含着环境保护意识,洋溢着浓浓的温情。这篇课文用规范、准确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到了引领作用,在涤荡学生心灵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走进了文学的殿堂。

二、文体的儿童性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选取的内容及文体也十分符合低年级学生喜欢听童话、讲故事的心理特点。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为“听故事,讲故事”,选用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老鼠嫁女》。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讲好故事,将整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为学生做好示范,激发学生把故事讲流利、讲生动的兴趣。教师结合课文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让学生把每幅图的内容讲清楚,图与图之间的意思讲连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比赛的方法,教导学生讲故事要模仿人物的语言,多用生动语言,先想好再讲;可以要获奖者介绍讲故事的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不断提高讲故事的水平,并在班级创设大家一起讲故事的氛围。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中童话故事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体现了低年级学生适合在通俗易懂的故事中学语言、明道理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无论是第七单元中的《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还是第八单元中的《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都是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各种拟人化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学生学习模仿语言文字的经典范本。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学生通过分角色读课文、讲故事、表演故事等形式,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语言积累和运用中得到提高。《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讲述了棉花姑娘分别请燕子、啄木鸟、青蛙为自己治病都不成功,最终是七星瓢虫吃光蚜虫,医好了棉花姑娘的故事,寓科学知识于童话故事中,让学生乐于阅读理解文章。学生可以根据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棉花姑娘对蚜虫的憎恶、盼望病愈的急切心情及见到七星瓢虫时的惊奇、感激之情,生病前后形成的对比更体现出七星瓢虫的益处之大。燕子、啄木鸟、青蛙的语言相似,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三者的益处和作用。四个场景中的对话朗朗上口,语言鲜明,适合学生表演,能让学生积累口语交际语言,提高交往能力。

三、文字的基础性

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每一单元后的“语文园地”都会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提炼拓展和归纳总结,对古诗、名言进行适当拓展,选用一些优美短小的文章进行补充等,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语文”观。汉字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是中国文化的微缩系统。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语文园地三”中包含了“查字典”“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三个部分,其中“查字典”就是在“读记26 个音序字母”“将大小写字母对应连线”的基础上进行的“音序查字法”教学。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认字、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对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均有涉及。教材第二册“语文园地五”将提手旁、口字旁和足字旁的字进行归类,放入学生的课间体育运动儿歌中;“语文园地五”中以“包”为字根,加上不同的部首,变成“有饭能吃饱”这样易于记忆诵读的形式,来学习“饱”“泡”“跑”“抱”“袍”“炮”这些读音相近、字义不同的形声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宽学生的识字面,增强学生结合义项认识形声字的识字能力。“识字(二)”的《动物儿歌》中有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用“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描述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动物劳作图。学生在图文结合的诵读过程中识记了12个含有“虫”字旁的形声字。“虫”为形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昆虫有关;另外一部分为声旁,代表这个字的基本读音,这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识字方法,大大增加了识字量,为学生的识字、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曾说过:“我们是为童年做事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带着高尚的儿童情趣,怀着高位的儿童素养,打着高调的语文意识,引领孩子们走进如果汁冰酪般纯净又甘甜,丰富又美好的童话教学中,编织童年最真、最美的梦。”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围绕文学、文体和文字,将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最适宜儿童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最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语文教学提供给少年儿童,为学生铺垫最纯正的语文素养基石,让教师在语文教学研究中慢慢行、渐渐悟,为学生编织出最真、最美的梦。

猜你喜欢
讲故事识字课文
背课文的小偷
听冬神讲故事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识字谜语
讲故事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