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方法

2020-12-18 06:35
教师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文本教材

王 飞

(东海县石榴街道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 222314)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是新课改全面实施后诞生的全新教学方式,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理论指导下,整合同一主题单元相关教学资源,将课内外阅读素材有效融合,深度开发和利用整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与探索机会,这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及整体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一、单元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从主题的多角度出发,对课内外阅读资源进行整合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一)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确

部编版教材相较于以往教材而言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选择教学内容,不同主题单元的内容存在明显差异,在课文选择、实践活动设置、习作编排等方面均紧密围绕单元主题设置。全新的教材设置模式体现出新课改理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权威的依据。但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并不到位,他们将各篇课文单独教学,忽视了单元阅读内容的整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单元内容的联系性做出准确把握,知识学习与文本阅读出现断层,学生的知识运用与迁移能力发展缓慢。另外,教师对学生文本体验的引导操之过急。教师在教学前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独立阅读与思考的时间。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确,未能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对文本展开深入体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依然有限。教师应该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适当放手,鼓励学生充分阅读、思考、讨论,这将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阅读教学方式模式化

教师往往采用集体备课模式,教案高度相似。虽然这样的备课模式,大大提升了备课的效率并保证了教学模式的可靠性,但是存在很多弊端和缺陷。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而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教学习惯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课前不能对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调整则会导致教学出现偏差,无法将学生的特点和教学需求有效契合。在小学高年级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量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模式是教学发展的必然途径,教学模式化会导致教学陷入僵化状态。单元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产生心灵碰撞和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单元阅读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另外,单元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展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而模式化教学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灵感。

(三)学生缺乏主动拓展与参与意识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开展必须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通过单元文本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探索欲望,让学生能够在课外围绕相同主题开展深度阅读,实现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有效衔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普遍性阅读规律,更要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意识,让学生从阅读中体验与感悟。教师在课堂上围绕单元主题进行阅读拓展并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在课后完全忽略了这个环节,教师又忽视了监督与检查。教师在监督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也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将文本精华呈现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兴趣。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阅读教学方法

(一)以单元教材为基础,挖掘文本内涵

部编版教材对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具有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挖掘教材才能够奠定单元阅读的基调。以单元教材为基础,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主题,进而为整体教学设计提供准确目标。教师要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的感受,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部编版教材越来越关注单元主题,将每个单元主题结合形成教学整体,这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教师在每个单元教学开始前要对单元内容关联性进行准确把握,以课文作为研究前提,将相关内容全面导入单元教学之中,关注单元导语、正文、插图、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全面把握单元内容。而教师也要挖掘学习资源,从学生感兴趣的文本入手,在教学完成后针对单元内容进行回顾与深化,利用群文阅读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持续创新教学方式

单元阅读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丰富的阅读素材,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教师在小学高年级单元阅读教学中要不断向课外拓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主动开展课外探索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做好知识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对课文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感受文本。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保持高度关注,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过程,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图片、视频与音乐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更加直观的印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持续创新教学方式,为单元阅读教学提供充分保障,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阅读学习之中。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赋予学生更多自由选择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为学生阅读意识与阅读兴趣培养提供支持。学生的阅读具有主体性和独立性,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不能用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文本只是教学的一个例子,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文本这一阶梯,创造性地去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深度理解文本。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群文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群文阅读是在语文课堂上,师生确定一个或多个议题,然后以一组文章为载体,围绕议题进行知识的构建与能力的提高,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教师组织学生一起阅读,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可以举办家校联合读书活动,共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家庭阅读氛围的形成能够更好地带动学生,使得学生自觉模仿家长的行为,积极主动地阅读更多书籍,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